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视觉艺术
石涛山水画的笔墨丹青 一画论赋予的创时代意义

石涛山水画的笔墨丹青 一画论赋予的创时代意义

作者: 里克酒馆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23:11 被阅读35次

  “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第一”。石涛被称为清初四画僧之一,是黄山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扬州画派的奠基人。石涛的出身家世,人生践履,皆坎坷不平。石涛十五岁时,明朝灭亡,身为皇室后裔的他削发为僧,更名元济,号苦瓜。明清时期社会动荡,但石涛却在绘画这条艰辛的道路上越加独树一帜,璀璨夺目。

石涛山水画的笔墨丹青 一画论赋予的创时代意义

  石涛的山水意境透着一份隐居生活的空寂与出世入世的思想。画作中的气韵、笔墨、情景与意境旷世独立,这似乎与他苦行僧般旅居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石涛画作,可以看出他在画里用黑白色彩抒发情感,在丹青之中融汇创新;在画笔之间纵横千里,参差渲染,指点江山;他挥毫泼墨,尽显大地沧海桑田;他创造自然,在行云流水间彰显天地人和。为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遗产。

  我们熟知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是石涛呕心沥血的绘画理论著作。其第一章一画中谈到: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道家对于‘一’的解释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石涛对于一画的理解像是一个生命开始成长的过程,他预示到了一种现代的处境,我们处于现代社会里与世界美术,世界艺术都通达的时代,殊不知现代的这些问题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就已经提出来了。一画从道而生,具有生发的性质。从无到有,从无法中生出最简单、最根本的法则。‘一画’是贯穿绘画艺术的基本法则,也就是说‘一画’是宇宙之道创生绘画的体现,‘一画’是宇宙万物的本根及其显现。在古朴自然中赋予主体创造者的情感与思想应征了一画论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的主观创造理念。画家可以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训练,经过对素材的具体和整体认知、感应、体验与把握,经过对艺术的剪裁、概括、加工和提升,经过对‘一画’笔墨的心、腕、手的灵活操作、把持与运用,达到“具体而微,意明笔透”的境界。而这其中人既是能动的发现自然规律的主体,也是创造万物,完成艺术创造的主体。人又立于心的基础之上,即“心之用”指艺术的一切存在方式与过程与结果皆统一于精神,统一于画家的‘心’。正如石涛‘一画’学说的灵魂“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这是石涛于其时代,高标的自我独立精神,这是石涛的见识、性情、身世使然,所以石涛的画学,也是心学,还是文学。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墨分五色。就中国画而言,笔墨就是核心。在《苦瓜和尚画语录》第五章笔墨中提出“笔与墨有神有灵,源自画家的精神灵魂”。这种精神灵魂又可分为山川精神,笔墨精神与画家精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自然的美不会自动转化为艺术的美,靠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构设来转移。笔墨的使用过程与创造者艺术精神统一于一体。而艺术精神来源于画家的思想文明,取决于画家的潜心修养,将自然万物的内在生命与外在表现灵活掌握。在清朝时期没有哪个官员愿意与前明宗室深交,石涛在北平度过了孤寂的三年。在这三年中石涛完成了《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传世之作,其中石涛留下“诸方乞食苦瓜僧”的句子,自号苦瓜和尚,仿佛寓意了他的一生。坎坷命运与郁郁之气借笔墨喷薄而出,主张绘画要向大自然借取灵感。石涛提出南北二宗,我宗耶,宗我耶,我自用我法。提倡摒弃传统手法束缚,解放个性。充分表现出石涛对于画家精神的道技合一的创造境界,要想达到笔墨超越技而上升于道,必须要“蒙养”和“生活”结合,这是笔墨一体两面的表现,也是笔墨的本质。

 

