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小灰,听说兔小丘的爸爸去世了,是吗?”
“嗯。”
“那,我们找一天去看看兔小丘,好吗?”
“好啊!”
“小灰,你说我们为什么有一天就一定要死去呢? ”
“我也不知道……不过小白,你小时候一定去游乐园玩过吧?”
“当然啦。”
“游乐园里一定有你特别喜欢的项目吧?”
“对,我最喜欢玩旋转木马了。”
“但你不可能因为喜欢旋转木马就一直抱着它不下来,对吗?”
“对啊,因为外面还有别的小朋友在等着玩。”
“所以小白你就从旋转木马上走了下来,然后走到蹦蹦床那里去,从蹦蹦床上下来后,又走向有滑滑梯的一边,这样一站一站玩下去,天总会黑的。天黑了游乐园就要关门,游乐园关门我们就要回家去。你可以把死理解为就像我们从游乐园里走出来吗?”
“可是小灰,我知道我们走出游乐园后可以回家,可那些从这个世界走出去的呢?
“我想他们是去了天堂。”
“天堂是什么地方?”
“一个更大的游乐园。”
1.死是什么?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和现在的孩子不同,我们那时候几乎都是放养的。一般都是六岁开始上学,所以,在学会满地乱跑之后,上学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年纪稍大一点的领着一帮小孩一起玩,几个,十几个。
没有家长在旁边,也没有人操心小孩什么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所以我们一一都看在眼里。偶尔会听见大人说,村子里的某个人老了。
一个孩子问,“什么是老了呢?”
“老了就是死了!”另一个孩子回答。
“那什么是死呢?”
没有人说话了。
我对死亡的第一个认识就是:老了就是死了,人老了就会死。
还有,就是可以去坐桌(方言,参加宴席),有好吃的了。有人老了,可以坐桌;有人结婚,也可以去坐桌。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区分红事和白事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饭菜,结婚会有甜甜的米饭吃(我们那叫糖米饭,一般是米饭上面放一些糖枣、葡萄干和白糖),人老了不会有。
那个时候,知生死,不懂生死。
2.人为什么会死?
一开始我以为,人老了才会死。就像东西用久了才会坏一样。
所有的东西都会坏,所有的人也都会死。
后来上学读书,读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哦,原来不仅仅是老了会死,也会饿死。
还有,人也会病死,也会遭遇事故横死……还会有自杀而死。
再后来,读到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臧克家纪念鲁迅时也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好问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那个时候,正是十几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也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觉得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怕死,死了不难,活着才难。和朋友吵架,不如死了;作业这么多,考试考不好,不如死了;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
直到08年的时候,汶川地震。当时正准备上课,教室突然晃了一下,又晃了一下。听到外面有人喊“地震了”,所有人开始往外走,在校园的空地里呆了一下午。
那天才真正意识到死亡原来这么突然,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也才明白为什么有些死亡会被歌颂。
第一次懂得,求生才是人的本能!
3.死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小孩子百无禁忌,就会有话直说。长大了,怕离别,怕死,害怕的太多,因为害怕就不愿意听到,这叫禁忌。
死是禁忌,不可以这样直接说。所以会有老了,去世了,不在了,还有逝世,牺牲等。
19岁那年,我以前的数学老师突然因病去世了。老师人很好,又喜欢运动,身体一直很好,去世之后才发现有心脏病。知道死讯之后,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他的葬礼。在他的葬礼上,我第一次近距离看一个死去的人。他的脸被布盖着,穿着整整齐齐的藏蓝色中山装,黑色的布鞋,静静地躺在一堆黄的白的花中间。我突然觉得好陌生,那不像他,我的老师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那之前我对棺材并不陌生,我爷爷的院子里就有一个,我的老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爸爸)活了一百多岁,那个棺材在院子里放了十几年。开始我还好奇过,后来就习以为常,觉得和一堆普通的木头没有什么区别了。
那天躺在那的老师却突然让我思考,死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说,坟墓其实不是死人的需要,而是活人的需要,因为他们需要逝去的人,给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走夜路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没有鬼。如果有一天亲人不在了,我们又总是希望有鬼。
到底是怎么样的,没有人知道。死掉的人也都没有回来告诉我们,死是什么样的。
生死和离别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未知的才最恐怖。
最近,越来越害怕这些,害怕身边的人说了再见就再也不见了,害怕有些人来不及说再见就永远的离开了。
或许有一天,我不再害怕这些。
只是不知道,天堂是不是一个更大的游乐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