原创 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2022-09-26 00:38 发表于四川
果实成熟,从树上掉落,和树便没有任何关系,人人都可以享受果实的美味,而无需在意它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
——题记
周末外出购物,大包小包回家,刚进家门,就开始整理买回来的东西,而后看地面脏,就想着扫扫拖拖,妹妹在旁边说:“那么累,难道就不想瘫坐一会儿吗?”我顿了一下,对啊,为何我本能会有这些反应?不知怎地,突然想起了老爸,想起了那句——“要是东西多,想回家,老爸想办法来接你,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情”。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着那些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和义务,只是让她的女儿可以轻松一点,对此,我似乎挺惭愧,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一个不怎么体贴的孩子。
很多家庭似乎都是母亲操心得多,而父亲似乎总是扮演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角色。由于父亲在我七岁时从镇上考调进了县城的小学,我也理所当然地随着他去条件更好的地方就读,远离留给我无尽回忆的小镇,从此父母也开始了长达十多年两地分居的生活。
刚进县城,人生地不熟,我们住在爸爸朋友家,一段时间过后,勉强以合租的方式在菜市场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和孟母三迁不一样,我的家似乎总是和市场比较有缘,高中毕业后,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在那之前搬过三次家,从房间到公用厕所的平房,最后终于住进了楼房(这还是两个独立的房间,还记得当年搬进新房的第一天,吃了碗牛肉面,洗了个澡,睡得无比香甜),甚至一次比一次离菜市场近,不过神奇的是,我对市场散发出来的味道并不反感,也从来没有觉得在同学中有多丢脸,反而喜欢那样吵闹的氛围,那些烟火气,每迁一处,都在不经意之间拥有很多朋友,有小孩,也有老人,这些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着光,而多年之后似乎也能够理解爸爸为什么总是找离菜场近的房子,年幼不懂事的我如何明白他的苦心,明白他当爹当妈的辛苦。
刚开始总是艰难的,我经常晚上哭,但是喜欢新鲜事物的我,很快便适应了县城生活,或者说是由于爸爸带给我足够的安全感,而他却把我们第一次买的枕头用了很多很多年。对于那个房间的记忆似乎早已模糊,唯一还记得当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朱德》电视剧,虽然看不懂,但记得爸爸每每谈到这些革命伟人,总是神采飞扬,他非常欣赏毛泽东,并视其为榜样楷模,常念那些慷慨激扬的诗词。
爸爸喜欢唱歌,以给别人婚礼唱歌的方式补贴家用,小学时候,不知道吃过多少次婚席,感觉把小县城大大小小的酒楼都走了个遍。我总是很开心的,可以吃好多平时别人难以吃到的美食,可父亲总是为在吃这方面亏待了我感到很抱歉。
除了学校规定,我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可父亲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我发展自己的兴趣,却也从来没有强迫我为了竞争而学习,因此我总是开心、轻松、愉悦的。还记得在第一次在广场的舞台上为大家演唱《春夏秋冬》,赢得一箱牛奶的开心;在学校演唱《拨浪鼓》,因为没有适应音响回声而痛哭流涕;第一次靠自己准备参加演讲就赢得奖励的自豪;书法课上老师教我们的用心走路;还有鼓号队表演,还有绘画比赛,当大队长,当儿童节主持人,代表学校去川剧团跳舞,汶川地震时作为学生身份在川剧团朗诵得了两百块钱......对此,我从来没有想过多少自己的父母,只是接受一切可能和父亲有关的便利的安排,只图自己开心,只觉自己幸运,或许也让他们自豪过?
爸爸却从来不随便为我选择兴趣班老师,所以我参加的兴趣班不多,只有书法和钢琴,但是我的老师提出来在当地也算是有名头的人物,哪个老师优秀,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到。小学、初中大多数的周末都是和妹妹、爸爸爬山,到处玩耍,丈量着小县城的每一寸土地。某种程度上,父亲的保护,让我一直都挺无忧无虑的,在我心中,生活总是充满着新鲜和美好,衣食无忧,人人都是真诚友好的,对不堪、压力、艰难的生活概念很模糊,当然这也使得我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很多困惑。
我眼中总是广阔的天地,我想做什么就做,利用手中的一切尽情地发挥创造,还记得有一次把蜡笔全部倒进锅里融化,想要得到彩色的蜡烛,结果混成了难看的灰色;还记得周末和同学上完兴趣班疯玩忘了回家吃中午饭时父亲的眼神;还记得三年级开始自己给自己梳头,自己上下学;还记得拉着两个妹妹画肖像画;还记得墙上到处张贴自己的画作,纸折的鸽子,把夜光指甲油涂满墙壁;还记得晚上看电视看到睡着;还记得第一次煮汤圆以为冰可以融化成水而煮成了一锅粥;还记得第一次洗衣服;还记得跑到学校操场抱了一捆长毛杆儿回家,弄得家里到处飞的是絮絮;还记地无数个中午和夜晚听着音乐入眠......
