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八) 【原书卷十三·四五】
沈归愚选本朝诗,不知杭州王百朋,几有遗珠之叹。余告之曰:“百朋,诸生,名锡,毛西河高弟子也。有《啸竹轩集》。”《无题》云:“灯暗频疑虚室响,衾多不敌半床寒。”“金针入处心俱痛,素线添时恨共牵。”皆余幼时所熟诵句。其子厚斋与余邻居交好,和余《落花》云:“乍惊彼美从天降,直觉斯文扫地来。”余觉不祥,果一第而卒。厚斋名风淳。
沈归愚,即沈德潜。
王锡,字百朋,清代词作者。著有《啸竹堂诗馀》,其中《浪淘沙·钱塘观潮》一词颇具盛名。
毛奇龄,(1623—1716),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绍兴府萧山县(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清初经学家、文学家。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毛奇龄70岁时,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康熙五十五年(1716)在家病逝。遗著由学生编纂为《西河全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493卷,有40余部著作收录干《四库全书》。毛奇龄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及陈撰均为其徒弟。
一第,指考取秀才。科举考试要经过县试(考中称秀才)、乡试(考中称举人)、会试(考中称进士)。殿试是会试之后,所有进士接受皇帝亲自考试。皇帝根据考试结果,确定排名先后。一、二、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直接授予官职。其余的入翰林院学习,次年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授予官职。
王风淳,字厚斋。(资料缺)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沈德潜选诗,未选王锡,未必不知道其人其事,恐怕还是选诗的标准问题。从本条记载的王锡诗句看,均非沈德潜倡导的风格,故意不选也是极有可能的。袁枚自述:“‘灯暗频疑虚室响,衾多不敌半床寒。’ ‘金针入处心俱痛,素线添时恨共牵。’皆余幼时所熟诵句。”由此看来,袁枚幼年所读诗句,对其后来倡导的“性灵说”是有很大影响的。另,袁枚对“诗谶”一说,十分迷信。本条诗话又记一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