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在人生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因为有了《教育情调》的陪伴,这个岁月瞬间却成了记忆的永恒……
我做了一回“孩子”,常老师牵着我们一群伙伴的手,走过了一片美丽的芳草地。时而静心阅读思考,时而大家一起围坐交流。回首一步一个脚印的来路,历经了从一个孩子的体验,到观察、欣赏,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再到一个教育者探索教育情调的蜕变。那些美好的教育场景、故事情境和教育思想在脑海中一一沉淀。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孩子 ,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顾明远先生对《教育情调》这本书的推荐语,让我初识了“教育情调”。“学校应是我们的学校,即老师和学生的学校。老师决不能像一个过路人、一个警察或一个朋友那样看孩子,老师必须以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范梅南的教育主张值得我们每位教育者深思、回味与践行。
“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教育生活中不仅适用于我和孩子,也适用于我和同志之间,因为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行动。留心观察、仔细聆听、努力发现,进而努力培育我们教育者自身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特别提醒自己要时刻加强自我教育,尤其是不要做一个教育的独裁者,要充分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是不完美的,也要相信老师,相信每位教师的不完美。和孩子们一起,做最好的自己,展示生活里那些丰沛的希望和多姿多彩的可能性,这是对孩子们教育的希望!也是对自己教育生活的希望!
不要让答案“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一个不那么有好奇心的孩子可能已经从成年人那儿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问题止于答案。这样的孩子提问时像是在做一种游戏,一种把问题置于死地,最终能找到答案的游戏。”为人、为师都要切记,要谨慎告诉孩子“答案”,慎重向他人说出“定论”。
做一个能看到儿童的教师。要用眼睛看。用温暖的目光看着孩子的双眸,用心去看孩子的一举一动和所表达的心理。努力地尝试接近每个孩子,和孩子共同体验校园生活,努力看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范梅南教授指出,一个常常思考的人比一个相对较少思考的人更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他的机智。善于思考是教育机智形成的基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在倾听中思考。常老师谈到教育情调是和感觉知觉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如同佐藤学所指的一个润泽的教室之中一样。正如让一个孩子在2岁前尽量不要接触屏幕一样,因为只有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才是互相倾听的,彼此饱含深情的,所以平时的教育教学就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只有这样,教育充满情调才能成为现实。
不能因无知而“冒犯”。一个孩子从没有秘密到有自己的秘密是成长的必然经历,秘密的体验是一种让自我与他人分离的体验。还记得常老师与我们分享过的一个女孩和一位专家表达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的秘密,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才能真正实现成长。作为教师要学会看见孩子的秘密,教育孩子能保守秘密并能与最亲秘的人分享秘密,秘密的体验是孩子未来独立的起点,我们不能因无知而“冒犯”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自问:此刻,适切吗?“教和育”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教和育”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施加到另外一种影响上,让影响产生影响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会影响学生的本领,还要能非常细腻地理解孩子此刻的体验,即刻适切地给出最好的回应。做一个教育机智的教师,切不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和上进心。时时自警——此刻,适切吗?以孩子为本,关注孩子的生活体验。
……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对教育情调的理解、实践探索似乎才刚刚开始。期待继续开启与常老师带领的团队“充满教育情调”的阅读之旅,在教育爱与情调中共同谱写教育之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