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不理解,很多简单的岗位,为什么也要本科生呢,这明显初中生也会啊!初中生还便宜,为什么不用初中生呢?
这个我有体会。
之前打包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就能做。
但招人的时候,还是会选择专科以上的。
原因,上过大学优势大体上就是两点,一是比较规矩,二是大脑不容易短路。
上过大学的,说明智力比普通人要高一些。
这些人读书大体上比较规矩,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律考上去的,叛逆的行为比较少,做事比较知道分寸。
不怎么读书的人,不知道你们见过没?
总有一些人很不规矩,比如突然玩消失,或者大吵大闹。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很多公司是这样的,突然有个人不来上班了,招呼也不打一下,人也联系不上,就这样消失了,第二天可能又回来了,问昨天为什么不来,他回答你昨天喝酒去了……
如果手下这样的人多,管理起来是很困难的。
人规矩,业务连续性得以保证。
其次是大脑可能会偶然短路
有的人会犯非常低级的错误,比如2+3=6,哪怕检查了,他自己还发现不了。
关键时刻,大脑容量不够用,平时还正常,某一天事情突然多了,或者遇到了糟心的事情,他心情差了,他大脑可能就会短路,在工作某个环节出错,容易引发巨大的损失。
一个岗位,工作内容简单,但是风险性高,那么就要设置学历门槛。
哪怕多付点工资,也要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比如银行柜员,虽然工作难度低,但是一旦犯错了,造成的潜在损失还是不小的。
2
假若一个盲人恢复了视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扔掉手里的导盲杆,即便以前如何离不开这根小小的棍子。
所以说,只有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你才是最珍贵的,一旦别人不再需要你了,无论你之前有多么重要,现在都会变得轻如鸿毛。
价值才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当你对别人没有价值时,会发现感情并不那么重要。
3
日常小决策,速度大于质量,很多人在中午吃什么这件事上花了太多时间。
关键大决策,质量大于速度,要尽可能搜集资料、请教牛人,慎重决定。
很多人都是反过来了,比如买什么包需要纠结1个月,但是买什么股票、去什么城市、读什么大学,却是一瞬间就决定了。
4
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把时间花在精通某件事,而不是消极的内耗和比较上。
多做事,多赚钱,多向内求;少比较,少怀疑,少宏大叙事。
5
信息不值钱,信息早就爆炸了。能够让你筛选出有效信息的智慧才值钱。
我在做的,一部分就是在筛选有效信息,我个人认为的。
我每天的摄入几万字,才筛选出千八百字。
筛选,考验人的甄别能力。
甄别能力,就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了。
6
不管闲事儿,你的能量才能汇聚起来。
尤其是在工作场合,哪两个同事混到一起了,谁跟谁又撕B了,谁跟领导怎样了,关你P事啊。你的工作做好了吗?业绩第一名吗?升职有望吗?
领导都不去说的事儿你非要去掺合,别人都不吭声的事情就你看不惯,那你才会成为那个异类。
如果总是把心思、期待和注意力都放在别人身上,那你就会变得很虚弱,什么事都做不好。只有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才能把能量汇聚起来,你的状态会更稳定,精力也更充沛。
关你P事,关我P事,滚,这是个万能的社交法则。
7
冰川
8
长大后发现一件事情,亲戚里面过得最差最穷、越过越差的,都是最不会做人的那些。
比如只有小聪明又自以为是,又小市民又阴暗还很势利眼,赚钱能力极其一般还喜欢打肿脸充胖子,还不赡养老人,成为全家人的公敌。
人家都能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越过越富足,他们则是被老天爷不断折腾,折腾得苟延残喘。
长大后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讨厌的大人都过得那么差。因为对小孩子都那么大恶意,说明这人不善良。不善良的人当然过不好。
目睹了很多事情之后就觉得很唏嘘,人这一生得到的一切因果报应都是自己德行的反馈。
小时候看不懂,长大后开始碾压他们的时候就明白了:人生缓缓,自有答案。
9
聊天的边界——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话全不说,真话选择性地说。
有些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先思考清楚,再表达出来。
10
钱是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