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时代周刊谈写作读书
从大师级小说里看到的精品小说写作方法——粗说《红与黑》

从大师级小说里看到的精品小说写作方法——粗说《红与黑》

作者: 叶人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18:56 被阅读213次

(一)

在正式谈我从这本书里看到和学到的东西之前,先借用一些权威的评论简短地肯定一下这部巨著的伟大:

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美国教授费迪曼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尔基

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外国文学史》

《红与黑》讲述的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各种机缘而进入上层社会,又最终走上断头台的故事。于连是木匠的儿子,因为精通拉丁语和《圣经》而进入市长家成为家庭教师,并在此时与市长夫人产生情事,事情败露后逃到神学院。因神父推荐进入巴黎为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其间又与侯爵女儿发生私情。正在于连得志之时却又陷入一场教会阴谋而最终被送上断头台。

作为小说写作初学者,在读这本书时我的角度本能的倾向于从中总结学习经典著作的写作方法,仅为个人学习的认知总结:

(二)

1.好的故事

读完《红与黑》,首先被它讲述的故事震撼,忍不住搜索得知它的故事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而伟大的作家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文笔把它创造成了经典之作。

那么怎样的故事叫好的故事呢?

如果那个《法院新闻》登载死刑案件不经加工的话,顶多也就是众多历史洪流中不起眼的小事,而当他被一个作家发现,那它就能成为不错的原料和素材——司汤达还有好多没写完的故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原料素材。比如我很喜欢的那篇《箱子和鬼》。

那司汤达是怎样把这个不错的素材讲成一个好的故事的呢?我觉得整体的布局结构是很重要的,借助内外因推动情节发展来进行分析,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第一、二阶段 第三阶段

译本小说共分上下两卷,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来进行讲述,因此我将其按于连一生的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主要为背景介绍,将于连及其所处的周围人、事和环境做了介绍。在于连的聪明才智足够被赏识,个人野心的内驱力足够强大,外部条件发展够充分之后,市长需要一位优秀的家庭教师做“门面”这样一个机会到来,便实现了于连触动上层社会机关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顺承第一阶段,职务之便,以及于连丰富的学识和独特气质使其俘获了德.雷那尔夫人的芳心,俩人也事实上有了情事。事情发展至此肯定让人不服气啊,一个才华横溢,一个美丽优雅,虽然是在一起了但有违常伦的,必定是会出事的,所以他们的情敌们合谋向市长揭发,于连被推上了人生第二个转折的过渡阶段——贝桑松神学院。在那里,于连再一次凭借自身博学再次获得了神父的关照,并为其接触巴黎贵族阶层起了关键助推;

第三阶段,也是全书的下卷,占全书的大半。与上同理,职位的便利的外因以及于连的聪明才智使其获得了侯爵的赏识以及马蒂尔德的爱慕,马蒂尔德甚至怀上了于连的孩子。同样因为“坏人”作祟,于连在冲动之下走进了教会的阴谋,最终死于断头台。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故事的发展结构清晰又环环相扣,故事的每一次推进(也是主人公人生的每一次转折)都是在内在准备足够充分和外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上一个刚好的机会或者触发转折的事件,故事情节便向浪潮一样被一步步推向高潮。

总之,想写好一个故事,无外乎掌握内因和外因相互助推的关系——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起基础作用,机遇/转折创造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清晰的讲述,那么,一分不错的原料素材就可能变成一个好的故事了。

(2)经典/精品

可是一个好的故事离成为精品和经典到底有多远呢?我想大概还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吧。

比如画素描,能写出一个好的故事最多就相当于你在作画时能准确的打好物体的形,但它离“传神”甚至成为杰出的艺术品而言,还有相当漫长的步骤。

首先是主题。我们都知道,无论你写的是什么,你的文字里一定要体现出你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或主张,一个没有主旨和思想的故事也终究成不了好文,更谈不上成为好书。

司汤达被称为西欧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家,从小崇尚自由平等的思想的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天主教会。其代表作《红与黑》更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正是在所要反映的这样一个主题之下,以于连的两次恋爱为主要线索的故事并不仅仅是爱情小说,而是具有了更深远广阔的意义。这一点在巨著《红楼梦》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其次是时代背景。一部值得人们传颂研究的伟大作品除了故事本身外,就是其所反映出的某个时代的特征,成为人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有利途径。司汤达由信奉伏尔泰的外祖父教养成人,自小熟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他自己也曾参加过拿破仑的军队征战。而《红与黑》正是以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失败为时代背景写下的,"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再次就是作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学才华了。司汤达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尤其擅长人物心理分析,他还曾立志做一个“人类灵魂的观察者”。同时,其文笔的凝练和刻画的准确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红与黑》中你随便翻看哪一段对于连矛盾性格和复杂心理的描写都能得到佐证。

例如:

于连呆住了。

“这就是所谓通奸!”他心里暗想道,“难道那些极端狡诈的神父们可能是……正确的吗?这些人自己劣迹累累,难道还能懂得别人不懂的真正罪行理论吗?太奇怪啦!……”

……

“这个天分极好的女人,因为认识了我,才会到如此悲惨的地步。”他(于连)心中想道。

“时间过得很快。我能为她做些什么呢?应该做出决断。我现在已不足道。……”

“我要是扔下她不管,她会将所有真相全部告诉他(市长)……”


PS:行文至此,自评还处于写作“打形”的起步阶段。谨以此文自勉!

相关文章

  • 从大师级小说里看到的精品小说写作方法——粗说《红与黑》

    (一) 在正式谈我从这本书里看到和学到的东西之前,先借用一些权威的评论简短地肯定一下这部巨著的伟大: 司汤达的《红...

  • 我追网络小说

    《追网络小说》 有人追星,有人追剧,而我也赶时髦,我追网络小说。最近在七猫精品小说里追一部小说。可...

  • 第一个长篇小说随记1

    看了几本小说写作技巧,别的写作方法没学会,独一个几乎每本书中都提到的问题,记得十分清楚。那就是无论是大师级还是老作...

  • 献给幸福的少数人——司汤达《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自出版至今已有一个半多世纪之久,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从《红与黑》...

  • 红与黑与《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红...

  • 荐书 |《红与黑》——司汤达|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所作的长篇小说,于1830年首次出版。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

  • 如何让写作变成一个好的故事或是剧本?

    那些精品小说,讲故事的作家,他们对从哪里开始仅有一知半解,是他们耗费一生的辛劳写作,才有现在的成就。要想熟练...

  • 读微信读书分享

    这是我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看到我的书架的读书分类汇总结果如上:个人成长78本,经济理解16本,医学健康10本,精品小说...

  • 2021-01-30

    今天读《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在法国,长篇小说大师级作家很多,比如:巴尔扎克、福拜楼、雨果……而短篇小说大师级作家...

  • 每天读点故事破解版

    每天读点故事是一款强大的小说APP,提供小说、魔剧、读点FM等等资源。网罗全网精品小说故事资源,实时更新,更人性化...

网友评论

  • 米花雪豆:好强,特别是那个思维导图,佩服得五体投地😘
    叶人儿:@米花雪豆 思维导图软件挺多的,我现在用Mindjet
    米花雪豆: @叶人儿 我还不会画,不知道什么软件画的,我要好好学习😁
    叶人儿:其实那个也不是很难的,我也就用基础的做做

本文标题:从大师级小说里看到的精品小说写作方法——粗说《红与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xt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