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夜里,母亲总是会为了过年烧香开始准备。
需要有香炉,一般是不会买的,都是用各种铁盒子做的,装上细沙;需要香,一般也是自己做的;需要买蜡烛,然后用红萝卜做个底座;需要有烧的纸,会买来自己叠成各种形状;需要用小碗摆上一些上供的菜品;需要摆上年糕和煮的猪肉,也都是自己做的……
这一切的一切在她们那一代都是那么的自然,也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传下来的。我总感觉她们那一代是伟大的执行者,每年的过年都是严格的去做这些事。
世上本没有神仙,可是她们去做一些的时候,我总会感觉真的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
如果不这样做,这个年也可以过,现在的年轻人也不会在意这些。我也觉得有些规矩一样的习俗过于复杂,可是没有形式一样的事情,过年确实会显得单薄了许多。
像许多非遗传承的项目,就是这样。随着一代一代的人的思想变化,也是社会在不断发展,会自然的丢失一些东西。
像放鞭炮,在我的童年里是过年渴望的事情。本来那时娱乐就少,吃的也差,所以对于过年会期盼。而现在娱乐形式多了,孩子对于放鞭炮也没多大的兴趣。我想不用政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个问题随时间会自动的减少或消失。至于吃的问题,过年吃的也与平常差别不大。
习俗或许一直都在变,之所以想要保存,可能是我们在它的影响下成长,而人长大了总是会比较怀旧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