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之思读书志想法
《道德经》:读完这五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道德经》:读完这五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作者: LJ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0:33 被阅读538次

    用时5天,读完这本道德经。

    阅读过程内心一阵一阵的感触,同时也一针一针的刺痛,刺痛了我,为什么阅读这本很少,感触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结实底蕴。

    全文一共有5个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说生活中的“小道 ”,从而感悟“大道”,很少书中的文言文,用清晰的小故事,感受什么是“道”,我们不高谈论阔。

    读书笔记目录

    1-何为“道”?

    2-个人解道之“两面之道”

    3-个人解道之“自然之道”

    4-个人解道之“因果之道”

    5-何为“德”?

    6-个人修养核心“无为”

    7-修身立德

    8-存在之虚无--21世纪(娱乐至死)

    1-何为“道”?

    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所谓“大道无形”,主观想象出的道的样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称得上“名”。“名”这个概念也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

    不得不采用概念和语言,即“有”和“无”这两个“名”。

    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

    “无”,理解为没有,代表天地还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可以将“道”理解为一种“无”的状态,一种“有”的能力,它的本原是“无”,却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正是如此,可以采取“无”的态度去体认大道的玄妙。

    2-个人解道之“两面之道”

    原文摘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最形象理解的就是太极图,一个圆,中间一个S,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而白色中间又有黑色,黑色中间又有白色。太极图,是万物两面性之典型,是最容易理解的图,那来说说都有哪些常见的两面之道呢?

    “优点、缺点”“批评、表扬”“荤菜、素菜”“胖、瘦”“对、错”“生活、工作”等等

    无法去改变,但能够感受,也摸不到他。接下来讲个故事,说说为什么只能顺道而行。

    故事一:小王的管理遭遇

    小王是某公司主管,平时对待员工要求很苛刻,员工犯错了,就会批评他,员工心理也不舒服,不知道王主管这么凶,而员工取得好成绩时候,王主管以为这是员工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不给予表扬。

    久而久之,王主管工作越来越不好做,员工都在下面说他的不是,上面的领导也多次说到王主管工作不足,而因为工作不顺心,回家以后对老婆态度也不好,和老婆经常吵架,王主管的生活和工作完全乱了套。

    小结:

    1-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

    2-对待员工,应是批评和表扬结合,而不只抓事物的一面,从而违背“道”,要阴阳协调,才能领导员工。

    3-工作不顺利,难免会把情绪带回家,而生活和工作本来就应该协调,这里也再次违背了“大道”。

    4-道看不见,也抓不住,道就是在你我身边,需要人道合一。不理解道,那道肯定会处罚你,而你确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3-个人解道之“自然规律”

    原文摘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这里说的道是自然发展规律,不用很高尚的文字来说此理解。看看生活的那些熟悉的规律。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怀胎十月、寒窗苦读十年、万丈高楼平地起、春夏秋天等等

    这些规律是只能够感知,而不能够被改变,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道里面去做,不能违背道,理解其中的奥秘,不要偷奸耍滑,半途而废。继续讲故事

    故事二:王伯伯的烦劳

    在遥远的村庄里,一位王伯伯,到了每年插秧季。辛苦劳作几周后,休息时发现,旁边田地张阿姨的稻苗长的很旺盛,这时王伯伯开始在想,怎么能让自己的稻苗也长的很好呢?左思右想后做了一个决定。

    王伯伯下田把所有稻苗轻轻往上拔了一节,看到稻苗都和张阿姨田地稻苗长的一样高,开心的王伯伯回家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讲了,这就是“拔苗助长”的故事。

    小结:

    1-万物都有发展的规律和时间,不能强迫提升和改变。

    2-学习也是如此,大脑吸收需要时间。

    3-健身也是如此,肌肉生长需要时间,这是自然规律,不能强求。

    4-金字塔顶端大部分是高材生,学校里面就在生根、发芽,虽然当初不懂什么是道,但他们顺道而行,最终实现财务、人生自由。

    4-个人解道之“因果关系”

    原文摘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有的事情都要结果,不管是相对关系,最终还是要做出选择。不管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也有结果,是对上面两个“道”的总结,有结果必然有原因。做事情之前,就要考虑到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否有违大道的发展。下面这些熟悉的词。

    “久走夜路,要闯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故事三:小王的减肥记

    小王是刚毕业的年轻人,面对美食无拘无束。最喜欢的吃就是肉,无肉不欢,不喜欢吃素,时间长了,整个人也胖了,变懒了。面对就要结婚的年龄,小王感觉到身材不好带来不利,想通过锻炼去减肥,但锻炼是很痛苦的。一天一天过去了,减肥没有成功,内心焦躁,购买减肥药品,由于减肥药的刺激,让小王拉肚子,脱发和长痘痘,现在的小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小结:

    1-两面之道,在饮食上面,应该荤素结合,人类不是老虎,不是纯肉食动物,这是自然赋予的属性,不能改变,所以要荤素。

    2-因果之道:因为人是吃荤素结合的动物,所以一直吃荤会长胖变油腻

    3-自然之道:脂肪一点一点消耗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不管是长肌肉,还是减脂肪需要时间,在改变过程中,小王浮躁,焦躁想快速的改变和提升,自然之道不能被任何人改变,最后小王通吃减肥药,最终让身体出现异常,这是违反自然之道的行为,最终被处罚。

    4-因果之道:因为脂肪消耗需要运动代谢和时间,所以短时间无法减脂肪。

    上面三个小故事,关于两面之道、自然之道和因果之道,也许有描述不合适的地方,但是这些就是生活的“小道”,先懂小道在懂大道。

    5-何为“德”?

