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或者和妈妈分离就哭闹不止。都是孩子的分离行为表现。那什么是分离焦虑呢?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为离别焦虑或者叫第二断乳期、心理断乳期。
分离焦虑呢不仅仅是在幼儿园才出现,其实它和孩子的安全感有关,大部分在孩子七八个月出现分离焦虑。
有的会更早些,到六七个月以后,我们会看到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而且当他们和妈妈或者其他亲人分开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不高兴。
比如。抓着小床为难的站着的宝宝,十个月左右,如果看见妈妈穿上衣服,拿起挎包要出门买东西,他们就会哭闹起来。
在同样的场景下,用不着为难的15月个月的宝宝。会跑过去抱住妈妈,或者起码也要跟着妈妈直到门口。如果妈妈关上门走出来,她就会放声大哭。
分离焦虑呢?一般出现在一周岁之前,因为这个时候婴幼儿正在形成他们最初的社会性依恋美国心理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婴幼儿长到七个月以后,能够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
如果在早期亲子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那么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和母亲分离的时候呢,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分离焦虑非常严重而有一些孩子跟妈妈分开,或者是上幼儿园,他们没有那么焦虑,这都是跟宝宝最初的亲子依恋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是说。他是不是跟妈妈建立了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有没有形成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呢?这会直接关系到孩子入园以后的适应问题。
一般分离焦虑分为心理和生理上的。在心理上的分离焦虑表现为哭闹、恐惧,还有自我防护。自我防卫,自我防卫呢,就是说宝宝不跟其他任何人说话,他们他不到任何人多的地方去,这些都是他们自我保护行为的表现。
还有生理上我们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孩子会尿频,尿急,还有一些孩子特别容易饿,尿裤子,肚子疼,咬人,爱生病,尿床,这些都是分离焦虑的生理表现。
分离焦虑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反抗阶段,就是嚎啕大哭,又哭又闹,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限制,他就是在不停的反抗。
第二个阶段叫失望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个时候呢,孩子依然在哭泣,断断续续的哭而且他的动作会减少很多,通常会表现为反应迟钝,有一些冷战。
第三个阶段叫做超脱阶段,基本上我们的孩子从外在表现上已经慢慢的适应了新环境,进入了超脱阶段。这个时候就能够接受别人的照顾,开始一些正常的游戏和活动。
比如说吃一吃东西,玩一玩玩具,可是当他看见妈妈之后,又会出现非常悲伤的表情或者说他的分离焦虑有一些反复。
也就是孩子在上幼儿园适应之后,又开始出现了分离焦虑这些都是处在超脱阶段孩子的反应,也就是说孩子其实他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