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白马侃诗词学习记录简诗
读林徽因的诗《那一晚》,感受民国美女的才情

读林徽因的诗《那一晚》,感受民国美女的才情

作者: 白马侃诗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06:42 被阅读62次

《那一晚》
作者: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走到工业区的手机店门口,忽然门口响起了谢军的歌《那一夜》,他那沙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街道。“那一夜 ,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 ,我伤害了你;那一夜, 你满脸泪水;那一夜 ,你为我喝醉……这不是偶然,也不是祝愿……”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的林徽因的诗《 那一晚》,陡然觉得和这歌词有点相似。今晚不加班,白马我就细细的读一下这首诗吧。

这首诗一共分为三节,二十二行。以“那一晚”开头的,全诗的前六句是诗的第一节,第七句到第十四句是第二节,第十五句到最后一句为第三节。这是一首诗人关于自己对少女时代的回忆和现在对青春往事的心灵独白。这首诗带着淡淡的感伤,清醒的理智,和丝丝的眷恋。当时它是诗人以“尺棰”为笔名,发表在1931年四月份第二期的《诗刊》上的。

这时的诗人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结婚。诗人写这首诗是对经年往事的一种回忆,恍如惊鸿一瞥,不堪回首。时年林徽因已经二十七岁,而当年与徐志摩在伦敦相识的时候,她才十五六岁。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各已成家。青春的涌动和往昔的未已之心,像被约束在银河里的繁星,我们只能仰望。才女林徽因也不例外。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这个“那一晚”不单单是指两人相约的最后一晚,它还暗示了诗人从心灵里向心中的朋友说再见的那一刻。我的船与河心两个词语是一种暗喻。河心代表了心心相印的情感,我的船代表着自己一个人的情感。这个“推”字用得很有力量感。推出,在这里就是退出。当年徐志摩在伦敦认识诗人时他已经结婚,而诗人恰在豆蔻韶华。两人结下的情谊令彼此都非常的心动。徐志摩有离婚的想法,林徽因也明白自己的处境——这确实是违背世俗的。从林徽因处理这份情感上来看,她确实够理智够冷静,纵然是天大的喜欢,她也能慧剑斩情丝的。这第一节的第一句没有道明是谁或者是谁的力量这么大,把她的心推出本可以重叠的两颗心。了解了诗人的性情,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是她自己把她的船推出的。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白马觉得,天的澄蓝代表着诗人的理智,而星星是诗人梦想的代名词。明白了这两个意象的指代,这一节的诗意就能明白了。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人和人一生能有几次牵手呵!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还是亲情,等牵手走过的路溶入记忆,总觉是温馨的。牵手对于友情来说是纯真的,对爱情来说是浪漫的,对亲情来说是亲昵的。当时的林徽因,才十五六岁,正处在幻想与孤独的年轻少女时代,况且又在异国他乡,对友情的渴望和其他同龄女生一样的。而一旦一份表白来临的时候,又觉得很突然,很惊慌,很无措。当时她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出现了诗句中的“迷惘”,“重愁”。可机敏的她隔天后把心事告诉了她老爸,最后父女俩便有了接下来诗句中所描写的那个决断。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这是一种决绝,诗人自己决定的,而另外一个人应该没有这么决绝。“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这一句的意思我们都能读懂,只是不附合现在的字句表达习惯,用现在的字句表达应该是:两人各认取各自生活的模样。