    原文摘抄:道“存于心,并且能够运用、发挥出来,就是”德“。”道“是”体“,”德“是用,体用两全,方为”道德“。

    德表现在理解道之后的行为和输出,知道自然之道,因果之道,就要去做,实践出来,一个人品德好不好,长期遵守自然之道,品质和气质自然会流露,是和自然一起成长。

    故事四:小王的考研生活

    小王是一名研一学生,他每天对待学习勤勤恳恳,深知只有长期主义才能结合自然成长,饮食方面荤素结合,课余时间跑步锻炼。

    对待老师同学有礼貌,谈吐温文尔雅。白天学习,晚上休息。作息时间规律,生活习惯良好。在潜移默化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了中间的平行线。最终小王在德、智、体三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小结:

    1-故事中小王符合凡事两面性之道,学习生活平衡,饮食荤素平衡。

    2-面对学习和锻炼的困难,符合自然发展之道,默默努力,默默深耕,不求快速,欲速则不达也是自然发展之道。

    3-长期对人礼貌,待人客气,缓和,久而久而也会形成个人标签,最终被人尊重。

    6-个人修养核心:“无为”

    原文摘抄:所谓无为是指为无为,因此无力的含意其实是说做任何事都不要掺杂进自身的主观意志,不要妄图用自身的主观意志去改变事物的客观属性,也不是什么事也不做。

    能够不把自身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行为之中,也就做到了自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所讲的自然无为实际是在讲种自我修养的思想境界。

    在道德经里面,老子十分提倡无为,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为和无为

    有为:把自身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行为之中。

    无为:做任何事都不要掺杂进自身的主观意志,自愿适合自然之道的做事。

    故事五:小王颓废记

    小王出入职场,看了很多成功学的书籍,书里面也经常提到,要学会赞美别人,说话要语气平和。小王学习了之后,也用到了工作中,但他每次赞美别人,别人从来不赞美他,每次和同事说话语气平和,但是同事和他说话确很凶。

    他在想我都这样对同事,为什么同事会这样对我呢?久而久之,小王抱着有为的做事风格,慢慢的他也不在赞美别人,不在语气平和的说话,小王也变的蛮横无理,说话带刺。

    小结:

    1-无为思想让做事情不求回报,我赞美别人,别人不用赞美我。长期的礼仪礼貌用无为的思想延续下去,就会让自己越来越有内涵。

    2-有为的思想让做的任何事情要有回报,我赞美他,他就要赞美我,我送礼给他,你就要反送礼给我,过的太计较,最后是为别人而活。

    3-有为的思想,让自己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就要能成功,其实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肯定就不会成功。

    7-修身立德

    在老子看来,刚强是有为的表现形式,柔弱是无为的表现形式,柔弱是合于通的,而刚强是不合于道的。

    人们常用温柔似水来形容女子美好的性格特征,水性本柔所以能承载天下万物,人们如果能达到如溪水般柔顺,也就符合了道的要求,也就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

    老子重点讲解如何依道修德的问题。

    第一:上士也就是悟道较深的人

    第二:中士就是对道半信半疑的人

    第三:下土就是对道一点也不开悟的人

    1-上士听人讲道的德行,就能立即领略到其中的妙处,并反映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做到与大道的完全融合。

    2-中士听人讲大道的德行,由于党悟的局限,他不能完全理解大道的德行,所以总是半信半疑,他时而实践,时而疑惑,因此这种人很难得到真正的觉悟和解脱。

    3-下士完全否定大道的存在,他们一旦听到道的徳行就会哈哈大笑,以示对大道修行者的嘲讽,认为修道者是疯子,认为修道者所说的话是胡言乱语,简直就是信口开河。

    8-存在之虚无--21世纪(娱乐至死)

    回想我们的当下,有多少这样的年轻人,每天生活在网络世界,无法逃脱。网络--让很多年轻人存在之虚无,浑浑噩噩。做不好工作认为能力不行,找不到工作认为没用,久而久之,对生活失去希望。虚无荆棘蔓延全身,无可救药,存在之虚无提醒我们。在21世纪的当下,拒绝娱乐信息,保持成长和精进。


    文稿:微信读书书友·淡定

    制图&编辑:LJ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读完这五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a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