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写每一篇文章开始时,都需要想想写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断断续续地写,有时候感到迷茫,有时候感到焦虑,有时候又觉得有些欣慰。不论情绪好坏,写作总是让我静下心来的最好方式。
我可能会写得语句不通,逻辑不强,词汇贫乏,内容没有什么可读性,甚至自己都不会去读。可是,这种自我对话方式对我这样情感泛滥的人来说帮助是巨大的,哪怕每天能抽出一小时来写写,也会抚平内心的波澜。
于是,我慢慢不太惧怕这种写作的“烂开始”了,就如我十几年前在一个叫“欢乐八九五”的网站上草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样,现在想来,我可能还没有当时的自己洒脱。现在写作之于我,可能更多是为了在纷乱繁杂的社会中安静下来吧,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对自己更重要的,这样的问题总是最容易被我们忘记的。而我,只能靠不停地写来提醒自己。
我们太在意自己的成功了,以为自己就是应该与众不同的,就像在公众场合,总会不自然地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受到别人注意一样。就像我会太在意别人看自己的文章,抱怨写得有多烂一样。其实,这不过是一篇没什么关注,甚至都不会有人来吐槽的文章罢了。何必在意这些呢?只要我们不去危害社会,不有损他人,写的文章难看了些,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每天赶早晚高峰上下班,我们应酬搞人际关系,抽烟喝酒熬夜吃宵夜,一刻也不让自己停下来,在“努力奋斗”的幌子下,做一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正经事,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去向那个自己“以为的目标”,越走越远。
在这一路上,消耗了健康、放弃了成长、遗忘了家人、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也走一路,丢一路,随着时间线移动,渐渐开始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最终成为那个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我不想这样,于是,在三十多岁,四舍五入能进四十的年龄,我开始找寻自己曾经错失的东西,那些久不再联系的朋友,甚至学习是新的谋生手段,比如这样以“烂开始”形式的写作。我不想标榜自己有多么看重理想主义,我只是突然想起什么才最重要的,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把最重要的忘记了。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显然不是财富,虽然我也爱它,爱到死去活来;爱到夜不能眠;爱到在昏黄的路灯下、街边的冷风里,被酒精迷醉地步履蹒跚,摇摇晃晃,胃里翻江倒海;爱到堆起满脸的笑容,去应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假装一起谈笑风声;我想说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可又有些违心。但是我觉得,爱过的人方知深痛,而且它确实不是最最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是自己的健康、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家人、以及真正的挚友。可是,我们却很少给这些留下余地,没有时间去善待自己、去投资自己的学习、去陪伴自己的家人,去找寻已经“丢了很久”的从小长大的朋友。
我们“太忙了”!甚至忙到没有时间去问自己这个简单的问题。年幼时,我们从不会忽略简单的事物,而成年后,我们大多会不屑看起来简单的事物,一心向往最困难的事中,仿佛那样才能带来引人注目的成就感。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却不知道,看起来简单的事物,往往都是深邃的。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我想李笑来老师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之后,大多数走出学校的人才会意识到,原来我们的自学能力是如此地差啊。以至于,要先会“学习”才能”去学习“。事实证明了,笑来老师是对的,这方面的教育,恰恰是我们最稀缺的,而这项技能,才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的,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啊。
可惜,我们都没能意识到。
还有很多人,把时间都花费在别人那里,却很少陪伴家人。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你可以说我的观点有误,但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努力的目标不就是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吗?
记录孩子成长中那些喜出忘外的瞬间、与年迈父母的时常聊天陪伴、和妻子一起在厨房里简单炒几个菜,有说有笑地刷几个碗,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你可以用它来定义人生的成功吗。当然可以,成功不是攀比,成功也不是财富,成功是审视内心,尽力去做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正如现在坐在电脑前的我一样,敲下的每一个字符,都让我感到舒适,它让我感到自由,它让我能去记录今天的生活,我的孩子 ,我的父母,我的妻子,还有我自己,都在这个”文字共和国“里谱写每个人的故事。也因为有了他们,文字的国度变得更有生气,更灵动,而我要做的事,就是不停地写,一直写下去。
即使没有任何成就,我也不后悔,因为我可以挺直腰板告诉未来的自己,我,曾经为了自己这些真正看重的事情,付出过我的全力。
这也许才是真正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