诗的第二节以四个“到如今”开始,语势从激烈逐渐舒缓,这中间的抒情像风雨渐渐变小而递减式的终归平静,到节尾最后一句“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读后令读者觉得诗人青春里吹气如兰的和婉气质蕴含在这字句里,尽管她在生命的海洋里远远望着徐志摩,如隔岸观花。她也对孩子们说过她对徐志摩的崇拜。这两句是在说她思念徐志摩写的诗篇。“岸上的耕种”是在比喻徐志摩在文学诗歌领域的创作成就。的确,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领军者,才华出众,他在新诗的写作探索上对林徽因还是很有影响的。“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是指徐志摩的那些诗歌。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承接上一节的“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如果说第一节第一句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那么第二节第一句和第一节第一句则是一种前后照应的关系。海面,指生活的海深;风涛,指生活里发生的事情,比如林徽因回国后她的父亲过世等等。细弱的桅杆,喻指诗人的心灵。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这两句是把徐志摩当作心中的太阳,可见对徐的崇拜之深!阴影,是指生活里的琐事。林徽因成家后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在内理家照顾孩子,在外帮夫君梁思成成就建筑事业,虽然说夫唱妇随,恩恩爱爱,终究生活久了,有各种忧愁的。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这一句照应第一节诗中的“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当读起那决绝两行诗句时,我们应该至少猜得到眼泪,这是一个少女在忍痛割爱时的真情,放手之时的无耐。正说明了诗人是柔情似水的女子,并非冷漠如冰霜。白马还记得歌星郑智化在《星星点灯》中的一段词:“抬头的一片天,是男儿的一片天。曾经在满天的星光下做梦的少年,不知道天多高,
不知道海多远,却发誓要带着你远走
到海角天边。不负责任的誓言,年少轻狂的我,在黑暗中迷失才发现自己的脆弱。看着你哭红的眼睛,想着远离的家门。满天的星星请为我点盏希望的灯火……”这歌词写的是一个少年的迷惘,而这一节诗写的恰是少女的迷惘。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呢?白茫茫的江边,是迷茫的少女眼中无助的内心中的天地。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顶层以下是层层的阴影。只有站在最高层你才能摆脱周围阴影的困束,才能拥有蜜一样滋润甜美的记忆。只可惜林小姐也是受父亲指点找到自己的夫家,并未自主自己的大事,这也是不幸中的幸事吧。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西方神话里的丘比特之箭,是浪漫永恒爱情的象征。诗人与徐志摩都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才人,自然理解这些含义。跨上羽翼之箭,想象丰富奇特,热烈大胆。这是诗人潜意识中对爱情的理想的行动与主动。可事实上诗人自从康桥一别后在情感上对徐志摩并未有什么真正的跨越。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诗人是个女子,中国式的矜持是许多传统女子的一种天生修养或习惯。静候赞赏,这就是诗人的矜持啊。诗人将自己的心灵之歌比化成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唱,假如她真的唱了,徐志摩能感应不到吗?其实,这两句仍然是诗人的幻想与梦境。

诗的最后两句很重要,也很让人心颤抖: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零乱的花影,是诗人如惊慌失措的小鹿似的心。当林徽因不忍看徐志摩原生家庭支离破碎时,当即决定不再涉入与徐志摩的感情世界,这是诗人的聪慧善良之举。凡事适可而止,进退有度,所以林大才女就在当年私闯入徐志摩的情感世界的边缘立定,望而却步。这体现了她的智。看到最后一句的末尾加上叹号了吗?正好说明了诗人那颗震擅的心在复杂纠结的状态里徘徊。这两句和诗的第一句“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是一样饱含着内心的哭泣的。

诗歌,是思想之歌。如果没有体验过一种生活,一种经历,一种感情,写出来的文字是没有血肉感,风骨感的。纵读林徽因这首诗,真的能感受到她那有一种切肤之痛的经历,这便是这首诗成功融入到读者内心的文字艺术。

读一首诗,其实便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相互交换,产生共鸣的过程。假如二者不能共鸣,没有感应,那要么是读者没经历过,要么是诗人没有把自身经历的体验表达好。而这首《那一晚》,诗人做到了。

亲爱的诗友,你读过林徽因这首《那一晚》吗?白马觉得这首诗写的很不错,和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一样动人。只是一篇喜感温馨些,一篇凄凉忧苦些。欢迎诗友们在评论区讨论留言给白马。另外白马在此录上一首和诗友的唱酬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诗文赏析吧。

《读林徽因的诗》
新月舒眉处,明眸四月林。
康桥徽未改,何必再究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林徽因的诗《那一晚》,感受民国美女的才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gd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