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协助大家选择幸福的第三篇文章。
第一篇《选择幸福》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无法幸福。
第二篇《选择幸福 | 开春了,谈个小恋爱吧》阐述了寻找幸福的几个步骤。
如果有人按照前两篇的内容改变了行为方式,那么现在应该已经接触到身边若干个“目标对象”了。
此时就面临了一个问题:
如何选择另一半会让自己幸福得更长久?
这篇文章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什么决定了一对恋人能长相思守?
在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用相反的方式去提问或许更易分析:
是什么导致了一对恋人最终分开?
答案很显而易见(除了意外的疾病和灾难),是彼此所追求的东西无法调和,最终导致分离:
你希望能多些自由空间,对方却总想控制你的一举一动。
你希望凡事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对方却花更多时间在事业上。
你希望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对方却只想玩乐、放松。
......
那么,每个人所追求的东西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有的人说是:三观。
这点我很认同,但“三观”又是什么?
它可以被归纳为哪些问题以供我们评估双方的“相容度”呢?却从来没有一个像样的答案。
但从威廉·格拉瑟的选择理论来说,是有答案的。
选择理论认为,决定我们几乎所有的行动和思维的是五大基本需求,分别是生存、爱与归属感、权力、自由以及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五大需求相当于把“三观”分成了五个类别,每个人对任意一项需求强度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思维和行动。
因此,研究两人对五大需求每一项的需求强度,就可以大致判断未来两人的“相容度”了!
这真是个好消息!
想知道你和眼前这个人能否“长相思守”?
让我们先从了解五大需求开始吧!
1.生存/自我保存需求
生存需求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最古老的需求,它使我们去抵抗疾病、饥饿或口渴,去寻求体内平衡以及性满足。
评估标准:
如果你发现自己比大多数人更不愿意冒险,那么你有较高的生存需求;
如果你与其他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差不多,那么你的生存需求水平中等;
如果你愿意多冒一点险,你比大多数朋友的生存需求要低。
若其他方面都很好的婚姻中,生存需求强度即使略有差异,都可能带来很大麻烦。由于生存需求强度的差异,伴侣中的一方的生活方式比另一方更保守。
假设一种常见的情况:家里的钱够花但也没有盈余,不保守的一方想花钱,而另一方则说没有必要。如果双方各持己见,他们就会争论不休而无法解决问题。他们可以从一方表达而另一方表示同意开始:“我们对钱的问题争论不休,可能是因为某个人比对方有更强烈的生存需求。但是,这个差异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协商。”
通常来讲,伴侣双方拥有一般水平的生存需求是比较理想的,但很多人往往因过高的生存需求,从一开始便阻碍了自己建立幸福家庭的可能。
部分单身人士由于“曾经很穷过,不想再体验这种痛苦”,因此对另一半的财富要求过高,成了择偶时坚决不能更改的“硬性规定”,这往往体现了其过强的生存需求。(而“因为周围人的老公都有钱,自己也不能差”的原因调高择偶时对对方薪资要求的人,却有可能是对“权力”的过高要求使然,后文会提到。)
有时,这种对生存需求无法满足的恐惧占到上风,甚至会掩盖我们寻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例如自己明明喜欢身边的男生,却因为对方目前收入无法达到自己心中所定的“硬性标准”而选择分开。
这样的结果其实挺遗憾,一方面,既能满足一个人“超高”生存需求又能同时满足爱与归属等其他需求的另一半概率上就很少,另外,与寻找到一个能给你爱与归属感的人相比,财富的积累其实更加可控。因此,若你的生存需求处于过高或者过低的水平,最应该做的不是刻板地遵守自己的择偶标准,而是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这么思考和行动究竟有助于自身的幸福吗?”
试想一下,一个女孩从小在家境优渥,但存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她的择偶观可能会是“不需要对方多有钱,只要没什么脾气,事事听我的就好了”。此时对方的“好脾气”便成了硬性规定,她甚至可能完全不考虑对方的赚钱能力,毕竟“脾气好”就已足够。或者因为相处对方中展现出一丁点的“脾气”而选择分手,那她这样做有助于自身幸福吗?
其实,过去的事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伤害到我们了。我们应理性地评估现状,以获得幸福为目标,别被恐惧感冲昏了头脑。
2.爱与归属需求
人类天生具有亲近他人和彼此依赖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强度是由我们愿意给予而不是接受多少来衡量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评估标准:
和你的另一半相比,你愿意给予(而不是索取)多少爱?
