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过的还好吗?
01
“朋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
一种是他只在快乐的时候才找朋友,却把痛苦独自埋藏在内心。
一种是不管在什么时刻什么心情都想要与别人分享,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悲哀不如众悲哀的人。
还有一种朋友,他不会特别与亲近,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独自快乐、独自清醒。
他胸怀宽广,思虑细腻,甚至带着一些无法测知的神秘。
他们最大的益处是善于倾听,像大海一样可以容忍别人的快乐常感高兴,对别人的苦痛常伸出援手。”
也许于某一时刻,某个酒局,某本好书,某个共同的爱好便成为朋友。
但至死不渝的莫逆之交,
总是寥寥无几。
真正的朋友,疯的也好,正经的也好,默契和共情总是存在于彼此。
即便我尚未将伤口给他看,他已经拿着治疗创伤的药。
在你需要,
他们早已站在那里了。
02
《最佳损友》是黄伟文写给杨千嬅的。
因为多年前黄伟文写了量身定做给杨千嬅的一首歌《野孩子》,但是杨千嬅却选择了林夕的《姐妹》,导致两人决裂,让黄伟文非常难过。
后来黄伟文写了《最佳损友》这首歌,并让和她关系最好的陈奕迅唱。
当杨千嬅从电台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忍不住失声痛哭。
最终,两个人终于和好如初。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任何感情都有隔阂。
如若未能及时修复,
即随时间的推移无限放大。
没有主动挽回的勇气,
难寻互相致歉的契机。
曾经无话不谈,现在相视漠然。
偶尔在人声鼎沸的时刻,
身边都在酒肉欢歌,
我也依然只想和你,再说说话。
愿彼此有隔阂,却不输给隙与悔。
03
周星驰和吴孟达早前不仅合作了不少电影,私下也是挚交。
拍《功夫》时,周星驰找吴孟达,预定了包租公的角色,但因为非典,开机延期。
正式开机时,吴孟达却有其他事走不开。从此两人再无合作,便传出两人不和的新闻。
但两人并未交恶,只是因交友圈不同而渐行渐远。对于两人是否还会合作——
他表示:“我还没死,他还没退休,一定有机会的。”
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话:
“其实我和很多朋友已经不再见面,甚至不再联系了,但每次提起他们,我还是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但曾经那些抛开傲慢与偏见的、毫无保留的、真心相待的日子,我永远记得,我会永远珍藏那些时刻。
我从不觉得失去,
曾经的爱和陪伴都是真的。”
从前推后挤、相濡以沫,
到各走个人的路,各寻各的方向。
有些朋友常是一闪而逝,
就像路上的行人。
遇到了就应感恩,路过了就该释怀。
你陪我一程,我记你一生,要珍重。
04
拉封丹的一则寓言,
叫做《两个朋友》。
一天夜里,
一个朋友突然造访另一个朋友。
被吵醒的朋友迅速穿好衣服,
一手拿钱袋,一手拿战斧。
朋友很吃惊,于是他解释说:
半夜造访,一定有急事,
要是赌钱输光了,我这里有钱,你可以拿去翻本。
要是长夜寂寞,我家里有美丽的女奴。
要是有人侮辱你,我这就和你一起去报仇。
“不”来造访的朋友回答,
“我只是在梦中看到你有些许悲伤,
担心你出了事,所以连夜飞奔过来。”
惺惺相惜,灵魂羁绊。真情于无声而坦露。
曾有一个朋友对我说:
“等到老了,
真希望我们能在一棵树下,喝着茶,
互骂脏话,骂累了就笑,
笑得远边的过客都听得见。”
未来遥不可期,
友情也逃不过时间的洗礼,
仅仅“希望”,对于往后,
谁又能不假思索地保证。
你会变老,我会掉牙,
树下有风,桌上有茶。
朋友,我当你一生朋友
若你还在我身边
我同你
哭泣|大笑|拥抱
若你未在我身边
我寄你
微风|细雨|暖阳
与你们同行,此生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