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那些散文、杂文或者一些文学性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多的受众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无聊。
倒不是因为阅读文字无聊,我们总短不了要阅读文字。读微博、刷新闻短讯,甚至几十万字的悬疑小说、大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我们都会津津乐道地读完。
我们觉得无聊,只是因为我们不感兴趣罢了。文学?散文?听起来就没什么意思。
其实写文章一直都不是作家的专利,也并不是每个写文章的人都被称为作家。特别是现在,大到一个经济学家、明星、老总、科学家,小到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可以去写文章。
写文章只是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形式,文字也只不过是一种载体而已。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内容驱动的读者,如果说有什么理由让文学性文字没有那么受欢迎的话,那么一定是文学所关心的话题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东西。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说,作家并不是一定要去解决什么问题,而只是为了让人们保持清醒。
“直面生活,保持清醒”,似乎应该是我们永恒追逐的话题,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对文学推崇备至才对。然而事实上,这个话题好像越来越不为人所关心了。
网络上有一种生活方式叫,“简简单单,没有烦恼。”
其实就是,很多事情似乎不需要那么清醒吧。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孤独,不需要关心生命的终极意义,不苛求去追寻生活的价值,更不需要了解子曰诗云、兰亭隽永。
身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世界忙碌而匆忙,我们只想追求简单平和、轻松的生活,只想开开心心、稀里糊涂地活着。
历史尽管是所有人的共同构成,却永远都是由少部分人去创造。而作家们的所思所想,恰恰就是那少部分人应该关心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小说、故事永远要比散文受欢迎的原因,我们爱读小说故事,因为它提供给我们一个额外的价值——娱乐消遣。我们本能地只是去关心故事本身,而不是背后的潜文本。
作家们煞费苦心,将思想和价值隐藏在情节之中,埋下了数不清的冲突和鸿沟,希望将我们一步一步地引导至真理面前。很多时候我们却选择视而不见。
以为逃避思考,就没有了烦恼。以为没心没肺,就能无忧无虑。
其实五月天早唱给我们听,“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很多人说,我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阅读一部文学著作,是因为我们内心浮躁。我以为倒不尽然,若不是浮躁,那便是我们选择的逃避。
小时候读“掩耳盗铃”的寓言的时候,常常笑偷铃人傻。长大后却常常堵住耳朵,希望将那些烦恼和喧嚣都阻挡在外,有没有某一刻也在笑自己傻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焦虑的时候,你越逃避焦虑,就越是焦虑;越想把自己麻痹在游戏、社交软件上,结果越是空虚。
只有当你去做让你焦虑的事情时,你才会变得平静起来。
生活也一样。我们所追求的平和,终究需要我们去直面生活;我们希望的“开开心心,没有烦恼”的生活,也是认真思考、努力生活后的奖赏,而不是逃避面对的理由。
或许我们真的不需要了解子曰诗云,兰亭隽永,但我们真的要清醒地面对生活。
想要开心快乐,就不要再稀里糊涂地逃避下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