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候乙编钟。风起云涌的战国,王公贵族的宴会,曾侯乙编钟见证过歌舞升平,也见证过纵横捭阖。完成了这一世的使命,它在地下沉寂了两千年。1978年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1986年,中国唱片总公司记录下了来自公元前四世纪的声音。
曾侯乙编钟,带着诞生、奏响、掩埋、出土、重新奏响的故事,走向下一个千年。
朝代更迭,社会变迁,人类的脚步,文物是历史留下的印记,同时也是文明的佐证。文物承载了厚重的历史,附着着遥远的故事。
不同的解读赋予文物不同的价值。
战国商鞅方升。
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统一纳税是它的政治意义。统一的方升也意味着统一的法度。是以农立国的朝代特有的税收量器。而同时,方升的铭文是它文化价值的体现,文字的内容代表了它的历史意义。
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与柄相对的一端刻“重泉”二字。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而故事的传播,让文物开始有温度。透过文物,是灼热的情感,是感同身受的历史体验。
也是传播,把文物价值带给了更多人,让历史不再只是数字和朝代。
《如果国宝会说话》——“反差萌”的特质,生来就吸引眼球。
严肃的文物加上调皮的注解,耳熟能详的古人加上有趣的人设。乾隆是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也是“农家乐审美”的代言人。
《国家宝藏》—— 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严肃又生动。
影视明星演绎文物承载的历史故事,讲述后人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付出。让文物故事的传播更加立体,身临其境,体会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
影视剧不同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地方在于,一个是属于个体文物的小故事,一个是整个行当的大故事。
《古董局中局》《黄金瞳》透过“鉴定古董”这一个切面,讲述关于古董的故事。
鉴别古董,没有公式诀窍注意事项,需要的是整套历史文化知识体系的沉淀。所以,熟读史书,了解不同朝代的不同工艺,是主角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古董局中局》《黄金瞳》主角熟读史书,实操古董鉴别。不同的是,《古董局中局》的主角有家传鉴宝技巧,而《黄金瞳》的主角被赋予了鉴宝的超能力——看透物体内部结构。
《古董局中局》,家国情怀贯穿了整个故事脉络。家国情怀是故事的开端,也是故事的结束。
“寻找当年的真相”开篇留下巨大的悬念。从“远在日本的玉佛头究竟是不是真的?”到“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观众跟随主角,拼凑零碎的线索,开始推理,开始主动了解“鉴宝”这门手艺。
古董的价值并不只是古董本事,也包含了当时生活方式,以及特有的商业交易模型。一个小例子,《古董局中局》中有一段“鬼市”的交易。“鬼市”是线下古玩交易市场,用“袖内拉手”的方式议价,交易双方在袖筒里一来二去,秘密谈妥交易价格。
家国大义的内核,探险、推理故事的结构,古董历史文化的填充。透过影视剧这一载体,是一个行当的故事最好的传播。
而《黄金瞳》,赋予鉴宝的超能力,是一个奇妙的展开。“如果我有超能力”是个有趣的设定,拯救世界、一夜暴富。除此之外呢?看到石头里的翡翠,看到文物的千年流转。
从一个展览、一次讲解到一档综艺、一部影视剧,受众从文博爱好者到大众,古董文化的传播不再是独木行舟。
润物细无声,文化的传播没有数据统计一说。人们开始主动了解文物的故事,历史的细节。历史图书从冷门书籍到热门排行,博物馆从冷门景点到网红打卡地。这都是传播的意义。
一个好的故事,把观众带入历史场景,抵达宋元明清。好故事的传播,带给每个人的,是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内容来自公众号:假设x无限不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