你愿意付出的爱与归属感越多,说明你的这一需求越高。
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愿意付出的爱往往不同,这或许意味着付出更多,就更有意愿与其建立亲密关系,反之意愿则没那么强烈。但总体来说,伴侣双方都有较高的爱与归属感需求,是建立持久幸福关系的基础。
而爱与归属这一需求最强烈的是那些友善、无私的人,他们可以给予残障/孤儿大量的关心和爱护,而残障人士相对自己获得的关爱,几乎不能做出任何回报。
在有矛盾的关系里,不给予爱是一种常见的惩罚行为。一位有控制欲的丈夫看到妻子和另一位男士热烈交谈,便问她:“你为什么不那样对我呢?”她心想:“如果你不再牢牢控制我,也许我会的。”
丈夫认为妻子不给予自己爱,这没错;错误在于指责不可能劝服她给予更多,还有可能导致她给予更少。如果你打算得到另一半所能给予的全部爱,你最该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地给予ta爱。
若无论你怎么做,对方给予的爱都无法满足你,关系还能继续吗?答案是:这取决于你。你可以选择调整自己对爱的需求,因为有可能你所需要的远远大于对方所能给予的。或者将这个需求在其他事情上得到满足,例如慈善、友谊。
如果这些都还不够,你要清楚的是——爱与归属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最大保障,你还可以选择干脆放弃对方,寻求和你更匹配的人。
而若你身边有一个只付出而几乎不求回报的人,你要明白,爱情和友谊都是将心比心的,有一天ta也可能会离开你,带走全部曾给予你的爱。
此外,别把性和爱混淆,强烈的性欲并不表示强烈的爱与归属感的需求,而往往是生存需要的体现。如果你和对方拥有强烈的性吸引,检验你们关系是否能长久的方式是问自己:“我们有多少共同语言?如果没有性的话,我还会想跟ta做朋友吗?”因为激素让我们互相吸引,但它不会让我们的关系长久。
3.权力(Power)需求
权力是指个体选择一些活动以帮助自己获得内在控制,让个体感觉到生活是由自己主宰的。
选择的活动可分为两种:“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已经阐述过,我们能给予他人的只有信息,能控制的只有自身的行为。因此,控制他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么做却可以给人一种“权力需求得到满足”的假象。
因此,我们常常选择“外部控制”的方式,试图改变让我们痛苦的人,这么做对关系极具破坏性。因为去爱某个想控制和改变你的人,或者爱某个你想控制和改变的人,几乎不可能实现。对权力的极大需求,有时甚至可以超过对生存的需求,例如罹患神经性厌食症的很多年轻女孩,就正再用“拒绝进食”的方式,满足权力和自由的需求,有些甚至活活饿死自己。
而主要采用“内部控制”满足权力需求的人并不想要支配或控制他人,而是选择控制自己。例如,一位医生给病人成功做完手术时,会体验到内在控制感,感觉自己能够掌握生活。而一名运动员通过刻苦努力,在比赛中展示了最高水平的成就,也会有同等感受。这种高度的内部控制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自律的人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成(任何)合理的目标,从而满足权力、成就和自尊的需求。
所以,在此项评估中我们考量的是每个人寻求“外部控制”的手段有多强烈。
评估标准:
你是否总想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强辩到底,支配他人,认为自己所说或所做的几乎都是对的。
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的外部控制需求很高;
如果你不在乎是否要用自己的方式做事,不想支配任何人,也不与人强辩到底,那么你对外部控制的需求不高;
如果你对上述情况有一定需要,那么你外部控制的需求处于一般水平。
就生存和爱而言,你和伴侣的需求强度越接近,相容度越高。但这种情况不适用于外部控制:在双方外部控制需求都较低时,关系的相容度才最高。
较其他需求相比,外部控制需求最难协商,因为协商通常意味着双方都同意放弃一些外部控制。因此,在婚前了解双方的外控需求强度,显得尤为必要。
在社会中,太多人在高压的职场上受挫,没有机会满足权力需求,以至于他们尝试从婚姻中获取补偿。如果双方都有强烈的外部控制需求,这种情况可能会毁灭婚姻。但有意思的是,若双方设法一起工作,并通过共同的努力增加收获,可以有效改善婚姻关系。
在择偶时,对另一半外貌的需求或许人人都有,但若有些人因为“面子”,而要求对方“必须是超级大美女(大帅哥)”,则很可能是想满足自身的权力需求。内心想法或许是:若另一半外貌没那么出众,是自己无能的体现,把对方变成了彰显地位和身份的“装饰品”,从而影响关系的和谐。
除此之外,很多人尝试通过滥用药物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特别是满足身份和地位的需求,例如酗酒、吸毒能获得暂时主宰自己生活的假象,但当这些幻觉推散后,权力感或成就感就会瓦解,往往会导致一种加深的无力感。
因此,若想满足权力需求,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锻炼内在控制力的活动。可行的方法是:在某一领域不断努力,逐渐感受能力的提升,让自己“自律”起来。比如养成运动的习惯、投入工作、某种兴趣爱好......
