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主题,填鸭式看完了2012年的动画《心理测量者》。这部动画是由NOITAMINA公司与Product.I.G共同制作完成的深夜动画。
从动画的表达来看,整部动画以暗色调为主。暗色调覆盖着时间,冬季深冷的黑夜城市,灯火辉煌。即便在辉煌中,也难掩阴暗污秽的街角,潮湿发霉的下水道。同时,为了在空间上表达这种忧郁,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整齐划一、马路上疾驰着颜色单调乏味的汽车。即便带有希望“印象”的麦田,也以暗绿色来表达。动画中大量运用,黑夜城市、监狱、封闭学校等,来表达创作者对于现代世界实然性的思索。究竟是人类创生科技,还是科技奴役人类。在科技高发展的今天,人类生活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大型堡垒中,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被科技紧紧控握并奴役着。
内容方面,动画以常守朱这一女性角色为切口。她所代表的,是人类感性与理性可达平衡的希冀。理性与感性间的平衡一直作为故事主要推力,不断丰富完善剧情脉络。整个故事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类:理性与感性,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自由与秩序,激进与保守,善与恶。不论每一集的冲突如何变化,最终都回归于主观与客观的鸿沟中。每一个刑事案件,以价值冲突为起点,不断激化,最终演绎为对人性与灵魂的拷问。具体来说,动画中每个案件都涉及几方主体。有受害人,有破坏秩序一方的作案者、以恢复秩序为主的心灵测量者。破坏秩序者也可细化,分为单纯实现自我价值者,重构秩序者。恢复秩序者又可分为,策划者与执行者两部分。不仅如此,动画监督将恢复秩序者与受害人用亲情、友情链接起来,使恢复秩序者角色丰满之余,更使情法冲突更具张力。因为,不同的角色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立场又要求其有不同的思维,思维方式又决定了自身行为规范。当行为规范间出现极度不可调和时,一种极端的结果发生了,那便是刑事案件。从作案者的动机来看,他们通常以证明自我世界的正确性为起点。以此向整个世界秩序即西比拉世界(SIBYL)宣誓自我存在。归根到底,是集体与个体间的冲突。
片中由精英大脑结合体的西比拉是整个动画的前提因素,这个系统会帮助人类进行各纬度的重要思考。高度智能的结果是人类丧失了判断力,而判断力是人类存在的基石。在《业余者说》一书中,作者曾谈到,人需要判断力。在《政治的人生》一书中也有相似观点,如办事需要方向。在动画中,创作者们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判断力取消,这本身就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嘲讽。当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石,剩下的只有如蝼蚁一般的碳基躯壳。以犯罪指数、色相、免罪者体质的设定,都是在西比拉系统的原设定下衍生。我个人认为,西比拉更多是一种寡头政治的意象,即精英治下的日本,日本社会需要这个集合大脑进行行为价值判断。无论是犯罪系数,色相,免罪者体质。都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判断标准,在一个永恒不变标准下,一系列人性价值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由此带来的终极问题:人类生存的意义?
我在观影过程中,思维亦发生着激烈对撞。由观看内容所引起的世界观对冲。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现实的对冲。例如那次知乎写作事件,在那次关于lpl夺冠的待遇问题上,我突然感到,自己所谓的情感只是他人盈利的手段。付诸更多的情感因素只能不断削弱自身判断力。
每个人都是一名心理观测者 每个人都是一名心理观测者 每个人都是一名心理观测者 每个人都是一名心理观测者那样的情形大概和动画是一样的,构造一个:前提概念→树立崇拜和威信↹换去资源→分配利益→依据习惯or规则制定分配规则→巩固与强化利益规则。利益最大时人能达到最大的快乐,此所谓功利主义之核心。在充斥着计算与考量的世界中,诸如尼采所论:"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上述的记忆可能作为一种内化手段被吸收到大脑之中,以丰富自身的视域。方向问题解决前提的问题,证明解决过程问题,通过证明导出结论,最后成为完整连贯的思考维度。这是处理事物对待问题的基本方法。一个问题通常存在多种解决途径,又是众多事件因素的综合考量。近日在玩一款名为《病毒公司》的游戏中也发现了相似的道理,此游戏是以病毒最终毁灭全人类为目的。通常给予病毒的前提有三个,自身的独特性、传播、致命。通过对于病毒条件的理解达到某一特性或三个特性的综合利用,以达到赢取游戏的目的。
综合而言,在逻辑思维涌进下,以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由此带来的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是:*这个世界的逻辑前提可能是不会变的,存在即是合理的。但是在这种存在中寻找解决路径却是各种各样的,慢慢接受现实,改变自身处事方式。对于单薄的个体而言,倒是可以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