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苏东坡成长励志社会热点
小学生遇见了“苏轼”,我们又遇见过什么

小学生遇见了“苏轼”,我们又遇见过什么

作者: 极旦仔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01:51 被阅读97次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一句我们讨论过很久的话题。

    1

    最近小学生写的苏轼遇上「大数据」的调查报告非常引人注目。小学生们的想法和视角,加上严谨的调查和论述,让我们对小学生的印象耳目一新。

    用大数据分析苏轼

    我们总强调研究型人才,研究型人才。课题研究,不过思维认知,技术水平和表达能力的碰撞。我觉得我过去的十几年间和其他人一样,因为逃避技术而拒绝思考除了考试以外的事情。

    于是我把进入大学作为自己的起跑线。

    但是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了,太快了啊。

    微博上,有一位网友的评论被热烈的讨论着。

    真是辛苦孩子父母了。

    被说成是「真相了」。

    然而家长们纷纷站出来说,只是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父母提供的技术支持,当然无可厚非,这意味着求索之旅上技术的壁垒可以被打破,而学生们也无需为了技术的认知而焦头烂额,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对思路严谨性的思考上。

    所以当技术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核心竞争力就体现了出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说白了,横贯在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距,不是书读多少轻重,而是思想的高度。

    毕竟在网络时代下,知识可以查,技术可以学,课可以随时听,若想了解这个未知世界的一切,都有可行的渠道和方法。

    但互联网也就只能帮每个人到这里了。倘若只是学,没有加工和思考,对不起,可能你认知的高度还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在《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的教室》中开头有一句话:

    有一位伟人说过,天上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

    人虽生而平等,但这之后的差距在于学与不学。

    本质上,我们和那群小学生们是平等的。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3

    说实在的,我特别羡慕他们。

    因为他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他们的想法可以得到支持,他们的日常是在探索中学习,他们能在新媒体发展得如日中天的2017年,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学到书本里从来不会告诉他们的方法。

    最好的时代就是,总有探索一切的成本和机会,网络科技和「专业人士」的助攻,可以把很多琐碎的事情简化,留下的是做课题背后最值得我们反思的精华。

    最好的时代就是有人刚好发现了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并将其抽离,送给了十来岁的孩子们。

    最好的时代不是一种发展,它更像是一种回归。

    这种回归,既让我们这些刚进大学的学生打开了窥伺世界的途径,也让所有年龄段的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然后现在的差距就是,学与不学,以及会不会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自己的认知。

    做过课题的同学都知道,当他们心中有疑问的时候,是在技术的支撑下自己搜集材料解决问题。

    而刚进大学的大学生,还有好多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

    大一刚开课的那段时间,是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不衔接导致矛盾爆发的高峰期。

    刚开微积分这门课的时候,有一些初等知识课上是完全不讲的,老师只是带过的提一下,这个你们回去查资料自学吧。

    很多人压根没当回事。

    但到了后面要做作业的时候,就真的蒙了,那些概念,公式,老师怎么没讲过呢?

    遂抱着不懂就问的态度,去问老师,结果给老师一脸骂回来:你自己回去看书吧,书上的定义讲的很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让我觉得哭笑不得的现象。

    比如老师有的时候会精心设计一些学生之间互动,讨论,讲演的活动,还有一些报告,论文的撰写活动。有时内容开放,主题不限。

    比如说我们的C语言的大作业,就要求写一个报告,相当于一篇小论文,学生网上互评。

    我评了十篇文章,五篇版面混乱,连图都是随便在草稿纸上画出来,然后手机拍照放图片的。

    这样的态度实在是令人作呕。

    小组演讲的时候,我的组员都想着如何抱大腿去了,对于学到的东西一问三不知。到最后都是我一个人挑灯夜战做PPT,他们还反过来嘲讽我说“你干嘛要做的这么认真,水过去不就好了。

    不知“开放”为何物,不知“自主思考”是什么,一面说着要努力学习做事,另一面有觉得“认真你就输了”

    以前总是做个海报,手抄报作品就把我折腾个要死要活,开放性的课题作业,也不过是拖到最后到处走走吃吃拍拍然后回去网上模板一把抄。最后总是和别人一样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不会有任何处分。

    以前初中的辩论赛也是,班级辩论,给个题目,两边拿着的材料,都是百度下来的,然后照本宣科,毫无意义。

    而我最担心的是,倘若有一次我花了很多心思,原创一篇论文表达我的想法的时候,会被说成是傻逼。

    为了不变成傻逼,我们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4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沉睡的人正在苏醒。

    而装睡的人还在装睡。

    这不妨是一件好事。虽说清华附小的家长个个神通广大,家庭教育做得好,但从现在科技水平的客观因素来看,我们和他们确实现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看不完的公开课,做不完的笔记,刷不完的各种Live,永无止境的搜索引擎,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同样是正在苏醒的人。

    反过来想,现在的小学教育已经是另外一番气象,倘若我们再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态度和观念去对待每一次创新的训练机会的时候,必定会被这个世界甩出去。

    知道为什么本科学一样的知识,985的学生总是更受青睐吗?

    这不是歧视,而是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接受的是更高维度思维的教育,醒得也会比更多无知者更早一点。

    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但是有没有醒过来,是另外一回事。

    当知识的壁垒逐渐被打破,通往高层的通道可能意味着越来越窄。

    毕竟知识可以查,技术也可以学,而真正的勤奋,是保持清醒地头脑思考。

    学与思的问题,两千年前孔子就讨论过。

    现在,似乎是思更重要一点。

    「人虽生而平等,而之后的差距在于思与不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05c23848d3f: 作者说到了我的心坎,有时真的为了不变成别人眼中的傻逼,自己选择了做沉默的大多数,自己常常告诉自己不用太在意,而我总是最终选择了装睡……
        605c23848d3f: @极旦仔 不尽然吧?
        605c23848d3f: @迷鹿呓语 但那真的就是所谓真性情么?
        极旦仔: @迷鹿呓语 嗯,我觉得不管怎样,小学生认真做一个课题研究多少都能体现出一种我们一直以来缺失的真性情。
        希望可以持续讨论~😊

      本文标题:小学生遇见了“苏轼”,我们又遇见过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tn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