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碎娃
很多人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一个人如果经常怀旧,那就是老了,至少是心态老了,这话我很赞同。近年来我就经常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70后的记忆》《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乾县时令特色饮食》《乾县民间风俗》(包括节庆、婚丧、娱乐活动)等等,莫不是想从中寻找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想对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一个回顾、总结和梳理。在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和村子里的小伙伴玩耍嬉戏的情景。
春天,我们一起去勾榆钱钱、洋槐花,去地里挖荠荠菜,回家让妈妈蒸疙瘩菜吃。开春后的土地,踩上去软绵绵的,非常的舒服,我们在田地里喊着跑着,开心极了。我们用梧桐花蒂做成串珠,扮做鲁智深,一副大师的模样。我们一起桑叶摘养蚕,为了养好蚕宝宝,甚至连韭菜都不敢吃,据说吃了韭菜就会把蚕宝宝熏死。
夏天,我们一起在麦场里学骑自行车,一起去生产队的园子里偷桃子,一起去地里拾麦子,一起去大渠水里耍水……拾来的麦子被当做勤工俭学的成果交给学校了。有人说最后都被老师换的吃西瓜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耍水的时候,他们都学会了狗刨式的游泳,就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渠岸上不敢下水,所以现在还是一个旱鸭子。
秋天,那时是放秋忙假的,但是我们要和父母亲去地里去劳动。晚上回到家里,先写一会儿作业,还要加班剥玉米,那样的生活节奏简直是痛苦至极的。掰玉米时,玉米叶子刷在人的脸上,火辣辣的疼;抱玉米杆时,那玉米杆湿重湿重的,每一次都是一次垂死挣扎。一块地里的所有玉米杆要一捆一捆从地里抱出来,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一上午下来腰简直都直不起来了,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连饭都不想吃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简直累成了狗。当然抱玉米杆和挖玉米杆,不能相提并论。挖玉米杆一个上午下来,那肯定要磨出血泡的。那是一种钻心的疼。剥玉米时,最恐怖的是经常会碰到玉米虫子,白白嫩嫩的。当然,剥玉米时的玉米丝线可以用来做老生的胡须,这也是一种乐趣。
冬天,现在的小孩子认为冬天最美的事就是在雪地里堆雪球、打雪仗,可以疯玩。但是,我们那时真不盼望冬天,冬天太遭罪了。虽说穿着棉衣棉鞋,带着棉帽子(火车头帽子)、棉耳套、棉通袖,但是还难以抵御凛冽的西北风。经常有孩子会冻了手、冻了脚,手冻得咧开了口子,有些倒是没有裂开口子,却肿得让人害怕,现在都不敢想那种情景。脚冻了以后倒不是疼,是一阵一阵挠心的痒。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脚冻得不行的时候也顾不得老师批评,就使劲的跺几下脚,结果一个人跺起来,就会引发全教室的都跺起来,被老师骂是肯定的。老师骂过之后,也会很宽容的让孩子们统一行动,跺一会儿,后边不准再跺,影响课堂秩序。最好的取暖方式是在下课的时候,找一个向阳的墙角处挤暖暖。那是还是一天三晌,早晨六点到校,中午10点到校,下午2点到校。早晨来校有点早,黑马古董的,还冷的要命。于是,有男生就点燃了堆放在地头玉米杆烤火,刚开始感觉挺舒服的。烤到火快熄灭的时候,你再赶路,就会发觉比烤火之前更冷了。
那时候一个村子里的人们都非常的熟稔,说句夸张的话,几个好伙伴每家栽几棵树,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树,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因为经常去,有时候在朋友家找东西比在自己家都顺手。经常会因为玩或者写作业耽搁了时间,午饭就在同学家里吃一顿,那时候人们的说法已经是“不管吃好吃怀一定要吃饱,可不能饿肚子”。午饭不回家,家长一般是不管的,至多是晚上回家问问,晚上那必须回家。
那时候,人们的时间观念也不强,小孩子根本就没有手表,表达时间的词语大多跟太阳有关系,快晌午(正午)了、半晌午、后晌午。放学路上,是我们玩耍的最好时机,我们在这里拍烟盒、打苞米、怼鸡、玩玻璃球,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回家太晚是要被父母骂的。怎么办,有人想出一个好办法,看房顶的烟囱还有没有冒烟,就能知道家里饭有没有做好。在饭做好的时候,回到家时最好的时机。于是在路上玩的时候,就会时不时地看看自家屋顶的炊烟,看到自家屋顶那袅袅的炊烟,就说明还可以玩一会儿;没有了炊烟,要么是家里没人,要么是饭早就熟了,这两种情况都是比较麻烦的。不过,也不十分要紧,饭肯定是安排在被别人家了,写字吗趴在门墩石上就可以完成。
