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sikaoxingdong0514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摘要: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阅读的艺术就是: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提升自我的过程。
如果你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消遣,那么这篇文章就不用读了。因为这篇文章的前提是为了突出一个重要的观点:真正的阅读者,他们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能力。
什么叫真正的阅读者?真正的阅读者是指到今天(互联网时代),那些依然习惯于从阅读文字来汲取资讯,以增进理解力的人。
有人要说,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多了,而且也不见得比阅读文字要低下。视频的影像功能是文字没法达到的;音频可以解放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不用阅读也可以获得资讯;别人告诉我们的;我们观察到的……种种这些我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为什么还要坚持阅读文字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如此丰富多彩的资讯获取方式可能会泛滥了你的生活,从而影响到你的理解力。也许,丰富多彩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知识”,但“很多知识”并不是“理解”的前提条件。理解力和知识的多少并没有一个比例关系。换句话说,即使知识不多,也不影响我们的理解。
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之所以会发生这个现象,是因为经过媒体包装的资讯太过华丽,以至于我们的观众、听众会不由自主的接受这些扑面而来的资讯。这些资讯获取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我们的观众、听众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思索,就想当然的把资讯传递的结论当成是自己的结论。
这,就是现代媒体对我们的理解力构成的威胁!
主动的阅读
一开始我们就提出来真正的阅读者的概念。真正的阅读者,他在阅读领域是需要跟随并锻炼阅读技巧的。这些技巧,不光可以用在读书上面,也可以用在任何文字上面,比如报纸、杂志、小册子、文章、短讯、甚至广告等等。
阅读是一种活动。有的活动是主动的,有的活动是被动。也就是说,有的阅读是主动的,有的阅读是被动的。我理解的被动阅读敷衍了事,随便翻翻,心不在焉等状态。
相对于主动与被动。我们当然要选择主动的阅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的效果才会更好。一个读者阅读的更加主动,那么他在读物中对自己的要求就更高,探索精神就越强,同时,他的阅读收获就越多。
很多人认为,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中,说和写的主动性更强,听和读相对来说会被动一些。就像,说和写是在发送讯息,听和读只是在接受讯息。大部分人觉得这样假设没问题,但是这正是因为他们还不是真正的阅读者。真正的阅读者会认为这种假设很成问题。因为“接受”,不应该仅仅是被动承受而不做任何反应。“接受”,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更形象的比方应该说,就像棒球赛中的捕手。
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性应该跟投手是一样的。投手负责发球,他的目的在于让球动起来。捕手负责接球,他的目的在于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非要说个被动的东西,那就只能是球了。这就很像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的双方所共有的。我更想说的是,捕手在下一局中也可以转变他的身份,变成一个投手。
我们接着把这个类比的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艺术就是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比如快球,慢球,旋转球等,当然不包括坏球。发坏球的话,投手是要负责任的。同样,阅读的艺术就是能够掌握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这里有一点要引起重视,就像当才提到的投手发坏球。捕手与投手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才会成功。同样,如果作者写作的目的是让读者明白他所传达的讯息,那么作者就需要和读者一样,共同遵守写作与阅读的技巧。
当然,捕手和投手的类比也有不恰当的地方。就是那个球。球是一个单体,要不能接住,要不不能接住。而作品却不一样,它比球复杂。对于作品来说,读者可能接受多一点,可能接受少一点,可能接受一点点概念,可能接受了整体意念,这些都是有可能得。而如果想接受的多一点,有两个诀窍。第一:要主动的阅读;第二:要运用阅读技巧来阅读。
再重复两个观点
1.阅读是个复杂的活动,就像写作一样,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动
2.如果想阅读效果好,就要主动的阅读+有技巧的阅读
阅读的目标:获取资讯,增进理解
先强调一下,阅读的目标是获取资讯和增进理解。这两点没有递进关系,完全是两个独立的部分。
当你阅读一本作品的时候,衡量你是否成功阅读这部作品的标准是:你完全接受了作者想要传达的讯息。
当然这样的说法还不是特别恰当。因为你在阅读一本作品的时候,可能有两种情况。或者你了解作者说的话,或者你不了解作者说的话。如果是前者,就好比你和作者就作品而言,头脑就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样。但要注意的是,你的理解力不会因此而增强。
如果是后者,你并不完全了解这本书。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恭喜你已经达到第二重境界了。这本书要讲的东西有的似乎已经超出你的理解能力了。
这时候你可能有两种办法:
1.求助于别人,也有可能是其他导读的书或教科书
2.太伤脑筋了,于是你放弃了阅读
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是真正的阅读。
真正的阅读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仅凭自己的头脑运作,不断的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慢慢的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
阅读就是一种脑力活动,很主动的脑力活动。健身要克服劳累,阅读就要挑战理解力。如果说健身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壮,那么阅读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头脑更健壮。头脑健壮的过程,就是自己不断提升的过程。
我们可以为阅读的艺术粗略的下个定义:
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提升自我的过程。
其实我更倾向于把这里阅读的艺术翻译成阅读技能或技巧,这个技能或技巧就是不断的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这个玩味的过程,就是头脑运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而只有通过这个过程,从会让对一本书的认识从了解变成理解。
刚才我们说过,阅读有两种目的:为了获得资讯,为了增进理解。这两种目的是很不一样的。为了获得资讯,那么读物一定是能读得懂的。为了增进理解,读物就可能是自己不太了解的东西。
