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质老师用了很长时间谈“怎样不断‘回望’自己生命经历的”,从中阐述写作的意义,对生命的意义寻找,也引发我对童年的“回望”,和这种回望与生命成长的关系,与教育的关系。
似乎,我的童年中美好的记忆很少,痛苦的记忆反而很多。
一是对父母暴躁的恐惧。小时候家里孩子多,饭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年还没到种植小麦玉米的季节,我们家的小麦玉米就吃没了,需要借着吃,到粮食收获时还了债就所剩无几,所以每年要借粮食吃。大概是因为贫困和生活的压力,导致父母常常吵架,而父母吵架的时候,我总是非常非常恐惧的躲在一边,大气不敢出。那时不理解,为什么父母总是吵架。更恐惧的是父亲对弟弟的态度。因为弟弟是老小,父母特别担心家中一个男孩过于受宠变成小霸王(邻居家一个男孩就是例证),就对弟弟非常苛刻,而弟弟的性格非常内向,无论问什么都不开口,而父亲则认为是弟弟不懂事没礼貌,每当反复问话弟弟不回答时,父亲的火气会越来越大,大到能一脚把弟弟踹很远,那镜头似乎闭上眼睛还能清晰的在眼前闪现。
二是对自由和游戏的渴望。因为我是老大的原因,要承担家里很多的家务劳动,每天放学回家,我永远都不会像小朋友一样放下书包出去玩,而是要挑水、做饭、照看弟弟妹妹,除此之外,还要做写手工或者驳花生等帮助父母挣工分,小小年纪要承担家庭的重担,不是心甘情愿,而是不得不做,因为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不听话要挨揍的),所以,总是特别盼望着过春节,只有正月初一这天才不用做家务尽情玩。
三是对小学老师的痛恨。因为那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民办老师的嘲讽和起外号,让我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但作为农民的父母从未关心过孩子的心情,无论开心还是烦恼,顺其天然,年幼的那份伤害就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我离开那个村庄,而那份仇恨也深深的留在记忆中,一直到我工作了多少年,恨未消。

我成为老师后,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学生家庭的问题没有办法,但至少作为老师,我不要让学生经受我曾经受过的伤害,所以不随便体罚学生,更不会讽刺挖苦学生。
可以说,在工作的前二十年只是认真的工作,但没有思考,也缺少真正的阅读,当然也没有写作。但当我开始了阅读与写作之后,随着思考的深刻,对教育理解的丰富,再回望我的童年,我开始反思父母的影响:父亲的暴躁、父母的吵架所带给孩子的恐惧是那么久远,尤其是我也成为母亲的时候,特别怕我的孩子遭受那种恐惧,那不是一种健康的家庭氛围(多亏那时有爷爷奶奶的疼爱)。想到文质老师说的,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我竟然没有成为问题孩子,那真是一种幸运。
孩子的有些性格是与生俱来的。想起父亲对弟弟的教育,那是很有问题的。或许,他认为孩子不回答问题就是没礼貌,所以弟弟总是被揍、被踢,但父亲从没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有问题,没想过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外向爱表现,有的木讷内向不善言辞,我弟弟就属于这一种。尽管父亲在世时对弟弟照顾有加,给他盖房子、娶媳妇,帮他买家具、找工作,弟弟也始终默默接受着一切。但我知道,弟弟内心深处是恨父亲的,只是处于身为人子的道义才会在最后在病榻前照顾。我有时想,我弟弟成年后不做坏事、还能对自己的家庭有所担当已是大幸了。而身为父母,真的需要认识到,哪怕是自己生养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的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
“听话教育”让我缺少批判精神。从小所受的教育,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无论对与错,父母说了必须听,老师说了必须听,没有反驳的权利。所以,小时候听父母的话,到了学校听老师的话,成为老师了听领导的话,这种听话,不是年幼孩子的包容,而是无条件顺从。这大概也是我最初缺少思考,更缺少批判思维的重要根源。回味童年,父母的话并不都是正确的,但那时并不知。即便后来开始了写作,也是很难有批判精神,因为我发现不了问题,准确地说是缺乏对问题的辨析能力。伴随着阅读的丰富和思考的深刻,才开始慢慢有了批判意识。由此想到,当今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可创新能力从哪里来?一定不是“听话教育”中来,而是在童年时培养孩子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如此,才能让孩子长大了具备创新意识。
童年的自由和游戏。在成人看来,这是毫无意义的事,但恰恰是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会交往,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因为儿童的游戏更多源自儿童自身的创造。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生性愚钝的孩子,对很多人和事反应迟钝,社会交往能力差,尤其是工作后,曾经还被某领导告诫要搞好人际关系。说到底就是死心眼,不会变通,所以常常会搞的自己很狼狈。我无力去迎合,那就及时调整自己,对自己的愚钝认命,那就做个快乐的傻子吧。这绝不是我崇尚搞关系、走后门那一套,反而坚决抵制。但我也遇到了有的人,人品很好、能力很强,各种人际关系都处理得好,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如鱼得水。我就想,我的这方面能力欠缺,肯定与童年缺少交往有关,父母也从没告诉过我如何和别人打交道,完全是自由生长、自生自灭式的。由此得到的启发是,给孩子游戏的童年、快乐的童年,对孩子人格的完善是多么重要。
坏的老师给我的自卑。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坏的老师,所以自卑了很多年。直到我的阅读与写作逐渐深入,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突然明白,我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地方,而不愿回到家乡去当老师,那是我在逃避童年的伤害。作为一个老师,或许他是无意的、好玩的事,但他没想到给一个孩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当我可以笑着讲出这件伤害了我很多年的事件时,我已经宽恕了那个坏的老师。他只是个小学程度的民办教师,他根本就不懂教育,不懂孩子,甚至他连基本的尊重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又如何能做到不伤害学生?
回忆起这些,没有抱怨,没有痛苦,没有怨恨,只是在思考:怎样的童年才是真正幸福的童年,从成人的角度如何给孩子更好的童年、更好的教育?
我很庆幸,我遇到了书籍,我遇到了像文质这样的老师,遇到了很多优秀的朋友,让我的视野变得开阔,让我的世界变得开阔,让我的心灵世界变的更敞亮;很庆幸我走上了写作之路,让我在写作中学会思考,学会了用文字疗愈伤痛,学会了宽容他人、宽容自己,学会了和苦痛的童年和解,让我又回到童年,过一种单纯而美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