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古镇,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枫泾,名字美丽,自带彩韵,自有律动,自蕴灵秀。如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她纵横的河流,流淌着清秀与灵气,流淌着穿堂而过的古风古韵。
枫泾镇因河流而得名。早在公元502年,枫泾已成村落。曾经村内遍植荷花,荷姿亭亭,荷花娇娇,且村域形似荷叶,故古称荷叶地,还曾称芙蓉镇。又因地处白牛荡,后改名白牛村。宋代时再改称清风泾,简称为“风泾”,后称为“枫泾”。
秋风依然温煦,走进枫泾古镇,在她的街街巷巷,在她的浜河岸畔,慢慢悠悠地徜徉,探寻一下她血脉里流淌着的深蕴。
走进枫泾古镇,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牌坊,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江苏、浙江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好似古镇的开篇引子。牌坊上“枫泾”两个黑底金字,刚劲有力,清晰的落款方知出自枫泾籍国画大师程十发之手。
过牌坊转弯,行至亭桥,这座跨越枫溪的半圆形单孔石搁板桥,名为通济桥,又名庆丰桥,古时为响水桥,是明代顾宗综建的。这座承载着历史文化、技艺智慧、缕缕乡愁的亭桥,是进入枫泾古镇的第一道风景。
亭桥边一条临水的长廊,一排小店,古色古香,很有特色。枫泾古镇长廊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比起西塘和朱家角,这里不大,但古镇的古意却没有丝毫逊色。
枫泾的长廊,蜿蜒伸展在枫溪。廊柱幢幢,墨瓦鳞鳞,幽幽邃邃,檐下的红灯笼,舒适的美人靠,廊外碧绿的水,如一幅风情画,漫卷缓舒。
古镇的名人牌坊、名人轶事是一道风景,枫泾更有“吴越界河”、“吴根越角”的独特风景。古镇青枫街,枫溪东岸长廊的一个空隙处,有一个吴越古国的分界碑。
曾经,一条小河将古枫泾分为南北,南属越国,北归吴国,故枫泾被称为“吴根越角”。历史上,枫泾古镇不但是苏浙两省的交汇地,更有“一镇两治”的分治历史,南北两镇各归苏浙两地,在中国历史上甚为罕见。
枫溪边的这段“吴越界河”,一座小石桥平跨其上。踏上小桥,就是一步两古国。这种穿越之感很奇妙,亦让人迷离,好像历史的烽烟仍然在这里激激荡荡,难怪枫泾让人感到格外特别,格外耐人寻味,原来是吴越古文化的融合。正如“吴越豆腐”这道菜,是枫泾“界文化”与饮食文化的巧妙结合,别有一番滋味。
来到枫泾,明显感到这里飘逸着的人间烟火气,特别地温温婉婉、柔柔曼曼。铺满老街的条石,被无数次踏磨,被人烟熏染,似乎少了山野的粗犷,而有了人世的温情。
长廊下一张张临河的餐桌,已经备好碗筷,席位以待。这里最令人震撼的是临河几百米廊棚下的餐桌,能让几千人同时用餐。古镇特色的美食“枫泾四宝”,黄酒、丁蹄、状元糕和天香豆腐干,色香诱人,使人垂涎,难怪枫泾被戏称为“吃镇”。真是个既有美色可饱眼福,又有美食能饱口福,令人羡慕、留恋的地方。
走进江南水乡古镇,似乎都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就是:古镇常常依河而建,依河发展。两河相交十字河口、十字街口的古石桥,常常是古镇的中心。走进枫泾古镇,似乎也是如此。
游览枫泾古镇,其实是逛市河两岸的老街。老街的市河,一纵一横十字交叉,像是古镇的主脉,贯通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穿流房前屋后,人称其为枫溪,也是很美的名字。
溪跟着水走,老街随着枫溪走,吸收着河之水韵、水之清清渟渟。河岸的枕水人家,砖木结构,黛瓦粉墙,古色古香。有的吊脚探水,有的石驳踏水,有的临窗顾水,还多有老虎窗。石岸濯水,让人感觉别致与亲切。倚窗顾水,则让人浮想到“小轩窗,正梳妆”的雅致。
走出廊棚,走上石桥,从桥上再回头望刚才走过的廊棚在河水的倒影里,一溜长长的廊棚在一排火红灯笼的映衬下,更显得如诗如画。
前街后河的小镇格局使这里河道纵横,流水潺潺,河面船夫摇撸晃晃悠悠,船客满面恬然、悠悠自得。
枕着江南之水而建的建筑鳞次栉比,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与横跨在河流上的石拱桥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卷。
