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文学作品中的货币之英镑

文学作品中的货币之英镑

作者: 温其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21:04 被阅读0次

    偶然间很好奇从前的英镑大概在那个时代有多大的购买力。结合几本从前的书来推论一下。

    依如今的人民币对英镑,似乎是十比一。《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年薪一万英镑,也就是十万人民币。似乎不算多。好吧。开个玩笑,不能这么换算。

    在二战结束之前,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土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当然,随着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如今的地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工业文化的落后。要知道前两次改变世界运程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可是排头兵。

    但是,十八世纪乃至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底层人民并不富裕。我记得曾有一位网友根据《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宝石案”中价值六便士的鹅来计算当时英镑的购买力。那位网友以五十人民币来算鹅(貌似鹅不止五十)。而大多数人都知道一英镑等于十二先令,一先令等于十二便士。如果以此换算,书中的许多价目实在太令人吃惊!

    首先,不讨论可否跨越时空换算这个问题。就我所知,英国的畜牧业是较为发达的。可不可以说,对于英国人来说,禽畜类是较为廉价的呢?就好像对于拥有发达的酿酒业的法国来说,酒比较便宜。

    我认为,在当时的英国,便士应该和我们今天的硬币很像。是比较小的计数单位,在日常购物中比较常见。比如说买个面包,蔬菜水果之类的。在《歪唇男人》一案中,拥有几百英镑存款的主顾就可以让一家人过的快快活活。估计那时候的英镑可以等同于一千元人民币。

    和福尔摩斯所处的年代差不多的《雾都孤儿》中,两个人都愿意为了那五英镑而收下奥利弗。对于棺材店老板来说,五英镑是一家人一年的房租费。大致可以作为我的验证。而奥利弗最终继承了三千英镑的遗产,成为了上等人。

    回到达西先生的时代,这个时代早于福尔摩斯的时代。书中,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是一位乡绅。他们一家是中等家庭。若非没有儿子财产要留给别人。倒也是非常安乐和美的。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母亲一心希望女儿嫁个好人家了。几个女儿只能继承母亲的父亲留给母亲的遗产,每人一千镑。根据书中的描写,那时候的人,如果是孤身一人的话,有个百来镑就可以过的很好了。这么说,达西先生的年薪果然很诱人。

    20世纪五十年代,描写伦敦码头区的小说《呼叫助产士》中,爱尔兰姑娘玛丽偷了五英镑,到处找人换开钱。作者形容,那时候的场景就好像今天在大街上找人来换开五百镑一样。咦,莫非英镑贬值的这么厉害!虽然经历两次大战,殖民地纷纷独立,那时候的英国在经济上应该还是站在不错的高度上。两位姑娘美餐了一顿才花了一丁点钱。而从开钱箱的老板的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五英镑对于当时的底层人民而言意味着什么。

    大约在上个世纪,英镑是含金的。众所周知,黄金是永远流通的货币。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作为一种贵重的不可再生的金属。黄金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而且,一英镑大概含7g多的黄金。依次换算,英镑确实值钱。相比较之下,美元的含金量要低的多。

    马克吐温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叫《百万英镑》。在那部书里 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绅士为了打个赌,让一位年轻人拿着一张价值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去消费。哥哥认为来人会质疑这张巨额支票的来路而让他无法消费,弟弟则不以为然。大家都看到了。那些商贩是如何对待那张支票和那个年轻人了。

    那时是20世纪初。结合我的推论以及这张支票的特殊——全国只有两张。另一张在银行。也不难看出,如果当时真的有人拿这样的支票去消费应该也就是文中的场景了。金钱的力量有多大,没有亲眼见过谁也不知道。

    随着英国的地位不再那般崇高,以及一系列兑换风波以及脱欧等事件。英镑这一曾经的“世界货币”也风光不再。但是,翻开那并不久远的书籍,还是能够发现其曾经的辉煌。

    英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研究世界史的人总绕不开英国。英镑也是。货币除了其使用价值,也就是购买力之外。往往还带有许多其他重大的意义。比如说被印在其上的著名人物,以及在某个特定的年代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作品中的货币之英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z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