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116229/8d0bc04a0ae47821.jpg)
《组织能力杨三角》读书感悟
一、知识要点
直管领导才是最有效、最能影响员工的培养、激励和保留的人。
平等的意识将激发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激发员工热情、提升员工能力的方法:
(1)师徒制,做中学。
(2)成长线:管理线、专家线。
(3)创新奖:直接物质奖励、推广后提成。
(4)开早会:
- 前一天,做了啥?
- 在今天,要改啥?
- 跨部门,协调啥?
二、感受
1、我在给医院做绩效设计时,经常有一句话在警示自己:不患寡而患不均。
比如说,即使我的待遇是月薪10万,同等资历的同事待遇是10万零1元,我也会心生愤懑。
- “凭什么啊?”
- “1块钱不重要,但是为啥他比我多啊?”
- “我哪里不如他吗?”
所以说,公平感、平等感很重要。即使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当因为这件小事、多件小事,让员工失去了对医院、对科室的公平的期待,也会让其失望,更别说让他们去努力工作了。
而且,要区分好“平等”和“平等感”;“公平”和“公平感”。绝对的平等和公平是没有的,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努力去在大事、小事上去营造“公平感”和“平等感”。
- 绩效标准既定的情况下,不因人际而变动,就是在维护绩效程序的公平、公正;
- 竞聘上岗时,明显的展示出,为什么是这个人,因为他的哪些能力、技能、经验和资源;
- 在惩罚或辞退一个时,是为什么?他违反了哪些规则、价值观?
- 在奖赏一个人时,是因为他做对了什么,践行了哪些价值理念?
2、师徒制,做中学。
最持久、最有效的能力提升方式,就是刻意练习。
而刻意练习最基础的4个要素就是:
- 需要有精准、适度的目标,
- 需要有专注的投入和练习,
- 需要有及时高质量的反馈,
- 需要有及时的复盘和迭代。
然而,如何什么是精准、适度的目标?以及如何制定精准、适度的目标,需要有“过来人”的经验和指导。
专注练习过程中,及时高质量的反馈,也是在指“过来人”的经验和反馈。
比如说,我在健身时,做罗马尼亚硬拉这个动作。我以为只要把那根铁棍拉下来,就好了。但是我的教练,作为过来人,她说:林畅,你在拉这个铁棍时,手腕要处于中立位,而不是弯着。手腕弯着,你自己觉得使得上劲儿,但是使劲的方式是错的。一个是:我们练习这个动作的目的是锻炼大臂的肌肉,你弯着手腕,那就是手腕发力了,这个动作就白做了。而且容易挫伤手。——你看,这就是及时、精准的高质量反馈。
回到医院的场景,医院员工医疗技术的提升,还有患者服务的水平,都不是仅仅看书、听课就能学会的。都是需要在工作之中学习如何工作的。这就离不开刻意练习和复盘。也就离不开过来的经验分享和及时反馈。
所以说,师徒制、导师制,让老员工带领新员工,让新员工有个工作标杆和心理依靠就很重要,也会很有效。
同时,对于过来人经验的萃取和分享,也会是与工作场景之中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3、关于医院员工的成长路线。
我们不能激励每个医生都去当科主任,也不能激励每个护理都去当护士长。管理岗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工作岗位设计上,要为员工设计至少2种成长路线。一个是管理路线,一个是专家路线。并且要公开、透明、清楚的讲清楚:
- 两个路线的进阶之旅,分别是怎样的?
- 两个最终岗位的能力要求,分别是什么?
- 两个最终岗位的价值回馈,分别是什么?(不一定管理岗就一定要比专家岗薪资高)
并在平时的价值宣传中,强调这两条路线虽然方向不同,但都具备极高的价值和荣誉。在文化理念、员工心态上做好引导。
4、创新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很多医院都在向员工喊话,要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但是对于创新的实践和创新的员工没有任何实质的奖励和表示。只是嘴嗨一下,说:“大家要向他学习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为一个正常人,请领导们想想:“你觉得画大饼、嘴嗨有用吗?”
员工不是傻,员工只是权衡利弊后,觉得没必要怼你。然后,也没必要继续努力、继续创新了。
所以说,你想推行什么,就要去关注什么、鼓励什么、奖励什么。
- 你说员工要有创新精神,那么创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你给物质奖励了吗?你全院推广了吗?
- 你说要践行“患者至上”医院文化,那么对于患者服务做的好,换位思考与患者沟通,主动为患者打饭、打伞、洗头的工作人员,你奖励了吗?公开推广了吗?全院推广了吗?
- 你说要保障医疗质量,那么对于认真撰写病历、严格进行病例讨论的科室和个人,你奖励了吗?萃取他们的经验了吗?全院推广了吗?对于那些拖延病历书写的人,你去分析原因了吗?给予辅导和支持了吗?
- ...
所以说,你说什么不重要,你奖励了什么、惩罚了什么才重要。
5、关于会议中需要跨部门协作的内容。
很多时候在医院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科室之间相互指责,说对方不给力;说这事不归自己管。
其实,当出现这个情况时。相互之间推脱、指责的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之间的协作状态出现了问题。
- 他们觉得,这个事,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 他们觉得,自己对这件事,不负有责任。
- 他们觉得,别的部门很闲,自己很忙。
- 他们觉得,如果我这次做了这件事,以后就会需要一直承接这个工作。
- 他们觉得,这件事即使自己努力尽心做好了,那些物质的、精神上的奖励也不会给到自己,不如会说话、会汇报的。
你看,问题的根本是:公平的规则和人们对公平的相信。
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的是讲清楚:
- 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
- 每个部门在这个工作过程中负责什么?
- 负责的工作有哪些价值和作用?
- 工作完成的标准和时间节奏是什么?
- 工作完成之后对于每个科室的价值和回报是什么?
- ...
三、思考
1、提炼:
- 师徒制的核心是心理表征的传递。这也是经验萃取时的核心。
- 创新奖遵循的底层规律是榜样的力量。
2、视角:今天讲的文化理念的传播、师徒制科室员工带教、跨部门合作的共识共行等内容。
- 从外部顾问的角度讲,很简单,按照规律就该如此。
- 从医院员工的角度讲,听着有道理,拭目以待。
- 从医院领导的角度讲,听着很有用,但是在实践的时候会遇到人情世故、既得利益者、人性的幽邃、新习惯替代旧习惯的艰难,而且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持续坚持而后出结果的事。我的有生之年,在医院能看到结果吗?我现在也是需要向员工、向上级、向区域百姓交出成绩单的呀。怎么办?
3、创造:我可以去学习下经验萃取和师徒带教制的运作模式,然后在咨询、培训的医院内去实践。帮助医院的员工提升技术能力、提升患者服务能力。这会是一件利我、利员工、利医院、利患者的多方受益的事情。
四、疑问:
1、医院内的师徒制如何设计?
2、医院内的专家路线、管理路线,岗位标准、薪酬福利如何设计?
3、医院的经验萃取课程如何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