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横木作门的下面,可以作为安居。泌泉水的荡漾,快乐忘记饥饿。
难道想要吃鱼,一定要黄河里的鳊鱼?难道想要娶妻子,一定要齐国的姜姓?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黄河里的鲤鱼吗?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娶宋国的子姓吗?
【注释】
[1]衡门:横木为门。[2]栖迟:栖息,安身,此处指幽会。[3]泌(bì):与“密”相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在山边曰密,在水边曰泌,故泌水是指一般的河流,而不是确指。[4]乐饥:乐而忘饥。[5]鲂:鳊鱼。[6]姜:齐国的贵族姓氏。[7]子:宋国的贵族姓氏。
【赏析】
《衡门》这首诗的主旨主要围绕着两种说法展开。宋代大学者朱熹将《衡门》看成一首安贫乐道之诗,这一说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还产生着持久的效应。另外一种观点便是爱情。学者闻一多先生对这一观点“青睐”有加。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言。“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带有衡门的屋子多半情况下都是比较简陋的屋子,但尽管是这样的屋子,仍然可以栖身,可以安家,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实质上都是一个功能。泌水清澈见底,光滑的河卵石清晰可见,但这无味的清水也可以充饥。它虽不如琼浆玉液甘甜美味,但却可以给沙漠里行走的人带来生命的希望,更可以让饥肠辘辘的人缓解燃眉之急。
第二章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别有一番滋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在众多美味当中,鱼可以称得上是上等佳品,肉质细腻光滑且对身体也大有好处。神州大地广袤无垠,江河湖海横亘万里,鲜肥味美的鱼更是数不胜数。都说黄河的鲂鱼天上难找,地下难寻,可是吃鱼时真就非它不可吗?难道就只有这黄河鲂鱼才称得上是人间美味吗?天下的姑娘千千万,谁说只有齐国的姜姑娘是最好的。把眼光放远一点,天涯何处无芳草,堂堂七尺男儿娶妻难道仅仅局限于着眼前的齐国姜氏吗?
从这一段来看《衡门》与《诗经》当中其他的诗歌大有不同,这首诗并没有把比兴放在诗首,而是在诗歌的第二章才开始展开。这就避免了一种枯燥之感,也减轻了读者的审美疲劳。
第三章是第二章的延续,无论从句法上还是句式上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复沓的写作手法。“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都说黄河的鲤鱼天上难找,地下难寻,可是吃鱼时真就非它不可吗?难道就只有这黄河鲤鱼才称得上是人间美味吗?天下的姑娘千千万,谁说只有宋国的子姑娘是最好的。把眼光放远一点,天涯何处无芳草,堂堂七尺男儿娶妻难道仅仅局限于这眼前的宋国子氏吗?这首诗风格独特,一般诗歌的写作风格是先描写再抒情。《衡门》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先发表议论,然后才开始展开描写,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首先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提到简陋的房屋和黄河的鲂鱼都是为了后文“娶妻”之言做铺垫,实际上这一前一后营造了一种对比关系,以景衬人。诗中还大量运用反问的写作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的同时还强调了作者的观点。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娶妻,必宋之子”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齐国姜氏和宋国子氏秀外慧中的确是誉满天下,但这并不代表这就是男子娶妻的唯一标准。天涯何处无芳草,好的人儿多得是,未必仅眼前这一两个。只要两个人心心相印,哪怕是住在简陋的房屋,都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天地万物重在一个“情”字,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有情四海为家亦是暖,无情山珍海味更觉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