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红楼 梦一场

作者: 从小就学坏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17:01 被阅读76次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关于它的话题数不胜数,一两百年间引发诸多争议。有关于作者何许人也,又如书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或《金陵十二钗》亦或《红楼梦》,许多人又纠结哪一回哪一段是作者写的还是后人添加上的,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毕竟年代过于久远,后人无从考量。

文坛有争议是好事,利于文学、历史真实性,能够推动文学良性发展,但过度就失趣了。尤其《红楼梦》作者将真名、真事隐去(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本身就不想如写史般清晰透彻,符合其创作的初衷,那么后人再深挖力争,就显得过分多余了。耐韵处,保留持疑态度就好。生活中许多事情还模棱两可,何况梦里呢。它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我们领入一个全新的奇妙领域,可贵足矣。又何必纠结是曹、程、高作,还是石头记、这个钗那个梦的。

不过个人觉得叫《红楼梦》还是最为贴切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一切都仿佛在梦境中。尤其看完后心情的悲痛、惋惜、苍凉,犹如深壑中无限下坠的感觉,执念都想随梦而去,永远不再醒来。又有一种想要遁入空门的冲动。曾无数次梦里再叙红楼情,可惜不见梦中人。我在找谁,希望看到什么,自己也说不清。一首诗很能形容那种心情:“别梦依依到观园,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前几年闲暇时间翻阅过两遍,仍意犹未尽,过后还想再看,已无那份恬静的心态了。倘若条件允许,一生中看十遍都不为过,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要说大观园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如:黛玉、香菱、王熙凤、史湘云、妙玉、探春、宝钗、晴雯、袭人等每个人身上都有令人喜爱之处,集优秀女性的品质在她们身上展露无遗。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个,说真的,没有最喜欢的,都很不错。读第一遍喜欢黛玉多点,多愁善感的性格让每个大男子主义者都会心疼万分;第二遍喜欢王熙凤多点,八面玲珑的风格,在家庭或事业中承上启下,能让人少操心。不同的人生格局喜欢不同的人物:如果事业稳定,那么黛玉、晴雯、香菱这样的贤内助就是不错的选择;事业进取阶段王熙凤、探春、袭人这样的能够让你事半功倍;好怡情山水的生活理念那么妙玉、湘云最合适不过了。这么说简直是八戒做梦娶媳妇了,干脆通通领回家得了!

醉红楼 梦一场

《红楼梦》自从问世以来,读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见《易》,道学见淫,才子见缠绵,流言家见宫闱秘事。”随着小说问世流传,一门专门研究它的学问——红学也应用而生。从最初的点评派以后,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两大派,即索隐派和考察派。前者以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为代表,将内容附会历史真人真事,有纳兰成德家事、清世祖董鄂妃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江南织造家事等揣测。据说当年和珅将此书献与乾隆,乾隆爱不释手,看完后曾说:“此概明珠家事也!”而后者以胡适《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为代表,主要三个点:一是把它当成曹雪芹自序传;二是认为作品主旨宣扬“色”、“空”观念;三是将作品艺术风格归结“怨而不怒”。我个人倾向后者第一、三观点,当然我还有一点别处见解,目前我就不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发言,权且当茶余饭后的消遣乐道。

一五年晚秋时节,我趁休年假之际同父母去北京游玩,香山便列入我必去的景点之一。因我也是红迷,更是曹雪芹的铁粉,自然关于他的点滴都在探索收录,总想抓到蛛丝马迹,以便从多角度揣摩性格,尽可能使人物形象在脑海里立体化。据知 晚年的曹雪芹居住在香山下的黄叶村,一直到离世。为了瞻仰和追寻他生活过的足迹,所以香山觅踪定在行程里。

可时运不巧,偏逢连阴雨。北京游的几天里多是在雨中完成的,没办法,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记得当时在八达岭时下着大雨,我们在门口买的一次性雨衣披上,放眼望去弯延的长城上密密麻麻全是五颜六色的雨衣,老爸还说:“这么大的雨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下面还源源不断的在上人?”我说:“北京贵为首都,八达岭又是世界奇迹,很多人慕名而来,也有的返程的票都买了,今天就要离开,即使天上下刀子也会有人逛的,因为这一去可能有生之年能不能再来都两说。” “噢,那倒也是。”

