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云,帮我把驾驶证带过来哦!”女儿在我们三个人的小群“啊-胖胖贵贵最棒了!”里@我。
“好的,@臭臭!”我立即给女儿回复。
这就是我们母女的日常交流模式。
“妈妈”、“女儿”之间的称呼对我我们母女只局限在正规场合。
女儿小时候
女儿出生后,她爷爷按照家谱给取了大名上了户口,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表露无疑,那我才不会用大名叫女儿的。超男,是我对女儿的称呼,后来直接用我的姓称呼女儿——张晓忆!
她爷爷哪能容忍自己的家长权威被挑战?那就拿出实际行动吧!
从此以后我的女儿和侄子们同一待遇,女儿的名字又回归到大名了!
上学之后
除了在外人面前叫女儿大名,我们独处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昵称女儿为“阿宝”,女儿也学着她爸爸叫我“狼外婆”。
怎么叫,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样侄子羡慕不已,强烈要求我叫他“宋三宝”,和阿宝并驾齐驱。
长大一点
女儿属于早长个子的孩子,本来小学生乘公交上学时5毛钱的车票,可是女儿个子高常被售票员误解,后来她也不过多解释,索性就买了一块钱的成人票。
初中阶段,女儿身高就已经1.70米,而她爸爸则是1.80米,我们家我最矮,也相对最胖,他们父女两个则昵称我为“胖胖”,女儿昵称她爸爸为“贵贵”。我则调侃女儿为“臭臭”。意指她为臭女儿。
女儿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大院里租了民房,奶奶陪读,周末我过去给她们洗衣服、收拾家务,再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有一次周末女儿放学回来,我正在门口洗衣服,她惊喜地一句:“胖胖来了!”
我也立马热情地回她一句:“臭臭回来了。”
隔壁同学的妈妈有点懵,但我也不做解释,只是笑笑而已。
目前状态
我们这个小地方相对闭塞,微信支付是常规,但是女儿还是建议我使用支付宝,网购什么的比较方便。
后来我想更换手机,原以为用个普通手机就行,女儿建议我用体验感强大的苹果,从8更换到12,自动清理垃圾,挺方便。
后来又鼓励我写作从手机扣子移到电脑端,还用向日葵遥控指挥我的电脑,帮助我解决一些操作问题,成为我使用电脑的专用老师。
后来又建议我下载哔哩哔哩,遇到问题学着自行决绝,还可以学习一些其它的免费课程。
有时间我也想打退堂鼓,都是老阿姨级别的人了,怎么舒服怎么来。可是女儿一只鼓励我:“胖胖,我看好你,你一定行,加油!”我也不好违背女儿的希望,于是就像个小学生一样坐在书桌前,上课,记笔记,写作业,买基金。
“胖胖,你不能把心态和你的同龄人放在一个水平上,你和年轻人看起齐,心态就年轻很多。以后你就不是胖胖了,你是我的张姐。”
嘚,我从狼外婆——胖胖——张姐,是心态的质的飞跃,咱也不要辜负张姐的称号吧,向年轻人看齐,和年轻人走在一起,心态年轻人亦年轻。
母女之间,也不必拘于形式,妈妈就是妈妈,女儿就是女儿。
打破形式,相处更和谐,交往更便利。虽然无论怎样努力,代沟都存在,咱们尽可能缩小代购,无论是母女还是父子,交流起来就少很多人为的障碍。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