石涛山水画的笔墨丹青 一画论赋予的创时代意义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山水画坛兴起了师法石涛及野逸派的热潮。上海的李瑞清和曾熙是前清遗老,也是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折期的两位代表,在上海滩极力鼓噪和推崇石涛和八大山人,由此影响了包括张大千在内的一大批人。说到张大千,这位传统山水画的最后一位大师,石涛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大千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的色彩,人生非常有趣味。在他青年学习绘画时一本《苦瓜和尚画语录》每天都会出现在他的床头,而对于“一画论”张大千在用他的一生绘画精力去诠释。张大千在中学时期被抓去当了一百天土匪,后来被他二哥张善子赎了回来,二十出头当了三个月和尚,名号大千,取自于三千大千世界一语。还俗后的张大千性情无拘无束,洒脱不羁,寄情山水,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曾数次来到黄山,开始了他的飘荡生活,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期间他带着妻儿到达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张大千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读书与学习何谈创作”。张大千保持着石涛提出的“先天禀赋,后天蒙养”的态度,先后去到瑞士、美国加州、巴西、印度等地居住,在自然中借取灵感。晚年的张大千依然长袍马褂,一身侠骨仙气,回到中国台湾建造摩耶精舍,他一生中在各地建造了多个这样的中国式园林。这是张大千心目中的理想乐园,在他的画作中无数次看到园林的景象,其中《山园骤雨图》就是在张大千瞎掉一只眼睛后,半夜看到雨中园林的场景所描绘,这幅泼墨山水画,他挣脱了羁绊,开创了自己艺术的崭新时代,也对传统山水画做了一个推进。在泼墨的基础上,张大千又开始加入色彩,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画面构成的泼墨泼彩技法。中国的青绿山水,还有中国的云山画派,加上敦煌佛教艺术色彩影响,再加上张大千跋山涉水的经历,形成了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的青绿山水风格,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新纪元。张大千实现了具像与抽象之间完美的融合,达到了“蒙养”与“生活”结合的境界,让“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不再是口号,而是付出实践,开拓创新。这就是“一画论”对于张大千绘画一生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影响了哪一位画家,而是石涛留给这个时代的宝贵遗产,开创了这个时代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理解,新发展。

 

石涛山水画的笔墨丹青 一画论赋予的创时代意义

  潜心修养,遵循自然,创造生活,方正乾坤。这是画僧石涛向我们传达的艺术精神和绘画理念。

  如何懂得中国画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慢慢地体会,或许以后能在生活与自然中得到些许答案。

相关文章

  • 石涛山水画的笔墨丹青 一画论赋予的创时代意义

    “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第一”。石涛被称为清初四画僧之一,是黄山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扬州画派的奠...

  • “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妙香。”---赏析清朝石涛的《淮扬洁秋之图》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清朝,石涛主张以写生为见长,重视发挥画家的个性。提出“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等新见解,对十...

  • 自由意志和信仰之跃

    【石丰画语】刚才有朋友留言,他买过一本《石涛画语》,是清末大画家石涛画论集,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诚然,思想的链...

  • 清湘笔意

    石涛的“一画”论中,强调了笔墨内涵与“一画”之间的关系。自唐代开始,山水画就强调用笔,都是在线条皴法上下功夫,很少...

  • 读书小记:我们这一代“古人”

    窗外大风,于是宅在家里读古人画论。读到石涛和王原祁评论古人之语,突然想到,我们看石涛和王原祁是古人,他们...

  • 朴素之美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论。是中国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的重要文献。严格的说,它不是画论,而是玄论。无论作...

  • 王山寿情画

    清代僧人画家石涛讲 绘画笔墨当随时代 我想诗歌文字也应当如此 要有时代感…… 初夏 夜晚轻风 戏弄明月芭蕉的光影 ...

  • 书画名家介绍

    一、石涛 石涛的山水,有磅礴的气势,微茫的灵气,墨色润湿,如水如雾,就好像从他的画笔里流淌而出,笔墨结合在一起,表...

  • 笔墨丹青

    如画江山万里情, 行书曰月千山风。 挥毫红叶白云远, 铺卷柳湾碧水城。 写意抒怀春萌动, 丹青入韵秋澜生。 今朝作...

  • 卧游图册

    山水画我于石涛作品用力最深。石涛的画皆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动,所以一扫拟古的四王及其影响下的当时画坛陈陈相因之气,画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涛山水画的笔墨丹青 一画论赋予的创时代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ev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