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字,沟通中看似非常高效,实则几乎无效,那就是“随便”。
网上可以说关于它的段子一大堆。
你想吃什么啊?随便!那火锅吧?火锅一股味儿!那麻辣烫?麻辣烫不卫生!那去吃日料怎么样?日料昨天刚吃过!那你到底想吃什么呀?随便!!
今天我们去哪里玩呀?随便!去看电影吧?没什么好看的片!那去游乐园?几岁了还去游乐园!在家里一起开黑怎么样?就知道玩游戏,我们应该出去走走!那到底去哪里么?随便!
两个人沟通,是为了达成一个共识。
我们普遍会认为,在这种沟通中,每个人的选项里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个人喜欢的选项一重合,就是沟通的结果。
但是其实这种类型的沟通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一方想要去满足另一方,所以会想要去了解对方想要什么。
这种想要了解对方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是希望对方给出确定性,比如100个选项里,你喜欢哪一个?
然后我就根据你的答案,满足你要的,最后达成这次沟通的目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对于自己喜欢什么,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很多人在中午吃什么,今天去哪里玩,选哪一份工作等等,根本就搞不明白,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
所以当你问对方吃什么的时候,对方的大脑也是出于一片空白的,于是就说随便。
“随便”这个回答,是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让你先说选项,先说你的建议,你的提案,然后我来看满意不满意。
这样的沟通效率是非常之低的。
就像一个甲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让你不断给出方案,这样能达成最后的合作么?
也许可以,但是会非常之低效,非常之损耗双方的沟通成本,还有合作意愿。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这个无解局面呢?
我们可以反过来问,你不喜欢什么?
我们询问对方想法的时候,其实就是想从100个可选项里找出那个对方最满意的,当对方尚未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尚未思考价值排序规则的时候,是无法给你列出123,给你那个正确答案的。
但是就像智力竞赛一样,我们无法找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排除错误答案哈?!
我们问对方想吃什么,不如说你今天不想吃什么?这时候对方也许就会说我不想吃辣的,我减肥,今天这么热,也不想吃油腻的?!
这时候你就可以提议,那么去吃日料吧?!对方一对照不想吃的,然后一考虑就同意了。
或者你还可以问昨天吃了什么?对方说吃了烧烤,那么今天就可以提议吃火锅,当换个角度问问题的时候,找到两个人都爱吃的东西成功率会高很多。
况且,当对方说了不喜欢,不想要的理由后,对方在辩解,或者反对的可能性也会低很多了。
再比如你如果问一个单身女孩子,你想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这个姑娘可能会说,我想找个不要太帅的,长的像胡歌就好;钱不要太多,财务自由就好;工作也不要太忙,一年能出去旅游个大半年就好;最好只对我专一,看谁都没有我漂亮。
你看,虽然提了一大堆要求,但是这一堆和“随便”两个字没差别,和没提一样,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要那个男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她们才会知道,哦,原来我喜欢这个类型的。
但是你反过来问,你最受不了你未来男朋友什么?那么女生就会随着你的问题去思考,然后主动缩减范围,也许脑子里的答案就会清晰起来。
还有就是工作中,很多人面试的时候会问,你工作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薪酬福利,工作环境,成就感,同事关系等等,每个人都有很多通用的答案,但是这些实质性的作用不大,因为体现不出特性。
但是如果问他们,你最不能接受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
那么你对这个人的认知就会突然清晰起来。
当我们无法去确定一个人要什么,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反过来问,对方不要什么,不是什么,来缩小范围,然后慢慢清晰对方真实的样子。
这就是“不”式反直觉询问技巧,当你下次遇到“随便”的朋友,你就可以反过来问了,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