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是怎么做出选择的呢?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果酱实验”,由当时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艾扬格牵头,她以杂货店作为实验地点。实验中,她的助理假扮成果酱供应商,在美食店里摆放了两个试吃的摊位。
第一个试吃摊位上有6中口味可以选择,而另一个摊位有24中口味可供选择。顾客试吃后都会拿到优惠券,可以用折扣购买一瓶果酱。
调查结果显示,有24中口味的那桌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但最终购买果酱的人却很少。顾客一窝蜂地挤在摊位前试吃,但大多数人却因为口味太多而无从选择,最后干脆一瓶都不买。最终,到24种摊位试吃的顾客中,只有3%买了果酱;而到6中口味摊位试吃的人,大约有30%的人最后买了果酱。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人生有太多似有若无的选择时,反而让人不知从何选起。
我们的社会总是告诉年轻人,因为拥有无限选择,所以才叫青春。当一个年轻人面对24种机会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真正适合他们的选择可能就是6种。而当我们从6中选择中再去筛选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一切就变得简单多了。
2、不愿选择的年轻人
有一部分人,压根儿不愿意做出选择,尤其是做出跟别人一样的选择,因为他认为他的人生必须独一无二。可是,当你问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他们只会用“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不想成为那样的”来定位自己。
自我定义不能单单用这种方式来定义,毕竟我们的身份或者工作并非由我们“不想要的一切”构成的。因为,我们必须学会跳脱负面身份到正面身份,从“我不是谁”,变成“我是谁”。要做到真正的自我定义必须勇敢地说“要”。说不要太容易了,但你真正要什么呢?
当然,也有一类人是逃避选择的,他们认为,选择了A,就跟B、C、D这些机会无缘了。他们认为不做选择,就不会出错,要动手做一件事情,必须先确保这件事情最后一定能成功才开始,否则还不如不做。因为,他们认为不做选择是最安全的。
3、选择or不选择?
事实上,不做选择一点儿也不安全,只是现在看不到后果,等到了三四十岁,那些后果就会噼里啪啦地出来了。
做出一个选择,并不一定会把其他的门都给关上,相反,它可能给我们打开更多的窗。
人只有迈出第一步,选择一个机会,在这次机会中不断地积累身份资本,未来才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每天窝在家里,举棋不定,始终迈不开第一步,若干年后,当别人已经环游世界归来了,你还在门口纠结徘徊。
做出一个选择,踏出第一步,这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种开始。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未开封的未来等着我们。
作者简介:桂妃娘娘,混迹深圳的女流氓,超级无敌女汉子。换得了灯泡,扛得动冰箱,杀得了病毒,熬得好鸡汤。曾任猎头顾问,现任某上市公司培训讲师。阅读爱好者,读书频道创办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