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心理服务师养成手记第十篇——因果思维与果因思维

社会心理服务师养成手记第十篇——因果思维与果因思维

作者: 怒放的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3:46 被阅读0次
    翠平拍摄

    社会心理服务基本理念第八条:将因果思维与果因思维并联。

    你有没有听说过,游泳能塑造良好的体型,因为那些游泳运动员身材都很漂亮?可是,游泳运动员的体型真的是游泳锻炼出来的吗?还是恰恰相反,因为他们有着好体型,才被选为游泳运动员的呢?

    人是特别喜欢归因的动物,根据有限的信息和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可以满足我们确定感和安全感的心理需要。多数人习惯于因果思维,也就是总觉得“先有因,后有果”,因此一旦看到一个结果,都会回头去找原因,总觉得现在的果是过去的因造成的。

    可是,因果思维只是人类思维方式或归因方式的一种,是多数人的习惯而已。科学建立在清晰的,可验证的因果逻辑之上,受过教育的我们也倾向于按因果逻辑来思考问题,觉得这样很科学,但实际上因果归因适合于唯“物”论,在人文层面上却并非如此。

    举例来说,你今天上班迟到了,领导问你为什么迟到,你一定会找出个理由来,注意,这个理由是你找出来的,是很多个理由中的一个,是你选择了它。在心理层面,我们常常是先看到果,再为这个果找原因,这在动力学上叫“合理化”,也就是说“果”在前,“因”在后,或者说因和果同时存在。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师,我们需要突破因果思维的限制,并联上果因思维,不仅仅能够看到“先后”,还要能看到“同时”。

    接下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在归因上容易犯的三个错误。首先是单一归因。

    举例来说,我感冒了,你问我为什么感冒,我会说变天了,受凉了。可是我们都在青岛,温度是一样的,为什么我感冒了,你没感冒?感冒这个结果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首先是生物学的原因。比如因为某种基因上的 缺陷,使得我对冷空气特别敏感。其次是心理原因,我最近压力比较大,各种不顺心的事,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再次还有社会原因,原来出门时,家人总会提醒我多穿点衣服,今天他出差了,没有提醒到,结果我就感冒了。

    这三个层面的各种因素,都可以造成感冒这一结果。如果你单一归因,找到的理由就只是你想要的理由而已。佛家讲诸行无常,诸多因缘和合在一起,才呈现出必然的结果,若和合的成分发生变化,现象就会呈现出无常,其中必然有很多非逻辑的部分。回到心理层面,当一个人有了心理问题,必然会去找一个原因,服务师则需要帮他看到那N-1个原因,只有差异才是信息,才能避免落入来访者的思维,才能解决他的问题。

    第二个容易犯的错误是因果颠倒。

    有一个很颠覆我们认知的说法:一个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

    想想有没有道理?你是否在看电影时被某个情节深深地打动,开始流泪,并发现自己内心压抑了很多的悲伤,趁机流淌了出来?

    这句话其实是著名的“詹姆斯-兰格理论”的通俗表达,如果你还是转不过弯来,不妨看看在此基础上的推论:一个孩子不是因为厌学才学不好的,而是因为学不好才厌学的。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总会让家长牵肠挂肚,可是在归因时,我们更多会归咎于孩子的学习态度,而忽视了他的学习能力。我们认为是孩子不爱学习,才学不好,实际上很可能是他怎么也学不好,反复受挫,才会厌倦学习。因果颠倒导致很多家长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一味地惩罚孩子,规训孩子,却忽略给孩子提供切实的帮助来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个容易犯的是逻辑错误,将必要条件视为充分条件。

    如果有A就一定有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如果没有A就一定没有B,则A是B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没有钱可能会不幸福,但是不等于有了钱就一定幸福。那些为了钱而奋斗的人,真有钱了,却未必变得幸福。必要条件不能被当成充分条件,否则会导致视野狭窄,归因错误。

    具体到心理咨询,要做到正确归因,可以采用3P分析框架来进行思考。首先是素因,比如遗传和先天因素,躯体疾病,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验等。再就是诱因,比如生活中发生的刺激性事件,身体疾病的影响等。最后是持续因,即让问题持续存在的因素。举例来说,一个人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素因可能是家族有遗传倾向,诱因可能是最近生活中受到大的打击,维持因则可能更加复杂,往往一句话很难说清楚。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可以更加完整地认识问题,规避归因错误。

    一个问题不是因为多么难才解决不了,而是因为解决不了才变得困难。当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抱怨事情本身多么困难无济于事,不如换一个角度,看看是不是能力上存在限制。从因果思维到果因思维,看问题的角度越多,解决问题的钥匙也越多。

    再来看心理服务基本理念第九条——心理咨询师是在卖时间。

    心理咨询的付费与咨询效果无关。正如你去医院看病,不是按照疗效来付费一样。

    心理医生以出卖时间为生,而收费问题又往往特别敏感,牵扯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

    同样,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师,也要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这样更能够在服务中帮助到求助者。

    基本理念的第十条——心理咨询只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

    前面说过,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生物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单从通过消除原因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考虑,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就必然是多种多样。

    因此作为社会心理服务者,要相信两点限制,一是无论多么有经验,也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二是一个问题解决了,也不见得是你的功劳。有了这两点认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服务师的自恋,知道自己的底线或边界在哪里。

    很多时候,知道“不该干什么”要比“知道该干什么”更加重要,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超过了心理服务的范畴,不能够处理。

    同时也要知道其他的方法同样能够解除心理问题。比如,一个小伙子失恋了,做了好多次心理咨询也没有效果,有一天他突然好了,为什么?因为隔壁大妈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孩,他恋爱了,这就是通过社会关系解决了心理问题。

    总结一下心理服务的十条基本理念,一,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要以人为本。二,在心理层面,信则灵是真实存在的。三,对立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反相成。四,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五,用求助者的思维方式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六,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七,我们要充分认识时间的力量,避免刻舟求剑。八,因果思维之外,还有果因思维,不但要看到先后,还要看到同时。九,服务师是在卖时间,要敢于肯定自我价值。十,心理咨询只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清晰边界,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服务师养成手记第十篇——因果思维与果因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sr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