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楼梦》有感

作者: 重遇文字重遇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0-08-08 19:29 被阅读0次

          昨天晚上到今天晚上,一直在追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越往后看,眼泪越是忍不住,断了线般的往下流。这会看完,哭的眼睛疼!这部和我一样大的电视剧,少年时觉得看不懂,小姐丫头们太多了,人脸都认不全。所以,虽然每年暑假都会播,但是每年好像都看不到两集就不看了。直到今年,我把书又完整的看了一遍,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关注过的问题,有了和少年看书时许多不同的感触,放下书,却放不下里边的人物,所以又开始追电视剧,这才完整的看了一遍。

          看书时,看到后四十回,贾母对林黛玉好像没有那么疼爱了。当时还在想,就算是黛玉在公开场合让宝玉替自己喝酒,有违女子的礼仪德行;就算黛玉暗暗的和宝玉情根深种,不符合大家闺秀的礼仪道德,令贾母不喜。但是贾母疼黛玉的心哪里就一下子冷下来了。以至于黛玉最后死的那么凄凉呢?虽然我也明白,对贾母而言,宝玉就是贾母的命,是贾家的根,所以无论从身体状况,还是性情上的端庄贤淑,得体大方,宝钗都是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可是到底意难平。总觉得把贾母写的太绝情了。看电视时,欣喜的发现电视剧的编剧把原著改了,贾母心中一直认定的人选是黛玉,最疼爱的也是黛玉,始终没有改变。这让我心里有了很多安慰。

          而袭人,不知为何看书时就觉得她并非真正的贤惠,虽然心中的确处处以宝玉为先,尽心服侍。可是在宝玉的婚姻中,她还是先想到了自己。在书中她明明冷眼旁观很清楚的看到了宝黛之间的情感,清楚的知道宝玉的心思,可是却考虑到黛玉不易相处,要是成了宝二奶奶自己处境就不好了,于是先是去黛玉那里探消息,后又为王夫人进言献策。在黛玉死后,对一个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人,一言一行间却都露出了她对黛玉死的毫不在意。她有的只是宝玉娶了宝钗后的欣喜。她明知宝玉心在哪里,可是却一再阻拦宝玉。这对宝玉也算不得理解与忠心了。书中,如果说袭人只是想到黛玉如果做了宝二奶奶,自己日子会不太好过,所以不希望黛玉成为宝二奶奶,却没有办法顾及到她的二爷真正心意外,对黛玉的死有些冷漠外,也没有什么错。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电视剧里则改变剧情,可以说宝黛的爱情悲剧,她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她帮王夫人想出拒婚、赐婚的好主意,而贾妃赐婚直接就把黛玉送到了鬼门关。袭人虽没有亲手杀黛玉,但黛玉之死绝对跟她有莫大的关系,她充当了半个侩子手,这就有些可恨了。

            除了这些,电视剧结局比原著悲剧性更强一些。贾家被抄家彻底败亡,阖家上下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死的死,卖的卖。元妃死的不明不白没有谥号,迎春被虐待致死(和原著一样),探春远嫁他乡再没有回来(原著三丫头又回到了长大的地方),惜春出家(与原著一样),凤姐待罪之身死于看守所,被破草席卷着拖地而走;宝钗被卖,所幸被袭人家赎回;(原著是怀有将来会振兴贾家的贾桂)史家被抄家,湘云沦为官妓;王夫人死去,贾政流放。宝玉出家了。

            真正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看书也看哭了许多回,置身其中难以自拔。看电视剧,更甚了。演员的精湛演技把那一个个人物都活化了,仿佛这就是自己的姐妹兄弟,这就是自己,那眼泪根本不受控制,永恒的人生之痛实在太真切,仿佛人类历史,人类本身从来没有进化过,人类的情感、困境、痛苦、快乐、追求、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真是千古同悲。《兰亭集序》里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道,不能喻之于怀。”大概就因为此吧。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写下所感,他年他日他人,或许会有同感。他年他日自己,或有新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红楼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ah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