十字相交的另外一条类似的老街,是东西向、相对狭窄的和平街。这条街上,也是店铺林立,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景观,如三百园、人民公社旧址、古戏台、程十发祖居、吕吉人画馆等。
三百园,枫泾的品牌景点。“三百”即百灯、百篮、百行。这座三进的宋代建筑,原是陈舜俞的宅院。
枫泾之名,恰与陈舜俞有关。陈舜俞是枫泾的北宋名士。他少小随父从浙江湖洲移居白牛村,20岁考中进士,33岁考得制科第一,声名鹊起。他不仅学识渊博,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交往甚密,而且为人正直,为官两袖清风。因不满朝政,他几次罢官,隐居白牛村。后世为了纪念他品格如清风般纯正明净,就把白牛村改名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枫泾镇名即由此而来。
无桥不江南,无桥不古镇。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枫泾的桥,有拱桥平桥,有石的木的,多姿多彩。这些外观精美,设计精巧的古桥梁,不仅体现着能工巧匠们的匠心独运,也彰显着传统的审美和文化的沧桑巨变。
毫无疑问,“枫泾三桥”是最著名的桥。清风桥、竹行桥、北丰桥,三座石桥,位据古镇核心,市河十字交汇处,成三足鼎力之势。这里不仅是枫泾古镇的地标,而且是人气最旺的网红打卡地带。
三座高高的石桥,居高临下,古镇风景尽收眼底,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长廊游船,碑坊戏台,一览无余。
站在三座桥上,东西南北,各有别致的景色。静水流深的市河,依依枕水的人家,幽幽邃邃的长廊,河里悠然而过的撸船,桥上步履急急缓缓的行人。
在我看来,枫泾最高最有特色的桥,当数古镇东南处的泰平桥了。泰平桥,顾名思义就是国泰民安、平安吉祥的意思。这座始建于明朝的石桥,是枫泾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石拱桥。
半圆形高高大大的石拱,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漂亮完整的圆,仿佛宽阔的河流戴上了一枚硕大的钻戒,寓意为海枯石烂、长长久久的美满婚姻。
枫泾有爱,枫泾还有一座通往幸福爱情的桥致和桥。这座枫泾古镇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枫泾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并在继续使用的古代石拱桥,也是枫泾历史发展的见证。
相传致和桥畔有座小庙。过去新婚夫妻为了到庙中祈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要从桥上一步三叩而过。如此虔诚地携手拜过,从此风风雨雨,百年好合。致和桥的台阶较宽,用两块石头齐眉拼接,人们取意为夫妻石,故桥又名“夫妻桥”,是枫泾的网红爱情打卡地。
这座建于元代的石拱桥,古朴苍劲,桥身石缝长出了青苔,石块看上去粗糙,石缝之间长有小草与苔藓,两头桥堍下都筑有石阶水码头。从桥上望去,两岸绿树翠丛,古屋河埠,前有虹桥平卧,后有石桥横跨,处处小桥流水人家。
如此简单、朴实的桥,如何能够承受这么多浓情蜜意?也许,枫泾的爱情就是这么简单、质朴,但甜美、长久。
在致和桥旁,有一古色古香的亭子,格外引人注目。亭周边有古井七口,名“得泉井”,又名“七星井”,为明代枫泾地方士绅顾文昺所浚所建,清代和民国两度毁于战事兵乱,现在看到的得泉亭是近年来在原址上复建的,是枫泾古镇民风淳朴,崇德向善的表现。
枫溪、老街、长廊、古桥和融汇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枫泾本身就是一桌五味俱全、色香味美的大餐。
一个转身似乎跨了千年。阳光过了头顶。秋风中荡漾着古韵,清阳下散发着晕彩,古朴里弥漫着香气。饱览了枫泾的景致,尝了枫泾的美味,我们要去朱泾镇的的花开海上生态园了,却不小心把满心喜爱与依依不舍的情愫落在了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