生活中也有伤心的时刻,总是迅速被快乐填满,我也总是倾向于忘记伤心,从来也没有觉得生活捉襟见肘,这或许也是多年之后,我对赚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这些事并不上心的缘故,我的心太大,也觉得自己拥有的足够多。
已经忘记大概是什么时候学的钢琴,想来我的钢琴老师去世也已经好几年,内心无比感谢他的启蒙教育。当时是一个暑假,我爸爸把我带到市里的大学去拜访老师,老师看起来50多岁,神情无比严肃,看了一下我的条件后,尽管我属于大龄儿童了,但还是答应了学习的请求。当时一节课一百元,对我们家来说是不小的开支,可是每周爸爸都带着我坐一个小时左右的车去市里学习,风雨无阻,每堂课他都认认真真地做笔记,和我一起学习,比我听得都还认真,在家里练琴我总是很懒惰,还经常因为练琴和父亲磨嘴皮,父亲除了无奈,也总是放任我的自由,当然我也还算是给他长脸,一年时间超过别人好几年时间的进度,当然,或许也是太快,基础功不扎实,手指的技巧总是跟不上乐感。
后来,钢琴课也涨价了,为了家里收支平衡,他靠和我一起自学的钢琴知识开班,刚开始是学生来家里上课,后来为了不影响我学习,他在家附近租了个店铺开班,在他的教导下,我的两个妹妹都很顺利地考了业余钢琴最高级,其中一个妹妹的情况还是从乡下每周周末来学习,在家里只能练习电子琴。
店铺开班后,爸爸更忙了,每天中午回家给我做饭,做完了饭就去守学生,我记不清吃了多少顿饺子,多少次番茄煮肉圆,爸爸年轻时总是上火,他的口腔溃疡总是好几个月都不好,好几次他酒后痛哭,我都难以理解甚至感到害怕,因为在我心中他一直都是太阳一般的存在,我从来没有听过他抱怨一句,我总是想当然地以为他每天挺开心。遗憾的是,钢琴我并没有能够坚持下去,初三是我以学业为由结束了钢琴学习,实际上只是为自己懒惰找借口,我后来重拾音乐的兴趣,想来高中放弃音乐的路,也是不想被贴上学习不好才学音乐的刻板标签,以为父母也是这么想,结果父亲说,他说过让我考音乐学院的事,是我没有选择。
初中父母关系变得紧张,终于等来了一个我不愿接受的离婚的消息,还记得当时好几个叔叔来到家里问我对父母关系的态度,我懵懂无知,眼泪像是洪水开闸,可是父母的安慰却能让我转眼破涕为笑,我又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似乎从来对离婚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妈妈周末还是会来,我们一家人还是在一起,我只是希望大家都好,只要大家好,怎么形式的家庭我都可以接受,甚至高考后父母复婚,我极其不同意,因为我认为他们是为了我勉强在一起,而彼此并没有多少感情,我不愿意面对一对貌合神离的父母,总是在别人面前表演和睦的家庭。父母的关系又是一段长长的故事,而我对家庭对父母的理解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
爸爸总是想要给我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初中因为成绩和钢琴才艺的机缘,被市里有名的高中录取,幼稚的我极不情愿,认为不是考进去就不愿去,没少和爸爸发脾气,但最终还是听从了他,开始了我长达三年的灰色时光。
那时在学校,我时常压抑,时常哭泣,好多晚上只要我给爸爸打电话哭,他就二话不说,不管多晚都开着从别人那儿借的车来安慰我,可我总是无法理解他的好意,总是以父亲过分“溺爱”为由,为自己不像其他学生一样独立而愤愤不平,甚至写了好十几篇纸长的书信向他说理,父亲不理解,可除了关心还是关心,除了满足还是满足。
高一因为莫名病毒感染而住院一周,甚至因为白细胞过低被怀疑是白血病,高三又被诊断出“轻度抑郁”,大学又因为卵巢囊肿住院,19年同高一一样又因为无名的病毒感染住院,我说不出住院是什么滋味,虽然我也有对未知的恐惧,而爸爸在我面前总是镇定自若,满脸微笑,我仍然可以像小孩子一样对他们撒娇,相比于其他病人,我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事,幸运之神总是会眷顾我。可后来听我妹妹说,在我住院时好多次,我爸当着她的面控制不住自己失声大哭,或许,爸爸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坚强,而我一直都太自以为是了。
三年的失利,我转学去了离家两三个小时车程的另一个城市复读,这一年也多是和自己的内心纠结斗争,每每见到爸妈,眼泪都忍不住掉下来,可我在他们面前总是不愿做出自己柔弱的样子,总是安慰他们,让他们放心,我可以照顾好自己,好些次也总是因为情绪的崩溃觉得活着毫无意义,可我总没有想过一走了之,说不出原因,就知道,我无法也不能。
那年国庆,爸爸本来答应来看我,结果食言了,我妈说爸爸有事来不了了,我很生气,一个人坐在公交车上哭得无比伤心,后面每次都是妈妈来看我,我心中理所应当地觉得爸爸忙,还总是借此调侃,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在高考毕业后,才得知,那天他骑摩托车来看我,在转弯处和一辆货车相撞了,他们就这么瞒了我一年多。甚至后来大学,爸爸做胆囊切除手术,我也没有陪过他,他生病痛苦吃了很多药,我从来都不知道。而他从来没有对我任何要求,我只坦然地接受他的好,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他付出,为家人付出,他们总给我一种没有后顾之忧的感觉,我总是在过分地要求。
