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现在读《诗经》有什么用?
没用。
不仅读《诗经》没用,读《唐诗三百首》也没有用,读《飞鸟集》也没用,读《读者文摘》也没有用,看这个回答更没有用。
因为所有和文化相关的东西,除了能够创造出财富的内容——就是骗一些人来读无用之书,来学无用之学——其他的所谓精神追求都是没用的。
都是虚的,某天肉体不存在了,精神散发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
人所共知的21克,会消散在未知的空间,没有存在的任何实际意义。
人死了之后,器官可以移植给另外的人,最不济还能烧成骨灰,埋到地下,千万年之后变成肥料回馈大自然。
唯有那21克意识既无来处,也无去处,毫无实际用途。
有朋友就要问,什么21克,什么意思?
然后又有很多朋友就会心一笑,这都不知道,心里生出一丝优越感来。
看,这就是读书、接受未知知识的用处。
你知道了21克的来历,就不会在这里产生疑问——尽管这个说法也存疑。
你看过了《读者文摘》,大概就知道鸡汤什么味道,你熟读了《飞鸟集》,就会对现代诗起源和形成心内有底,你遍览了《唐诗三百首》,这个中国古诗最昌盛的时代就驻扎在你的脑海,当你看到月明之夜,自然想起“低头思故乡”,当你看到大漠落日,自然想起“长河落日圆”。这种和古人超越时间空间的共同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写下不朽篇章的作者,和他一样感同身受,精神上和他一起伟大起来。
这就是读诗的用处——寻找共情,自我伟大——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对逻辑超强的人(也就是没有文艺细胞的雨人)来说,这种暗示毫无用处。
可惜我们大多是普通人,大多有文艺心理,大多伤春悲秋,大多需要自我心理暗示。
这就是诗歌这种无用之学的终极之用。
那么,读《诗经》有什么用?道理是一样的,它会让你惊叹于我们祖先文化的美,然后觉得身为中华民族的后人,自然就继承了这种美。
这是民族自信心的根源。
有用吗?麻醉自己的时候是万能的,虽然会在枪炮下碾成灰尘,但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嘛,现在是大国崛起的时代,自然需要更多民族性的、根基上的、唯美的心理暗示。
《诗经》是中华诗歌之源,你读《唐诗三百首》能带给你的快感,诗经可以提前一千年满足你。
以上都是胡扯,但是精神不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