当我们为了获得资讯而去阅读时,无论是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东西时,凭着我们本来就有的一些阅读技巧和聪明才智,在读的同时,一下子就懂了。这种情况的阅读,只能增加我们的资讯,但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就获得了和作者同样水平的理解力,要不然我们怎么会一下子就读懂了呢。
当我们为了增进理解力而去阅读时,作者的理解力是显然高于我们的,要不然我们怎么增进呢?正是因为作者所要传到的东西包含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所以我们才能通过慢慢理解这些东西来增进我们的理解力。这些事情一直在发生,不然我们就没法指望从别人的演讲或写作中“学习”到东西。这里的“学习”是指增进理解力,而不是记得更多的资讯——和你已知的资讯在同一水平上的资讯。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了增进理解力的阅读是可操作的:
1.读者与作者对于某物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当然,作者的水准一定要比读者高。不过作者需切记,不可将作品写的特别晦涩,难懂。就像投手发坏球一样。
2.读者与作者不相等的理解力要在一定范围以内。比如让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去读博士论文显然是不合适的。
简单来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牛的人身上来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些牛人是谁,他们在哪里,如何跟他们学习。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我们就是同道中人。我们是如此渴望掌握这些阅读的艺术,将这些技巧运用在有益的读物上,从而学的更多,学的更好。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断提升自己。
不可否认,获取资讯,有时候也可以增进理解力。不过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同样,有的人阅读,仅仅是为了消遣,这也不在我们讨论之列。其实,当任何一本书,如果能够增加资讯或者增进理解,这本身就提供了一种消遣的功能。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学习与自我发现型学习之间的差异
学习有两种形式:
1.吸收资讯
2.理解事物
但这两种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差异。
如果你知道某件事情发生了,或者增加了一些知识,那么就是吸收资讯。如果还要深入理解,搞清楚事情为什么发生,到底怎么回事,究根问底的想弄明白,那么这就是到达了对事物的理解方面了。
用记住一些事情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些事情来说明吸收资讯和理解事物的差异可能更容易让人明白。你记住一些事情或者记得作者讲过的一些话,你甚至可以把它重复出来讲给别人听。如果这些事情或话是真的,那么可以说你学到了一些知识。但仅此而已,你无法往前走了。因为你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你还没有达到理解的层面。要想达到理解的层面,你必须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对吗。
吸收资讯和理解事物也是可以一起实现的。一般来说,总是吸收资讯在先,理解事物在后。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更加关注对事物的理解。
蒙田说过:“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人没看过某本书,那么他对这本书当然是一无所知的。如果一个人看过这本书,哪怕能够背诵这本书,只要他凭的仅仅是记忆力,而不对书中的讯息进行加工,思考,那么我们就称这个人为无知的阅读者,或者就叫做书呆子。
不是说读的多就是读的好。
在教育史上,学习有两种区别:
1.指导型学习/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型学习
2.自我发现型学习/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型学习
在下文中,我们较多使用斜线后面的名称。斜线前面的名称容易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斜线后面的名称才是更准确的概念,只是有点拗口罢了。
指导型学习就是有老师教,有任何不懂的问老师就可以了。不用自己去自学,不用自己去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看似比较轻松。但是,这样的学习关注的焦点只是老师传递的讯息。学习者依照教导行事,不管是通过听或者读。
自我发现型学习就是自学,遇到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想办法也要解决。这样的学习看似会困难一些。但是,这样的学习关注的焦点就不仅仅是书本中传递的讯息了,还要关注这些讯息背后的东西——就是自然和世界。
从广义上来说,阅读就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型学习,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一下“思考”。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不管是哪一种学习,都离不开思考。只不过,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型学习需要的思考少一点,相对于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型学习,前者更关注资讯。而后者,才是比较主动的阅读,它会思考的更加深入。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
主动阅读必须包含:
n思考
n观察
n记忆
n想象
这里我们明确了,如果要做到主动阅读,光是思考还不够,还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就好比诗人写了一首诗,你去读这首诗的时候,如果要理解这首诗,那不仅仅是运用思考就能实现的。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有老师在,你听就行了。没老师的情况下,你就只能阅读了,而且你必须靠自己。有老师,他会帮你答疑解惑。没有老师,所有的困惑都必须自己来解决。
我们来想想,哪一个好呢?
有老师,很爽,因为听着爽,还不用太多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没老师,很苦,因为一切靠自己。
但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你才会逼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读不懂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运用阅读的技能,所谓阅读的技能,就是不断的玩味书中的一些字句,凭着头脑的运作,来追求对事物的理解。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当然,在某些追求进步者的眼里,这就是一个他们享受的过程。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学校里面。当我们走出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只能借助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型学习来完成。离开了老师的帮助,我们现在看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真正派上用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