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麦田里的老师》小结(一)

《麦田里的老师》小结(一)

作者: 老米子007er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6:29 被阅读0次

    我们都想教出好孩子。读了《心教——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此书后,赶紧找来李崇建老师的这一本《麦田里的老师》来学习。崇建老师的育儿方法,是用萨提亚模式的正向心灵体验与表达一致性来帮助孩子找到自我心灵的力量,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本书开篇,有一段话让我特别有感触。“我始终相信,无论孩子做什么选择,没有孩子想向下沉沦,都想向上奋进。他们都想成功,想当一个有价值的人。这个目标和我对他们的期望一致,于是我理所当然和他们牵手并进。” 崇建老师的信念,注定他在教育的道路上别开生面。

    作者认为,从父母自身建立起的家庭主文化,建立规则,一致性的沟通姿态是教育的前提与此书的思考脉络。

    首先是,家庭主文化的建立。孩子言行透漏的讯息,是一整个文化环境陶养出来的生命。如何打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文化氛围呢?如何传递给孩子好的习惯与价值观?可以亲子共同阅读一本书/听彼此说故事/写信给彼此/在家听听音乐/全家计划到野外/一起骑自行车/看一场舞台剧/美术馆/博物馆/看电影/听一场音乐会/一起煮饭/一起布置家庭等等。文化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爱”为后盾,建立规则。越简单越好。

    一致性的应对姿态。真诚地表达自己,是最好的沟通。当教育者懂得真诚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加清晰。比如:孩子大声喧哗,你感到被干扰了,想想看,你会怎么回应呢?指责?恳求?严肃地讲道理?

    当姿态趋近一致,走到孩子面前,拍拍孩子的肩膀,以坚定和缓的语气告诉孩子:“你们这么大声音(事件),吵到我了(我的讯息)。不过,你们平常都表现得很好(连结孩子的渴望——有价值),今天是不是忘了书房不能喧哗?(好奇孩子的行为,并表达规则)。试试,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那怎样知道自己比较“趋近一致性”呢?深呼吸之后觉察自己内在的感受,承认感受,与自我内在的渴望对话之后,稍稍停顿。在整理之后,说话的声音会趋于平稳,神态会趋于淡定,眼神会趋于专注,对话会表述真实信息,谈话会比较开放并富于探索。

    人时刻都有感受,但一般人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感受是:愤怒、难过、悲伤、孤单、焦虑、寂寞、平静、尴尬、害怕、沮丧、挫折、安慰、烦躁、感动、兴奋、受伤、喜悦、着迷...... 在教育过程中,大人要接受感受的出现,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情绪与生俱来,不是否认感受,感受就会消失。

    有意识的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允许情绪的发生。和自己对话,为什么会有这个情绪。找到情绪的源头,内心会感觉释然。这时候,调整到平稳的语气、神态、爱的眼神,正向地和孩子沟通,好奇孩子的感受、观点与期待。不用“为什么”三个字,因为隐含批判。改为“我很好奇”,孩子会往积极方向去思考。同时,孩子正面的回应可能会给大人机会,去了解一些意外的孩子的想法。互相的了解,自然会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感。这种丰富而美好的对话与信任关系,相信是家长们向往的,快试试吧?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田里的老师》小结(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lc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