大学,高中三年的经历似乎又在重演,我总觉得高大的氛围和我格格不入,我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我想活得真实,我和父亲渐渐有了距离,我总抱怨他的过多干涉过分关心让我没了自由,而父亲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他的关心却起了反作用,我们总是在旧调重弹,我想以我理解的原生家庭问题说服他,而他总以我没有任何问题来安慰我。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总是随着性子四处奔闯,过着别人眼中没有安全感的生活,我总是不理会父亲那些苦口婆心,总觉得生命应该为了自己而活,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其实那些年,虽然父亲总是语言上干涉我,行为上他总是任由我去做,在其他人口中,他一直都维护着女儿的决定,而这个女儿总像防着敌人一样防着他,可出门在外的我,总是别人眼中小太阳的存在,给别人带去快乐,有很多经历,但看不到什么悲伤,我似乎从来不缺安全感,在哪里都有一种家的归属感,总是鼓励别人,安慰别人,给人一种穷开心、天真、傻傻的模样,到处都可以结交很多朋友。
关于父亲的话题内容太多太多,今天突然理解了他多年来的辛苦,为自己的不懂事而倍感抱歉,因为总觉得自己是那个安慰他们的人,不希望他们操心的人,自己是那个承受的人,可这些年,我忽略了太多太多,前段时间,还因为爸爸关心自己新的工作而反感他管得太多...
爸爸从小是老师眼中优秀懂事的孩子,学校数一数二的人物,本可以读高中,固执的父母却拒绝了学校的提议,让父亲读了中师,十七八岁就成为一名老师,在少不经事的二十岁就有了我,曾经的他因为唱歌的能力被川音录取,终究是因为我而放弃追求他的梦想。当我渐渐长大,他生命的重心一直都是我,或者说,我成了他生命前进的动力和意义,似乎终于能理解什么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又如何要求父母去轻松,各自安好?
可表面上父亲总是很配合我,让我有机会正义凌然,大发自由的言论,说什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看不起那些贪生怕死之人,我终究不能理解做父亲的心意。
从小以来,在学习上我一直都算是一个让他们放心的孩子,能力也还算出色,生活上独立自主的人,我曾经总是郁闷自己如何热心地为了集体奉献自己,却得不到理解,如何与人为善而被人口舌,如何承受太多别人应该做的事情,让自己身心如此疲惫,如何太过于负责任,太在意一切小事,如何为了弄清楚道理而思来想去......我虽然胆小,犹豫,但是从来没有为了正义失去前进的勇气,我不怕苦累,甚至出于全局考虑主动承担脏累的活,承担很多不属于我的工作,我总希望事情是它本来的样子,我也一直在寻找,没有放弃过追求。原来父亲的影响深深地刻进我的骨子里,只是我一直不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血缘继承,而是精神的传递。
我们家人都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怎么说“爱”,但我知道父亲表面上说“放心”,仍然会担心我的饮食起居,仍然会担心自己的女儿是否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仍然默默地关注我的公众号。
虽然我认为过度保护会让人忽略真实的另一面,使人无法看到全部的真实,这也是多年来我无法理解您的苦心,总是在现实中碰壁,总是被问题困扰,导致个性中有很多偏激的因素存在的原因。但是请父亲放心,多年的磨砺,女儿也在成熟成长,女儿的心理有足够的承受力,也无怨无悔地前行,不管我做什么,在哪里,我都认真过活,努力开心地活出真正的自己,我无法保证一切都如所有人想象的美好,但我会保护好自己,努力不给您再添一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我从来都不希望这样,不过生死无常,是非不定,但求问心无愧。
我也希望您能活出自己,再次为自己而活,这些年的磨砺挫折虽让您身心俱疲,但也因此成就了您豁达开明的人生态度,这些别人不愿承受的苦难,却是一个人闪光的印记,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浪费,不应该是一种遗憾,而是真正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或许这就是您人生中必经的轨迹,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感激感谢能够成为您的女儿!
《生命之书》 《瓦尔登湖》(写在文后:你有你的生活,我也有我的,每个人的生活不需要刻意交集,各自安好才是真。每个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其实就已经很难得了。《道德经》中“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岂是字面上的肤浅理解,需要多高的道德境界才可以达到,我们需要透过形式真正看到本质,同一句话可深可浅,如何理解显现不同的真心。但请相信,即便是没有联系,连接却一直都在。
如果你真的想向我请教什么,不仅仅只是当你有问题时想起来问我,在平时也关注我的动态,做过我所做过的思考,那比你问我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太多,这是我所给答案的来由,离开这些什么都不是,甚至即便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我。
诗和美景并不在远方,生活早已呈现无与伦比的精彩,只有细致入微的体验者才能发现。否则,即便粗糙的你走到天涯海角又如何?
因为虚幻的想象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忽略自身成长应该有的独特轨迹,又将会得到什么?
或许我们最终才会发现,我就是那个美景,我就是诗,祝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