香山是最后一天去的,刚到山下时,我没有往公园售票处去,而是沿着记忆中描述的那个村子位置而去,大约在香山下三百米左右,一圈下来并没发展任何遗址故居,下着小雨也来不及多兜转便往公园方向去了。我一路还在想之前看过的一本杂志上记录过这样一则故事:久居国外的一位七十多岁老华乔,是位红学爱好者,三次回国都去了香山。据他说,香山下百十米处有颗树,曹雪芹当年遛弯时经常从那颗树下经过,文献记载如手腕粗,而今天已是环绕不住的大树。他曾向园林部门建议过对此树进行保护,说明是曹老当年见过的。园林部门的答复是“你怎么证据证明和曹雪芹有关,如果不能,我们也没办法。” 那位老者临走前在山下一个饭馆吃了碗刀削面,出来时扶着门框 望着香山方向神情凝重的叹了口气,“我就要回美国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回国了,年纪大了,吃不消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迟暮的神色中透着无可奈何夕阳下的伤感。而我特留意一周,没见到那颗树,估计公园开发时已经伐掉了,不禁有点哀叹“人非物换、万境归空”。

红楼里的各种人情世故,仿佛就是我们身边事一样真切,但你又抓捕捉不到其边角,仿佛是幻境般,而红学的魅力也在于此。有人说过:“中国是农牧业国家,从古至今,也就一部《红楼梦》能够傲世,其他方面都不如西方。”足见它的文学地位之高。正是在这种抽象与现实中无限拉长人的思绪,念久远,愁断肠……  时常在想 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能写出这么丰富生动的社会百科和国民大生活?终不得其解~

红楼轶事就暂且尘封心底,为其留一片私密空间,那是精神世界的一片净土。兴许中年后的红楼梦能作枕边伴,时不时再会故人,畅续幽情往昔。

醉红楼 梦一场

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曰:情深似海,红梦无边,随风而动,无念而止。

也许《红楼梦》开头和结尾的诗最能体现作者和所有红迷的心境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他人痴。

相关文章

  • 醉红楼 梦一场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关于它的话题数不胜数,一两百年间引发诸多争议。有关于作者何许人也,又如书名《石头记》、《风月...

  • 采桑子·红楼梦醉

    采桑子·红楼梦醉 芹梦 露台风息蝉声远,静也悠悠,动也悠悠。纤手分茶素月留。 多情书卷闲来读,醒说红楼,梦醉红楼。...

  • 醉梦红楼

    作者:月无曦 旧日苏州的散遣 惹醉不过一纸的繁烟 兮若润雨之浸世 浸涤夹脊之尘埃 雷夜齐鸣,嫣能失珍 落雨缤纷,莫...

  • 梦醉红楼

    漫天花瓣似雪纷飞,弥漫的花香夹杂着伤感与忧愁。无奈,无奈,花落人消损,情恨两离天…… ——题记 千年的相守,换来一...

  • 醉梦红楼

    一杯酒,醍醐灌顶,大梦初醒,往事不可追忆! “三少爷,小姐她只是不懂事,您,就不要太责怪她了。” “不...

  • 今夜难眠

    今夜难眠 ——长安明月 风雨来兮人兮静,独醉今夜红楼梦,红楼梦里醉逍遥。...

  • 西窗陈壁

    西窗陈壁,亭台旧瓦,红楼往事知多少。醉柳垂阴,明花吐芳,潇湘故人未尝还。 红楼一场梦,梦中多繁华,琳琅珠翠罗,花气...

  • 新词牌:《梦红楼》几首作品

    《梦红楼·莫愁离》 帛丝高挂寒刀柔,梦红楼,醉千古关侯。 分合自有史家愁,锁清秋,回首再行舟。 ——子木 《梦红楼...

  • 红楼梦一场

    初读红楼,迷迷糊糊。 再读红楼,似懂非懂。 三读红楼,恍然大悟。 红楼梦,红楼梦一场,四大家族的梦,宝黛的梦,曹氏...

  • 尘归尘 土归土

    红楼梦 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出戏。梦迷梦醒,戏里戏外,红楼的开篇和结尾诗词,意味也有这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醉红楼 梦一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ug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