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有一个著名的求仙案,是徐福东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沿着“驰道”五次巡视,其中三次到了齐地琅琊。这里方术神仙文化最发达,可以求取长生不老药。第一次东巡(前219年),齐人徐福上书言明仙山仙人仙药之事,受秦始皇之命,带领童男童女500人,乘坐楼船东渡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没走多远,只得返回。翌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没遇见徐福,其实是徐福躲着不敢相见。
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督促徐福,而他谎称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为彰显东渡求药的“诚意”与“声势”,徐福索取朝廷更多的资金,建造众多楼船,征集童男童女3000人,以及水手、射手、百工等,携带备用三年的粮食、衣物、器具,率众浩荡出海,从此没有回来。由此可见,他早就知道自己的方术是假的,仙药是假的,只想骗取属于自己的利益和功名,能忽悠多久就忽悠多久,眼见危险来临,赶紧攫取最后且最大的利益,成为自己移民他国的资本。徐福回答秦始皇时提到需要童男童女3000人,谎称是炼制长生不老药的原料(不论真假,徐福确实是坑害了许多同乡),实则是拐带众多年轻人口,便于形成足够势力,繁衍生息,以避“秦乱”。据《日本国史略》载:“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
徐福率众终于抵达黄海深处的“平原广泽”,也即日本九州岛,没有找到传说中的仙人、仙药,害怕空手回去受到严惩,只能凭着忽悠到手的巨大资本,居留在日本称王,过着神仙似的幸福生活。仅仅众多鲜嫩的童女,择其美艳者,就足够他“采阴补阳”,消受二十年了。徐福将7个儿子改为日本姓氏,如秦、福原、福山、福台、福田、羽田、波田,然后将他们分别派往7个地方,跟日本当地土著交流与融合,从此徐福的子孙遍及日本各地。三国徐庶、隋唐徐懋功皆自称是徐福的后裔,可能是真的,但这绝对不能说明徐福并未抵达日本,或者随后返回齐地,因为徐福出海求仙肯定不会带上自己的家属,而秦始皇对于扣留人质的方法的使用,早就形成处理要务的基本手段。也即是说,徐福原有的儿子留在琅琊,繁衍生息,而且因为秦始皇在徐福出海不久就病逝,秦帝国灭亡,他们不会因被追究欺君之罪而被灭族。如此一分析,后世很多关于徐福的疑点便迎刃而解了。
徐福不过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忽悠”“大骗子”,白手起家成为一方帝王,还成为日本的农神、医神,而这在战国秦代的众多方士里,结局是最好的。惨烈的“焚书坑儒”,跟徐福大有关联。前213年焚书,前212年坑儒。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人不死之药”不成,转而制造舆论,推卸责任,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求仙等弊端,然后携带求仙的巨额专款出逃。卢生等被朝廷逮住,集体坑杀,而韩终、侯公、石生等纷纷逃脱,不知所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怒道:“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终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秦始皇被这些江湖术士忽悠得人财两空,疯狂杀人,而在两年后的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第三次东巡,竟然忘记了卢生之痛、坑儒之举,依旧选择相信徐福,不惜耗费巨资让其出海寻药,只能说明徐福太能忽悠人了。秦始皇在西归的路上,莫名染病去世,又被赵高忽悠得秘不发丧,尸体发臭,只能用一些鲍鱼压住,还落得二世而亡的悲惨败局,落得焚书坑儒的千古骂名。此时节,徐福正带着众多佳丽欣赏富士山的美景。秦始皇一辈子忽悠了很多人,最后被一个齐地方士给忽悠惨了。有人说,这是徐福为齐国报仇,又有人说,这是赵高为赵国报仇。我却说,这是嬴政被“超级大忽悠”徐福妨住了。他明知徐福“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却还是被他的博学多才和油嘴滑舌给忽悠住了,心神不宁时,被邪气入侵,酿成大病,迅速驾崩。他被仙药的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以致被徐福反复拿捏,乱了方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