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母婴关系,陪伴过程,安全感。
写文初衷:用所学心理学知识为您送去思考与关爱。
不是上班高峰,地铁上大把空位。我翘着二郎脚,独享一条能容纳六个人的长条空位,轻松翻看手机。
突然,一阵婴儿啼哭传来。抬头一看,邪对面坐着一位年轻母亲,扎着马尾,右手搂着大约四、五个月大的婴孩,左手正拿着电话“煲粥”。怀里的婴儿正烦燥哭闹,两只小手在空中挥舞,仿佛向上天诉说。
母亲一边下意识抖动右手,一边继续煲粥。看得出,她已经习惯用这个方式对付婴孩的哭闹。但婴孩不卖帐,哭闹得更厉害。母亲被迫草草挂断电话,低头注视婴儿,摸摸他的小手,亲亲他的脸蛋。很快婴儿恢复平静,双眼执着看着母亲,满脸欢愉。
母婴关系几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母亲迅速接听,开始了新一轮的“煲粥”。
一开始,婴儿还算安静,默默看着母亲表情,像是在耐心等待母亲回归。半分钟后不淡定了,频繁挥动肉乎乎的小手,试图去拉扯母亲拿着电话的胳膊。然后开始吭吭巴巴发出抗议,好像在说:别讲啦!妈妈。接着整个身体烦燥扭动,母亲抱着婴孩的右手又开始熟练抖动。前面一幕重新上演。
当婴儿响亮的哭声再度响起,坐在母亲边上一位近四十岁的男士沉不住气了,他客气说:“女士,先别打电话了,孩子可能冷了,车厢温度很低,你给他多穿点。”
母亲举着电话回应说:“谢谢你的提醒,我包里有小毯子。”说完拿出来盖到婴儿身上,继续“煲粥"。面对不断哭闹的婴儿,男士有些疑惑。
这一幕让我着急,对投入电话中的母亲微笑说:“这位妈妈,我想邀请你坐到我这边来,你讲电话,我替你照看婴儿好吗?”
她警惕看我一眼,勉强露出笑容:“不用,我自己能照应过来。”
她在防范。我解释说:“我只是想帮帮孩子,看他哭的很伤心,想给他一些安抚,在这个公共场合他可能害怕。”
母亲挂掉电话,有些尴尬说:“确实,他第一次坐地铁,是有些害怕。”
我说:“那你就应该全身心呵护他,少讲电话。”
母亲说:“没办法,太多的事情要处理。”
我问:“事情和孩子,哪个更重要?"
她说:“当然是孩子更重要,但我一直抱着他,也在陪伴呀?”
我说:“用心和不用心,孩子都能感受到。”
她面露不悦之色。
依恋我还想继续和她分享心理学家关于依恋关系的研究观点,告诉她,几个月大的婴孩正处在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母亲对婴儿是否全情陪伴直接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类型,影响他以后的亲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从而影响他的内心感受和家庭幸福。她却站起身说:“快到站了。”
然后她动作麻利地把情绪刚刚稳定下来的孩子放进婴儿推车。立刻,婴孩哭天喊地闹腾起来,躺在推车里拳打脚踢,拚命挣扎,好似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母亲背着包,一边在车厢来回推动小车,一边大声安慰:“宝贝别哭,我们马上下车。”
婴儿越哭越凶,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母亲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把小车晃得更加厉害。随着每一次快速移动,婴儿慌恐的嚎叫一浪高过一浪。
我听到了婴儿强烈的呐喊:妈妈,别这样对我,我好害怕!
我正欲开口制止她:赶紧把婴儿抱在怀里!本来在陌生的环境孩子已经很怕了,你又把他从身上推开,丢在小车里,且来回剧烈晃动,让孩子不断处于变换中的陌生环境,孩子怎能不如此恐惧?
然而车到站了。看着年轻母亲推着在哭喊中挣扎的婴儿走出车门,我心中有很多遗憾:这又是一个没有经过学习就匆忙上岗的母亲,虽说每一个母亲都会经历成长的过程,犯下许多不自知的错误,但以伤害孩子安全感为代价的错误实在太大。母亲对待婴儿的用心程度和解读婴儿心理需求的能力,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挑妈妈有一首八岁孩童《挑妈妈》的诗感动了无数父母:
你问我出生前在干什么?\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的肚子里
当我们被孩子千挑万选看中,义无反顾投入到我们的怀抱,亲爱的母亲,你将如何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缘,用心倾听他们独特的语言,读懂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特别申明:本人发布的所有作品均属原创,欢迎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