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无法用文字完全地诠释孤独,即使有时候会真真实实地感受得到,在刮风不下雨的夜或是独自凭栏的黄昏,但真要说出来,大概是环顾四周无人诉说的冷清,又或许是身处人海却心不合群的苦闷。
仔细想想,孤独应该是灵魂在独行,身体没追上。如果是身体走在前头,灵魂慢慢悠悠地没跟上,那是脑子有问题吧,所以傻子是不会孤独的。后来,我看了《hello!树先生》,我觉得傻子也是会孤独的,不一定是灵魂没有跟上,而是灵魂超越了身体太多。
我曾刻意地寻求孤独,在大三的下学期,有过一段时间我搬出了学校,短租的房子有一个阳台,从阳台可以看到全小区大部分的年轻人人每天忙忙碌碌地上下班。
上班时大多如此,在前街的早点摊买了面包和豆浆,挂在电动车(我在南宁)的车头,大力地扭着电门,急匆匆地赶去上班,而脸上看不出痛苦或是喜悦,可能是习惯了。下班了,有人的车头挂满了菜,回了家应该会做上一顿可口喜人的饭菜;有的人耵聍大醉,在深夜里由几个朋友摇摇晃晃搀扶着回家。
我无权去评判这些生活方式,毕竟我不是他人,不知道他们都各自有着怎样的经历或是想着怎样的事和人。我只是在说明,这个时代大多的人是孤独的,或多或少,身体的或是心里的。
这个时代是很好的,努力一点,基本上不会饿死;动车飞机都很快,买上一张票就能去见相见的人;玩的地方也很多,设施齐全的公园广场,灯火绚丽的酒吧街美食街,肆意放纵的夜场和ktv.
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躲得过灯红酒绿的夜,逃不过四下无人的街。似乎我们都活在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一个刻意逃避孤独的时代,继而沉浸在满是枷锁的“加州旅馆”。
不得不承认,孤独多少带有负面色彩,或许是对事的诸多不顺,对爱情的爱而不得,亲人朋友的悄然而去。继而我们痛苦、失落乃至一蹶不振,昏昏噩噩,沧然度日。
不应该是这样的。
孤独至少是一种蛮荒的力量,是你想着远方,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独自跋涉千山万水,忍受一个个轮回的春秋,到达你想去的“苍山洱海”;听闻冬季有雪,便在夏季踩秸编蓑,行船去迎接满江寒潮。
孤独至少是时过境迁后的洒脱,即便加州旅馆还在等待着沙漠中南北的来客,但我们也已不再是那时远远地惦念着加州旅馆的少年。
孤独至少是静候岁月的安然,一个人在早上温牛奶切面包,一个人驾车去临市谈工作签合同。下雨了,懂得找屋檐躲雨;饿了不会强行忍住,做个饭或是泡袋方便面。忙碌时从容坚定一丝不苟,闲时浇浇阳台的花或是打电话联系家人和朋友。
所以,孤独最好的诠释应该是:心中有惦挂,眼里有星辰,虽然身仍在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