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是血泪之书,也是生命之书!只有非人的经历,与超凡的才智,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看有网友评论,已看了九遍,还感动不已,要看第十遍。深受触动,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
生命自身是有意义的,不要去追问意义,完成生命的提问,就是对意义的践行。这句话要作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活出生命的意义》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维克多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弗兰克尔开创的意义疗法。
第一部分之前我们说过,感兴趣的朋友可翻翻看之前的文章。这一回我们主要谈谈第二部分。
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事实上,厌倦所带来的问题要比焦虑带来的多。
而且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因为自动化可能导致普通工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而许多工人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大量的闲暇时间。
有时,存在之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得到替代性补偿。还有一些时候,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被追求享乐所替代。
存在之虚无,是工业商业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
生命的意义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
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痛苦的意义
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保持到最后。换句话说,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该怎样理解?它指的是即使身处“三重悲剧”当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三重悲剧”包括以下三种因素:1 痛苦;2 内疚;3 死亡。
假定在任何情况下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即便在极为悲惨的境地也是如此。人的创造力会将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或建设性的因素。
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任何给定的处境,面对灾难而保持乐观。
人类总是有能力 1 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 2 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 3 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活出生命的意义》,影响了无数人,甚至挽救了不少生命。一些濒死的人,正是因为看了书后,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是本生命之书!弗兰克尔说:我的生命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的生命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