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完全是偶然的原因,在喜马拉雅App上搜索到了《被讨厌的勇气》这一有声书。之所以会点击收听也是出于对书名的好奇:《被讨厌的勇气》这一书名可以有两种理解法,“被/讨厌的勇气”和“被讨厌的/勇气”,这种因组合不同而造成歧义出现在书名中可是不常见的,而我也正是抱着一分对书中内容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的探究,开启了收听之路。
然而,这一听却让我无法暂停了,在还没有听完之际,就在网上搜索要下单购买纸质版的书,因为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收藏的好书。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与《被讨厌的勇气》一同发售的还有一本《幸福的勇气》,封面设计的风格基本一致,差别就在于《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时蓝色封面,而《幸福的勇气》一书是红色封面,据介绍说是一个系列的,于是就一并下单了。
在等待书籍投递的两天中,在喜马拉雅上听完了《被讨厌的勇气》(后来确认是第一部),于是尝试着搜索《幸福的勇气》有声书,结果没有相关内容。于是想到会不会直接搜索《被讨厌的勇气》,反倒会有所收获?结果不出所料,所谓《幸福的勇气》果真是被简单地命名为了《被讨厌的勇气2》(后来才知道《幸福的勇气》是简体中文版书名的翻译,繁体中文的台版就叫《被讨厌的勇气2》)。
在听完了第一部之后,才明白《被讨厌的勇气》正确的断字应该是“被讨厌的/勇气”,意即人生要有接受被他人讨厌的勇气,按我的简单理解就是人生要敢于对某些事情说“不”。这不是一个新观点,敢于说“不”的提法早就耳闻过了,但能用两本书的文字来系统讲述,还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书中很多关于生活、关于教育、关于成长的观点,基本符合我的价值认同,但很多地方又独辟蹊径,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审视自己与家人、孩子的关系,获益匪浅。
遇见一本好书,并不在于这本书中的内容讲得多么有道理,而在于它讲的内容正是你心中所想而未曾想、未能想和未想好。就像永远不要指望通过讲道理去说服一个人一样,遇见一本所谓的好书也正是如此,因为那样就不仅仅是遇见了这本书,而是在遇见自己的心。
也正是因为一个“遇”字,所以一本好书就可遇而不可求了。如果遇见了,那真是人生的幸福。而记录下这份幸福,就是想把她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她不仅仅只是我的幸福,或许也会成为你的幸福——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购书】
这本名为《被讨厌的勇气》的书,有蓝、红封面的两部曲,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合著,简体横排版的译者为渠海霞,繁体竖排版的译者为叶小燕。之所以要标出两个不同中文版本的译者,是因为繁体竖排版的语言相较简体横排版的更加生动,内容更加符合我所定义的准确,比如在第二部中某处一词,我不知道日文原版是怎样书写的,在简体横排版中译为“共鸣”,而在繁体竖排版中译为“同理心”。
我不知道,相较原文“共鸣”和“同理心”的翻译哪一个更到位一些,但我在阅读先购买的简体横排版时,读到此处眼见着“共鸣”二字,心中却忍不住涌出的却是对“同理心”的认同。因此,当查阅到繁体竖排版中确实翻成了“同理心”时,没有丝毫犹豫就在网上下了单。
于是,现在手中就有了该书简体横排和繁体竖排的两个版本,接下来我想将两个版本对照着再读一遍,撇开了音频的文字游览或许会有更好的体验。
很久以来,我一直把在上班途中收听喜马拉雅等有声书App节目作为阅读的补充,很多时候是作为一个阅读“带进门”的过程,往往是在收听了音频之后再反过头来重新阅读文字,收听音频之后购买纸质书的情形也不在少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