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学习(52)

作者: 夏日莲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23:45 被阅读0次
    2017年10月拍于北外滩

    今天老师分享的是《论语》的14.29,4.23,12.4,12.5,主要阐述的是君子慎独和君子的修养“以约失之者,鲜矣”,及君子的品行“君子不忧不惧”“敬而无失,恭而有礼”。

    (1)子贡方人。

    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议论别人。

    孔子说:“赐呀,你自己就是贤人吗?你就有那么好吗?你看我就没有闲暇去评论别人。”

    看到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让我想起父亲对我的教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谨言慎行,君子慎独是儒家修养自己的方法,君子重在反求诸己,而不在苛求他人。反省,是一种成本很少,但能打开内心宝藏的方法。大贤无贵于无过,而在于改过,一个人时时在反省,“欲寡其过,而未能”,就没有时间去议论别人。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就会宽宥他人。论人是非,容易导致祸从口出,领导者会失去下属的尊敬,下属会失去领导的信任,人与人之间造成关系的破裂。论人是非,也会污染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收集别人的负能领,带来不快乐的体验。

    让“吾日三省吾身”主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生命就会焕发新的光彩。

    (2)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一个时常约束自己的人还犯错误,这是很少见的。”

    约,就是今天的自律。

    约束,分外在的约束,是礼制,是制度,和内在的约束,是良知,是天理。身上的毛病,如同树干和树枝,心上的毛病,如同树根,所以仅有外在的约束,只能是一时或事上约束,唯有在内心约束自己,明心净心,去除不明和私欲,才能使自己内心清澈,心无杂念,做任何事都依道而行。

    (3)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叫君子吗?”孔子说:“内心无愧良知,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孔子教诲的智慧在于因人而异,这与前面的“君子怀德”“君子喻于义”“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博学于文”“君子不器”不同,孔子在此说出了“君子不忧愁,不恐惧。”源之于司马牛的特殊身份。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huan)魋(tui)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被迫全家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了孔子为师,并宣称桓魋非他哥哥。所以孔子是针对性的回答司马牛“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的。君子应该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良知,这样就能做到不忧愁,不恐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做到事事问心无愧,那么又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

    (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愁的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天命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只要怀敬畏之心认真做事,不出差错,对别人恭敬而合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他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司马牛之所以忧愁自己没有兄弟了,是因为他宣称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子夏是知道的,所以劝慰他,只要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朋友,今天的我们同样如此,只要真诚守礼的对待朋友,那么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也能情同手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日成长学习(5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eq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