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国人向来是一个注重孝道的民族,古往今来,很多关于孝的传说在千百年传送,无数诗词在赞扬!
我们先来看一个传统版的孝道故事
古代生产力落后,生活条件差。体力的透支,导致未老先衰。人一到五六十岁,就百病丛生,丧失劳动能力,成为家里的负担。所以古代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
话说一对夫妇,觉得老父老母是个沉重的负担,于是商量用一对箩筐把老父母挑到深山老林里让他们自生自灭。他们的儿子听到了这个计划,就对这对夫妇说:“爸爸妈妈,一定把这两个箩筐带回来啊!”夫妇反问:“带回箩筐干啥?”儿子答:“等你们老了,我好把你们也挑到山里去啊!”夫妇俩顿时石化。
这个作为最传统版,也是我们古来一直所推崇的养儿防老的另一种阐述表达方式!
孝,需要存在,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潜台词里,也有对我们未来老年里的不安全不确定,从而推崇出的这一种代代观!
曾子文化有二十四孝,韩湘子敬孝,劝孝歌……等等大量的作品,甚至还有关于被父母或继父母虐待,依然保持孝顺的姿态的故事在被传颂,被称赞!
而近年来,随着对自我分析,个人成长等心理学的派系传播推广,一时间,这几年太多关于原生家庭这个论题的讨伐……几乎所有的个人性格特点,处世方式,潜意识一边倒似的都归罪在了原生家庭,首当其冲父母!有了这样的心态,怎么样能够做到孝呢?
是做不到的!
即使是要做到,恐怕也是迫于整个环境舆论的压力之下,道德感的约束下,应该要对父母做到孝!
那些做不到的呢?
有抱怨的,有恶语相向的,有报复的,有不知感恩的……
回到开篇最早的传统孝道的那个故事,己之所欲,先施于人!
我们要真正提倡孝道,不能单抠一个孝字,现在的时代不同于以前闭塞的时代,只依靠舆论思想的压力就可以形成对人的枷锁,控制人的言行!我们只有当父母的做好父母的样子,孩子做好孩子的样子,才是一个相对正常稳定的的关系,不能单依靠道德理论!这样的孝是自然而然产生,你养育我长大,我赡养你终老!如果在父母职不谋父母事,反过来要求孝,只怕矛盾终将产生!
不过,今天如果只是说到这,那也是老生常谈,反正大家都知道,也会这么做的!
所以,我想说的,比这里还多了一丢丢!
我们生下来以后,可能直到有一天我们反观自己现实世界里生存的冰山里,去一探究竟!也许,我们的父母真的没有提供太多陪伴,关爱,接纳,理解,支持…也许打从你生下来没多久就被抛弃,当你有所成就,他们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寻求你的帮助,要求你的孝……请问,你会怎么做呢?
就像上一段,我们有过分析,在其位并未某其事,实在不值得花心思去做有关孝的事情,对吗?

是的,多么不甘心啊,多么不情愿啊,多么不堪的父母啊……
我们华夏民族的古老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因为传统而传统的,她的文化自有她的根基与智慧,在我们华夏这片土地上,自有她的作为族人的生存文化!父母,是孩子的根,作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找到根,建立与父母的关系,他是不能扎根深入的!换句话说,即使有再大成就,终有倒塌!
难道就一定要勉强自己去面对和接受吗?

心理学给出了一些答案,也给出了一些方法,只是我们在获取信息时总常带有了自己的一些固有认知!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不圆满中去修习,获得我们自己的圆满!所以,外境存在的一切相都是来助益我们的,甚至我们的父母,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经过我们历世中潜意识的选择而来,选择对抗,就是还需要下世的轮回面对,此生能修融合,便是通关成功!孝文化,之所以在华夏这片土地生根,他有对我们的约束,也自有对我们的力量!所以,孝,与不孝,与父母无关,他们怎么做是他们选择和要承担的!我们要做的,是我们选择和承担的!在华夏,无论父母怎么做,释怀,孝自然从心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