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可以把面子和尊严看成是一回事。丢了面子即损失了尊严。许多人甚至视面子同生命一样重要。当韩国总统卢武铉得知妻子和哥哥受贿之后,认为:“太丢人了”,没等到有关部进行调查,就从山崖上跳了下去。
但是在我们这,面子是面子,尊严归尊严。面子和尊严可以不是一回事。面子关系到的仅仅是长在身体上的那张脸;尊严才关系到灵魂的自省。
在古代,下级官员、晚辈要对上级官员、长辈行三拜九叩大礼,而不管心里服不服,认不认可;而前者需要的也仅仅是这个形式,从来不在乎里面装的是什么内容。
面子和尊严就像王蒙说的那样,“不服就不服,不服也得按程序办”。可以说,我们许多人一生都生活在一张多变的面具之下,我们把这张面具叫做面子(脸面),这张面具通常被称为“虚荣心”,撑控它的是那个与灵魂分离的肉体。而不是那个掌控尊严的灵魂。
很多时候,我们有些人为了面子可以不顾尊严。古代的“笑贫不笑娼”,便是有力的证明,贫穷可以嘲笑,为过上虚荣的生活,出卖身体和灵魂却不能嘲笑。
面子有时类似“潜规则”一样,可以绕过法律程序。两个村子吵架,告上法庭,法官解决不了。于是负责调解的“和事佬”出现了,他必须观言察色,从各自的村俗出发,照顾到双方的面子,才能将这场纠纷摆平。而其中的双方或某一方,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利益,得到的只是一个面子。或者说是一种虚荣的形式。
面子和尊严这种可以牺牲实际利益仅仅得到毫无意义的面子的事,老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清朝时,明明是战败了,还要在战书上写明杀敌多少多少,明明陪款,还要写上天朝大国赐银多少万两。
在古代,甚至是送礼,对方也很少全部收纳,仅仅接受一部分。全部接受被视为不懂礼节,一点也不接受,被视为不给面子。
曾国藩手下有一员猛将,一次在敌营缴获大量财宝。光送给曾国藩就有16大包,曾感到左右为难。收了,就毁掉了他“清官”的名声;不收,就损了部下的面子。最后,他挑来挑去,从众多的珠宝中选出了一顶不值几个大钱的小花帽,算是给了这位部下的面子。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面子哲学有多重要。连曾国藩这样的朝廷重臣也不敢让部下丢面子。
面子和尊严在我们这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儿不胜枚举,一些农村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盖新房、为了给儿子娶媳妇送巨额财礼,使自己背上巨额债务的人比比皆是。甚至连阿Q,也是讲面子的。看到赵太爷家姓赵,见人就说自己也姓赵。结果被赵太爷叫了去臭骂了一顿:“你他妈的也配姓赵?”。后来他被王胡打了,嘴里仍然不服,为了挽回面子,他对自己说:“老子身上的虱子比你的大”。
有时候我觉得,仅仅是为了一个虚荣而维护一个面子真的没有必要。可是,人性的弱点就在那里。想改变并非易事。往往是老的一套改变了,比如三拜九叨,但新的一套又出现了。人们为了满足虚荣心,把自己乔装打扮成“当官的”或“有钱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旦谎言败露,在“朋友”圈中就失去了诚信,实在是得不偿失。但是中国人的固疾久矣,甚至连阿Q这种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也是要面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