现在城里的孩子,一放学就有很多的父母在校门口等候着,一出校门就被小车、电动车或者自行车接回了家里,害怕孩子在路上玩耍耽搁时间,害怕孩子在路上遇到坏人,害怕孩子在路上发生危险。上学的时候同样是专车接送,节省了的路上的时间还可以用来学习、休息。这一切都计算的都是那么的精准,但是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安排对于孩子而言则少了街头趣闻,少了观察和积累,少了生活的情怀和情趣。
进了单元,好一点的能知道对门的人叫张三李四,干什么的,再熟稔的彼此之间相互之间有个照应,老家拿来了新鲜菜蔬,能够互相送一些;不好的,住了几年也不知道人家姓什名谁。彼此之间出门碰上了,最多少相互之间笑一下。有很多邻里间住了一年半载,彼此都还连面都没有见过。以前以为这是笑话,现在却深信不疑。农村人的那句“远亲不如近邻”,在城市里几乎不管用。城市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尊重别人的隐私,尽量的不去打扰工作性质不同、生活作息时间不同、性格爱好不同的邻里。城市里生活的时间长了,我们在看任何陌生人的时候,都带有一种戒备心理、防备心理,包括本应该非常熟悉、甚至与关系要好的邻里。城市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自我保护,躲进家门成一统,学会了各扫门前雪。其实,现在都不用各扫门前雪,有物业公司打扫。只不过,我们在学会了不打扰别人的同时,也疏远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回到那个装了双层防盗门的家里,这就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城堡。家装很精致,精致的家装让人有点到了宾馆的感觉。木地板很干净,干净得让人不忍心下脚。床铺很整齐,整齐得让人不敢去坐,生怕在床单上留下难以清除的褶皱。书房永远是那样的整齐,整齐的让我们怀疑那书架上的书只是用来给别人看的,是用来做样子的。因为你很难想象,每次读完书之后,我们都有时间和精力把书摆放的那样整齐。
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忙碌。工作的、学习的,各有各的事情。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大量的作业。家长有各种各样的应酬,要忙着吃饭喝酒、洗澡泡脚、打牌K歌,要跟不同的人沟通交流,煲电话粥。晚上十点左右,大家都还在奋力拼搏,那真的是你死我活的拼杀。每个人都喊累,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理解,每个人都心力憔悴。即使偶尔有了闲暇时间,也是你拿你的手机,我看我的电视,每一个人都一个独立的世界,彼此很少相互干扰,他们说这是社会的进步。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城里人而言,尤其是中老年人,城市、小区只是一个居住地而已,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故乡还是那个曾经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那个自己被称作狗蛋、二毛的小村子,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就像我现在还有足够的印象来充实我的回忆,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孩子还回忆往事的时候,还有没有故乡可以追寻。因为毕竟,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乾县城里的某一个小区,只是一个居住地。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这里则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但是这里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不太真实的美丽。
她对这个地方没有 太多的感情,太多的记忆。犹如那个她曾经生活了五年的学校一样,对于那段生活她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因为这一切都不是考试内容,这一切都是别人,而别人和她的生活是没有关系的。也许他们是对的,当今社会生活的节奏太快了,一味地记住所有的东西是不现实的。要学会忘记,这样可以让自己随时都能够轻松上阵。但是,不能所有的东西都忘记,没有往事的童年真的是不好玩的。也许,有时候,不是孩子忘记了,而是因为成长的路上他们走得太匆忙,因为生活本身就没有给孩子们记住的时间和机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就缺失了可以像我们一样回忆的故乡。
所以,我真的希望能够给成长中的孩子多一些时间和机会感受阳光,感受生活,不要让他们的晚年没有故乡可以寻找,可以回忆。
乾州碎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