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好吧,让我们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可是,听着培训我想睡觉了怎么办?
……那就来个故事调剂一下。
前几天看过一部甜剧《原来时光都记得》,其中有一个镜头是,一胖胖男生晚上没休息好上课打瞌睡,须臾,教室里响起了有节奏的呼噜声(这没心没肺的傻孩子睡得这个香啊)……
老师再也装不下去了,就笑眯眯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大家一起鼓掌,他醒了一定会一起鼓掌,你们信不信?”当然了,结局诚如老师所言。
看到这里,我们都会为这老师的幽默点赞,智慧型老师寓教于乐,幽默风趣,娱乐性和愉悦的体验也是有助于记忆的,学生们必然对此堂课印象深刻。后来的发展,这个深谙学生心理的老师讲的课必定从师者众。
爱热闹爱游戏爱听故事是人之本性,没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人类历史是以神话传说形式得以流传,神话传说说白了就是故事。山海经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人们喜好故事之本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故事好听,编故事特别是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可是难上加难。
有没有一个写故事编故事的模板可以套用的呢?就像做巧果儿,和面、发面……然后将一个个揉好的面剂子往模具里一塞、一摁,再往面板上这么一扣……一个个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鱼、猴子、花儿、锁……咕噜噜地就都出来了。
还真有,不止是关于编故事,以及关于各类写作的书,林林种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选择困难症频发,唉,从哪一本开始看呢?
好,那咱就从手头这本《故事力法则》说道说道吧。
01.关于本书
《故事力法则》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去写故事,并如何将讲故事与做培训结合起来,达到讲听共赢的效果。
如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有针对地讲故事?如何以培训者的身份讲解故事?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达到让听众真正的去理解并乐于参与其中?一个普通的讲述者与故事高手的区别在哪里?
正如书中所说,他阐述的内容是如何把讲故事用作一种培训策略,帮助培训班学员通过自己的经历将课程内容、各种想法以及他们周围的人物融会贯通联系在一起。这儿的故事他既改变了故事的亲身经历者,又改变了听众。
但是如何讲一个故事,完完整整地完美的记录下来,就涉及到故事的几个基本要素。
02.故事的基本要素
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寻找故事的来源,确定故事的寓意重点,不可或缺的关键事件,时间线的安排,关联事件引发的变化。
首先需要寻找故事的来源,故事来自于你的职业生涯,生活中的人物,生活中的事件,以及你的价值观……
从来源中选择故事以后,还需要确定故事的寓意;确定故事寓意的重点,然后再确定使这个寓意重点能够成立的关键事件;按时间线来组织关键事件及其前导事件和后发事件。
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不可或缺的事件。故事的重点是确定关键事件前后其他事件的策略,也就是关于关键事件的时间安排。
设置好故事的时间线,关键事件之前的前导事件和之后的后发事件,在时间线上添加这三类事件。
时间线就相当于树的枝干,前导事件、关键事件和后发事件,相当于在枝干上为它添枝加叶。
我们大致了解了关于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的几个关键点,但是故事的素材来自于哪里呢?也就是如何寻找故事的来源。
03.故事的来源
威德·杰克逊在《故事的功用》中划分出了4个故事来源:你的职业生涯,你生活中的人物,你生活中的事件,以及你的价值观。
通过回望你的职业生涯,梳理你身边生活中出现的人物,还有你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你针对某些事产生了一些价值观,以开启封闭的记忆,在记忆中检索,就可以发现好的故事素材。
人物:在你一生中对你有积极影响的人物,老师,朋友,同事,导师,学员等你钦佩的人物及你钦佩他们的原因,还有触动你情感的人物(爱恨情仇等),给予你教诲你令你认识到你自己的人物等。
生活中的事件:反思你生活中的事件,你自豪的成就,触发幸福感或者恐惧感的事件,你去过的地方,你童年的记忆,以及你在所有以往过往中吸取的教训,令你难忘的记忆等。
价值观:关于价值观的反思。
生活中让你感到一些善意的事、温暖的事;给你感动的,让你学会信任或者不信任某个人的事,你曾经做过的一些好事或者不太好的事,令你感到内疚的事情等。
04.冲突与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
利用故事要素的方式确实可以记录完整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未免过于平淡,我们需要给故事制造一些冲突或变化。
就像看电影,我们更喜欢通过看电影进一步认识这部电影中关于人的行为,及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
电影角色中关于每一个角色的角色推进描写了人物的变化过程与变化的经过,通过人物经历的事件及这些事件引起的变化,反过来再重点刻画人物,许多的好电影都建立在人物变化的基础上。
通过一切事件的制造冲突悬念,来进一步地刻画人物的演变历程,增加观影者的愉悦感和心理享受。
如书中所言“没有变化的一系列事件,也可以写成故事,但是不会特别有趣,引人入胜,也不会催人上进。”
好的故事,它必须得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才能跌宕起伏、发人深省,令听故事的人从中有所收获。“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而编故事也是这个道理。
05.甜甜你的口,故事也需要“糖衣”
北风与太阳打赌说,谁能将对面走来的行人的衣服掀开。
北风志得意满“看我的!”然后北风呼呼地吹着越来越冷,行人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
太阳说“还是我来吧。”太阳用它暖洋洋的触角抚摸着行人。暖烘烘的阳光下,行色匆匆的行人不一会儿竟然大汗淋漓,他它不由分说敞开胸怀,最后甚至脱下了上衣。
从古至今很多人类历史的每个时代,基本上是通过讲故事的活动讲文明与文化文化传承下来,故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寓教于乐是最易于被人类接受的方式。
个人理解人天生是惰性使然,讲故事听故事,这是一种娱乐,人在享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就像是裹着糖衣的药。
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裹着糖衣的药才是大多数人易于接受的。对于隐含教育意义的故事,不需要一直用学究般的面孔,可以给它裹上一层糖衣,令听故事的人易于接受,“利于下咽”必将受益匪浅。
06. So easy!编故事竟然如此简单
书中讲到故事自助模式的结构,非常好用,写一篇比较普通的故事,只要将这个故事的模式的结构进行套用,就可以写出一篇比较完整的故事,但是要想写一篇好的故事就需要针对这个故事的雏形进行打磨。故事支柱模式的结构如下:
从前......每天......但是,有一天......因此......因此......最后,直到......那时起......