4.自由/独立需求
我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寻求不同程度的独立和自主——有时是改善生活品质的方式,有时是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
海灵格在《谁在我家》中总结了人们寻求自由的方式:
第一种自由是愚蠢。就像一匹马把主人抛下马背时得意洋洋的嘶鸣一样,它得到的只能是缰绳被拉得更紧一些。
第二种自由是懊悔。懊悔就像一个舵手,在船触礁的时候,不肯和其他人一起上救生艇逃命,而是要和沉船共存亡。
第三种自由是理解。唉,理解通常是在愚蠢和懊悔之后才到来的。它就像在风中弯着腰的庄稼,正是因为它柔软的地方弯了下来,所以才禁得住风吹。
选择第三种自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自由需求的高度满足。这大概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了,也是选择理论所提出的:事实上没有人能够控制我们,是我们基于不同的理由,主动选择了目前的人生道路。
而与此同时,我们多多少少也会运用前两种手段寻求自由的满足,但自由需求不同于权力需求,大多数都可以进行协商。例如有较高自由需求的一方如果准备晚点回家,只要愿意打一个电话,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评估方式:
如果你无法忍受遵循规则、顺从以及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或参与一个小组,那么你有较高的自由需求;
如果你这种表现不多,你的自由需求水平一般;
如果你觉得顺从对你来说没什么,那么你有较低的自由需求。
如果双方都能接受对方想要的自由,结局也会成功(极端例子:Open Marriage)。如果一方自由需求较高,另一方较低,在后者试图限制对方的自由之前,也不会出现问题。
对自由有高度需求且使用前两种手段满足需求的人在任何长期的亲密关系中都会感到痛苦,当有人试图控制他们时,他们不会像高权力需求的人一样战斗,而会选择逃走。
5.乐趣需求
乐趣的最佳表现是欢笑,而我们认为乐趣是由学习成长所带来的,这里的学习涵盖的范围可以很广:看书、旅游、运动、伴侣双方互相理解.....
评估方式:
如果你喜欢学习,这样做时非常开心,那么你有很高的乐趣需求;
如果你喜欢给学生上课,并对你所做的工作以及与别人相处感到开心,你便有更高的乐趣需求;
如果你真的不想努力学习,而指望别人给你带来快乐,那么你有较低的乐趣需求;
如果当别人大笑时你几乎从来不感到开心,也没有太多兴趣探索未知世界,那么你有非常低的乐趣需求。
乐趣对一段关系而言并不是决定性的,双方都可以学会独自享乐而不伤害婚姻。如果双方都有较低的乐趣需求,他们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但如果双方都拥有较高的乐趣需求,那么在学习中的相处便会带来最容易厮守的感情。
总结一下,最容易幸福长久的婚姻应该是分享一般水平的生存需求,高度的爱和归属需求,较低的外部控制需求、自由需求以及高度的乐趣需求。
无论你是准备结婚还是在寻找爱人,这些信息给你的是一幅清晰的问题地图。
有伴侣的人看完文章可能会说:
“糟糕!我和ta好多都不相容怎么办?是不是迟早得分手啊?!”
其实不必那么担心,这世界上“极度不相容”和“极度相容”的情侣都是少数派,与一个不那么相容的伴侣相处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叫做“恋爱/婚姻调节圈”。
只要双方都有意愿一起生活下去,这个恋爱/婚姻调节圈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化解因需求不相容而导致的感情冲突,让改变发生。
下篇文章将为你详细阐述这种方法。
完
参考书籍《选择理论》《现实疗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