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过几个圈/看木马旋转/美梦似是遥远/仍埋藏着缱绻”
小时候在TVB电视台看了很多迪士尼的动画。那个节目的具体名称已经忘了,只记得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六晚上都会播放一部动画片,而且都是粤语配音。
我想,小时候在香港翡翠台看的动画片,数不胜数。

《狮子王》的小狮子辛巴,他顽皮、活泼,整天东奔西跑。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图这一场景,在万马奔腾、千钧一发中,辛巴的父亲救了他,可是自己却被淹没在马群中。那场景是轰烈的、紧迫的,更是悲壮的。

《白雪公主》大家都知道。不过在小小的年纪看来,迪士尼的动画片加粤语配音还是很精彩的,“魔镜,魔镜,边个最靓?”

看完《美女与野兽》那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到现在还能记得清楚,是因为以前有写日记的习惯,当然还因为,梦幻离奇。我梦见自己变成很小的一个人,去找白马王子,在路上,历经各种艰辛。路上的树会跳舞,鲜花会吃人,竹子带有攻击性,城堡里的餐具包括刀子、叉子、碟子、陶瓷花瓶,都会跳舞和讲话。

《怪物公司》里的全身蓝毛,头上两个角,体型似大猩猩的苏利文,我叫他蓝毛怪,还有大眼仔和小女孩阿布。蓝毛怪所在的公司靠恐吓小朋友为主要任务,但是最近出现了问题,小朋友越来越大胆,越来越吓不动,故事就以此线索展开了。这部动画片既搞笑又感人。说着说着,自己都想再重看一遍了。

《海底总动员》里最难忘的就是小丑鱼尼莫。一系列跌宕起伏,刺激的故事情节,扣着我们的心弦。我记得看完这部片后,我跟弟弟的对话开头都会说,尼莫,尼莫。最滑稽搞笑的当然还要数雌性蓝唐王鱼多莉,她会经常性的忘记一些事情,还总会带错路。

其实《玩具总动员1》的剧情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牛仔胡迪、巴斯光年和翠丝一直都存在脑海里。
胡迪:巴斯!你系度(在)飞!
巴斯:我唔系飞,系有型有款咁下坠!
很多人的童年里会有很多玩具,但是作为小孩子总是很容易喜新厌旧,或慢慢长大。我的童年虽然没有很多可玩的玩具,但是却有很多可玩的项目。
除了跟弟弟一起打机牌游戏,比如大个仔(即超级玛丽)、坦克、魂斗罗等等以外,我们还会抓泥巴,抓小鱼、玩石子,跳皮筋,在田野里打番薯煲(即烤番薯),跟小狗玩······
当然,还有看TVB翡翠台。
“人人期望可做到/我的快乐比天高/人人如意开心欢笑/跳进美梦寻获美好/爬进奇妙口袋里```昂昂昂,多喜爱,谁都知我真的喜爱/哆啦A梦~”

工作以后,有朋友跟我说,他们小时候看的是国语版的,他们叫叮当猫;而我们,小的时候看哆啦A梦都是粤语版的。
那个时候TVB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放学ICU”,不过前身可能不叫“放学ICU”。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档节目播放的时间恰好是我们下午放学回到家的时候,而且播放的都是动画片。而这也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之间最默契的时候。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看电视也会容易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必然会产生抢占遥控器的情况。但是关于这档节目,我们是一致的,因为它播放着我们最爱看的动画片。

既然说到下午的节目,当然也要数数早上放学时候的了。《数码暴龙DS》也值得一提,是因为在长大以后,这是少数的与弟弟一起看的动画片之一。
我们家距离学校很近,所以有像这种很好看的电视的时候,我们都会在下课铃声一响,马上跑回家,冲进大厅,打开彩色电视机。我和弟弟约定好,谁先到家,谁就先打开电视机。我们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表现异常兴奋和激动,而回到家的第一句话通常就是:进化了没有?进化了没有?
以上所列动画片都是粤语版的,甚至在后来,当弟弟看少儿电视台,看到国语版哆啦A梦的时候,我都不太喜欢,可能是因为习惯的问题。再到后来,弟弟竟然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郎》,害得我有好几次都差点跟他打起来了。
《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小熊维尼》、《千与千寻》、《彩云国物语》,还有动画版的《神雕侠侣》等等,大多数动画片都是在TVB翡翠台看的。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不再看翡翠台了,也许是TVB的节目没有以前的好看,剧集没有以前的精彩,也许是,我们都长大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自从更换数字电视,运用机顶盒以来,就再也接收不到翡翠台了。
除了动画片,我们还看香港的综艺,《超级无敌掌门人》、《未解之谜》等等,还有七点半与九点半两个剧场。那时都是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的,尽管可能不说话,但是那些点滴集成了我们年少时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尽管长于农村,尽管去不了电影院,但是因为有线电视,因为TVB电视台,我们观看了很多电视与电影,一点也不落于人后。还记得坐在家中边上凳子的我,与家人一同看《泰坦尼克号》,看到凌晨十二点半,电影结束了才去睡觉,那时看的电视是感动,现在的回忆是怀念。
那时候,看了那么多的迪士尼动画片,我就想着,我要到香港的迪士尼乐园游玩,而去了一趟香港之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买买买。
香港是购物天堂,只要你去过了,就会真切体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