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绝对不差钱的人,她讲了自己的妈妈来上海看她,然后在她住的小区里找了一份绿化的工作,别人都跟她妈妈讲,你女儿都在这个小区里买房了,你还干这个活干嘛?或者,你干这个活,你女儿知道吗?
作者觉得她妈妈做这份工作后生活更充实了,也更开心了,她也不用为自己没时间天天陪伴妈妈而感到内疚,很是为自己的妈妈感到自豪。
不知怎么的,我就想起了我爸。
我爸今年虚岁68了,去年的疫情算是让他从建筑工地上退了休,回归了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的身份,专职在家种地,结束了以前的两栖生活(农闲时在工地砌墙,农忙在家播种、收割)。
以前我给家里打电话,碰上我爸在家,他偶尔会接过电话跟我聊几句。
现在,起码今年,我打电话回家我爸没有接过电话跟我说过一句话。
以前,我跟我妈聊天时问一句,我爸呢?我妈就把电话给我爸,我爸会接过电话跟我聊一会儿。
现在,我问,我爸呢?我爸已经不会接过电话跟我聊天了,有时,我妈把电话塞给他,他也不接,只是远远地说,你们说的我都听着呢。就只有这句话。
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惹得我爸生气了不愿意跟我说话。想来想去好像并没有。
今天的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思路。
我们真的是心疼爸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儿女都已成家,自己一把年纪了,还一身病痛,才总是劝他不要去工地那么辛苦干活了。
他一直不同意。他说在家歇着这疼那也不舒服的,干活还舒服些。
我们都不能理解,认为他是在说谎,哪有干活舒服,歇着反而不舒服的道理呢,他干的那些活,可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
也许,我们都不理解他的内心感受。
经年的操劳已经让他养成了习惯,繁重的劳作已经成了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有活儿干,他每天才有盼头、有目标、有动力,才觉得自己能创造价值,内心充实,这些抵消了干活的劳累。
就像去年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全民居家防疫,不用每天上班,这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然而,居家3个月,有人不是已经无聊到在家比赛竖鸡蛋甚至竖裤子吗?
何况,我爸,从几岁开始干活,十几岁就已经是个大劳动力了。真的是干了一辈子的活。
以前大集体,干活才有工分,有饭吃;后来田地分包到户,好好干活,家人能吃饱饭,还能有余粮;再后来,除了家里的粮食,出去打工,还能挣到卖粮食以外的钱,为家庭收入开源。
干活,让日子越过越好,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生活充满希望,人有力量,一天不干活,心里都发慌。
我爸已经不再提出去打工的事儿了。他跟我也越来越没话说了。
从去年开始,我们又想着劝他们不种那么多田地了,但是他们不为之所动。他们舍不得丢下种了一辈子的那些田地。
以后,我觉得自己不会再劝爸妈他们不种地了,他们要是愿意种,能种得动,就种吧。
没有能力让爸妈不用劳作就衣食无忧,但他们自食其力并乐在其中,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并会以他们为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