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必须清晰可见,才能促进故事向前发展。通过作者自身的努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能够让读者从作品中找到自我。
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对人物产生的印象。读者如何看待人物,在于作者如何为其注入生命力。
简单的评论,可能会让读者无法看清人物形象;突出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可以给读者提供良好的第一印象;提供足够多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有料、清晰可见。
一、让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自我描写
有人说,如果想要做好某件事,就必须自己亲自动手去做。这句话对于故事中的人物来说也同样适用,我们可以考虑让人物角色进行自我描写。
比如:小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精致干净的五官,乌黑飘逸的头发,高挑苗条的身材,如绸缎般白皙细嫩的皮肤,如莲藕般细长的双手,还有一双没有任何瑕疵的修长的双腿,看到哪里都觉得是那样的美。她突然间冒出一句:“我怎么这么好看,可是那个他到底在哪里?”顿时,她的脸颊一片绯红,她为自己的话语感到惊奇,也有些难堪,好在此时没有其他人在场。她又开始想自己的心事了。
通过小美观察镜子中她的相貌,让人们了解了她的外貌特征,也对她的内心世界和她的心事产生了好奇。
再比如:小王希望自己能像某位明星那样身姿挺拔、身体健壮,也希望自己能像另一位明星那样有担当,有责任心,能力超强。但现实却让他很是郁闷,他有着矮小的身体,背还有点驼,那张让人不可思议的小脸,显得有些尖嘴猴腮;更可恶地是,他生性胆小,遇事犹豫,没有任何自信,这让他很是不爽。
这样的描写,有小王希望变成的样子,也有他的实际相貌,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他的外在特征和内心的焦虑。人物角色在思考理想中的自己,他并不喜欢眼前的自己。
通过这种人物的自我描写,可以让读者明白,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且可以由此进行导入,进而描写人物的背景故事。
让人物进行自我描写,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这种描写方法显得更加个性化,能够让你描写出只有人物自身才能了解的细节和瑕疵。
大部分自我描写可以通过对话形式有序展开。在进行人物自我描写时,需要将描写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否则便会显得有些矫揉造作。
二、用对话描写人物
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能够传递某种信息,还可以成为小说人物最有力的描写工具。
人物角色所说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有着自己的意义,可以让人物的个性或容貌跃然纸上。所以,一定要谨慎地设置人物对话,让每一句话都有每一句话的意义。
比如:在一家书店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天哪!你又把那些书从书架上撞下来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那些书都被你弄脏了。”“凶什么,我不是故意的,这里太拥挤了,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猜出,一个人可能是书店的售货员或者老板,喜欢责怪别人,没有什么耐心;而另一个人可能是一名顾客,他不经常在这里,对书店不太熟悉。这家书店书架摆放得比较满,显得比较拥挤。我们还可以知道说话人的其他特征,比如这名顾客可能有些笨拙,而且与对方比较熟悉。
在对话中,最好不要使用让人难以理解的词。你设置的任何谜团,都应该是某些秘密或者未解决的冲突,以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出现在对话中,让读者费解。
对于小说中的一些常规描写,可以用人物的对话内容或方式加以替代。人物角色在对话中进行自我描写时,可以尝试着使用高声喧哗或者轻言细语的方式。
如果你想表达一个女人脾气暴躁,说话声音很大,千万不要直接告诉读者,而可以这样去描写。
“小兔崽子,离我的花盆远点,别把我的花给弄坏了!”她在院子里大声呵斥道。孩子们听到她的叫喊声,连忙战战兢兢地向后退去,远远地离开了花盆所在的位置。
通过这句话,可以让读者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个喜欢对孩子大喊大叫的女人。
三、减少模式化人物形象
许多时候,我们会对人物可能会形成一种固化的印象。比如,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重庆人泼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小说写作中,可以在一些地方使用固有的符合预期的人物形象,但大部分情况下不要这样做。是否使用模式化人物,依赖于故事的独特性,要根据故事的发展情况来确定。
在小说中使用模式化的固有人物形象,会给读者呈现出单一刻板的形象,这样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会使小说中的人物千篇一律。
因此,在小说创作中,最好塑造一些打破读者常规认知,能够为其带来惊喜的人物角色。而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塑造人物角色时,一定要小心谨慎,确保不要偏离现实,也不能过于模式化。
描绘人物形象应精致而巧妙,突出微小的细节,但不要过多地关注于人物的明显特征,如体重、发色和衣服等,而是要增加一些其他的细节描写,以完美的画面逐渐呈现,凸显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的范围应该足够宽广,让故事内容不止于此。
在创作过程中,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交叠,因此,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认真塑造人物角色,仔细描写人物形象,对于故事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