我专门试了一下,您还别说,根据这个框架还真能快速高效地编写出一篇流畅的故事。 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会讲故事了!
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去找故事素材,也就是故事的源头。找到了故事的源头,把它套进这个模式中给故事寻找寓意重点。
作者创立的这个可套用的模式包括4个要素:意图 intention上下文语境 contect. 行动 action.和寓意 Point.故称为ICAP模式。
意图:就是想让这个故事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上下文语境:就是我要把他们带到哪里,在设置故事的语境时,要小心避免细节脱轨,即,在你打造某一个环节的时候,要注意故事的侧重点,避免脱轨。描述上下文的语境,要符合你故事的意图,决定“展示什么,限制什么”。
“焦点人物遇到问题时,有别人帮忙加以解决。故事的焦点,应是那个经历转变的人物,这就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故事的精彩之处。”“并且知道,在塑造上下文语境时,要添加或者删除那些内容时,这才会奏效”。
寓意:从故事中获益。
你讲一个故事,你对这个故事有你自己的寓意的要点,当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学员听,学员就可以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加以解读,如果他没有解读出你故事的寓意比你好的,你可以将他带回你寓意的轨道;解读得比你好的,要为他鼓掌。
作者所创立的 ICAP模式。“这个模式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分析,你希望故事达到什么效果来收集这些信息”,完善你的故事。
07.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位故事高手
不厌其烦地讲或听一些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容易令人厌倦,因为说教的面孔令你感到束缚和压抑。何不换一种方式呢?
如何将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易于被接受,书中在“释放故事的力量”这一部分中对此方面的处理有详细的例证,此处不做赘述。
本书的第2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分别讲的是:用故事震撼人心和成为故事高手。
产生共鸣的故事:书中作者是以鲍勃为例子。他在给他的管理人员授课时,会结合不同的听众去设计改进所讲述的故事。
“他脑子里有一大堆故事,他学会了根据不同的观众轮流采用不同的故事素材,对他来说故事是工具,讲故事就是运用故事的最有效策略,他的目标不仅是教学,更是让学员举一反三产生共鸣。而这种产生的共鸣有助于促进学员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
体现出变化的故事:书中用两个例子进行了说明。见谁都要拥抱的约翰和不适应管理职务的金。
面对的受众变了,行为模式的习惯得变化;所处的位置变了(被提拔到管理层的员工),角色也得变化(转换角色及定位)。故事也是如此,面对不同的受众,故事的吸引力自然不同。
另外,我们需要关注故事的时间顺序,并将情节的组织结构安排好,前导故事、关键故事及后发事件,赋予故事一定的教育意义。
“文似看山不喜平”,过于平淡的故事,难以激发阅读欲望。为了使故事引人入胜,我们还需要给故事设计一定的冲突矛盾和制造悬念。通过丰富故事的意义,就像书中所说的上下文的语境,为故事添枝加叶,使故事变得丰满。
作者在教授我们如何编写故事的同时,也要求学以致用,以培训师的口吻将编故事、讲故事与工作中的培训结合起来。使学员能够迅速地从理论学习转向实际应用。
那么讲故事是如何促进学习实践技能呢?书中有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请移步看书,此处不做赘述。
同时学员在练习各项技能时给予一定的反馈是必要的。给学员讲述故事,只是做到了“输入”,如果停留在这一步,不鼓励学员在选择运用和实际操练,将技能进一步探索,那就是错失良机。
我们既要做到“输入”,也要做到让学员有效地“输出”,令其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08.总结
确定支持某个寓意的故事;确定故事的焦点;安排好故事中各事件的时间顺序;谋篇布局塑造故事;增强故事效果。
写故事不简单,写好一个好故事不简单,写好故事要讲述出来令听众易于接受并获益,更加不简单。
诚如作者所言:“在如烟往事中搜寻求索,重新剖析昨日的成功与失败是值得的”。勇敢剖析自己,你我都会成为真正的故事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