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文学空间散文
《最美是家乡——繁峙人文地理通识》成书记

《最美是家乡——繁峙人文地理通识》成书记

作者: 笑对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22-04-03 12:44 被阅读0次

2022年3月,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最美是家乡——繁峙人文地理通识》出版了。昨天拿到书的那一刻,很激动,也很感慨。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牺牲了寒暑假,几次大易其稿,终于做成了这件事。

2020年底,快放寒假了,海娟和我聊天,说“咱们出本书吧”。我欣然同意,把想法与校长说了后,校长说:“出一本介绍繁峙的书吧,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让我们的学生也了解了解自己的家乡,我全力支持你们。”之后,校长给了我一本小册子,那本小册子是我县德高望重的李鸿儒先生编写的,也是介绍繁峙的,只是特别简单且年代有些久远了。校长说,李鸿儒老先生想做却没有做成这件事,你们把它做成吧。

校长的话让我顿觉任务艰巨,能否完成心里没底。但我是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也是个只重过程不问结果的人。于是,2021年春季开学后,我和海娟就书的整体架构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以《繁峙县志》为框架模板,从我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教育等方面来编写。有了大体思路,需要确定编写人员。我按照专业特长把团委可用的人都用上了,又加了林凤。

确定好人员,安排下任务后,开始收集资料。我们找了两版《繁峙县志》,又找了几大本《繁峙年鉴》,还有《经典繁峙》《光荣土地》《繁星闪耀》《繁峙方言俗语汇编》,以及几本《晋北民俗文化丛书》。一大堆书放在了团委办公室,老师们按照我给他们分配的任务各取所需。

团委的工作很忙,2021年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前前后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老师们又多是一线教师,编书的事情就搁置到了暑假。暑假一开始,我们用了一个星期先把校刊《教坛拾贝》的内容整理出来,送交了印刷公司。之后,一个假期,只觉炎热,不觉漫长。除了校长,没多少人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大家惊讶,放假了,你们还有多少事情?

是啊,假期是该休息的时候,我们却把假期用来做最难做的事情。我常常被我们自己感动,不计报酬,不问辛苦,满腔热情。但任何事情,光有热情不行,还得埋首去做。而只要去做,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手头的资料太过陈旧,《繁峙县志》是2013年出版的,时间过去了8年,除了山川河流和历史不变,其他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给学生展现的不仅是繁峙的历史,还有繁峙的发展。

我几乎动用了我所有的人脉,从各个局找资料。原工信局的俊海同学、安监局的志新同学、畜牧局的东胜同学、林业局的彩兴同学、原文化局的志文学生……他们给我提供了各自行业发展的最新资料。农业局、水利局、国土局、气象站,没有直接认识的人,便借助于朋友峥嵘、同事张璐、振翔的帮忙。同事金华也帮我们找来了原忻州市文化局田雷书记整理出的非遗资料。奋勇同学找来了一张行政区划图。再没有办法找到的资料,便请求校长帮忙。

校长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很多参考文献都是从校长办公室搬来的,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统统拋给校长,校长总能帮我们解决。

资料齐全了,编写的过程才开始。我给大家限定了时间,暑假结束前一定要把整体的初稿拿出来。老师们也很给力,及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所有的稿子拿过来之后,我和文秀便承担了其后主要的工作,当然,前期的编写我们也各自承担了一部分。

经济这一章,全是利用最新资料编写。一开始是海娟独自承担,最后感觉任务重,拿不下来,我又把丽亚和海霞加了进来,三人共同完成了一章。这一章自始至终都是较费劲的,我和文秀进行了大量修改,在山西教育出版社给回的核实稿件中,这一章满满的红与蓝,需要核实的内容特别多。我又一遍又一遍地与那些老同学电话联系,询问各个细节,说到最后,我也快成行家了。

地理这一章是编写最严谨的一章。一帆是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又极其认真,她引用《繁峙县志》时,发现了很多问题,拿不准的地方就与俊升不断讨论考证。她的稿大改了三次,老公在外地工作,暑假带孩子找老公,还带着婆婆,婆婆帮她看孩子,她写稿,每晚写到十二点。

林凤喜欢上网找资料,她找了很多网上的资料。她、我、文秀,我们三人共同编写了文化这章。这章内容庞杂,需要精选,林凤就她编写的部分也进行了大改。文秀的篇幅过长,让我删掉不少。每一个写文章的人都很珍惜自己的文字,我的要求又颇严格,大删大减的时候,文秀都说,“师姐,你看着办吧。”看得出他内心的不舍。但我需从整本书的结构安排考虑,没办法,只能这样。

整整一个暑假,我们没有休息过一天,怡静有事出门,还得提前把资料带好,在我规定的时间里给我交稿。

秋季一开学,我就与山西教育出版社联系,我们很快签订了出版合同。把初稿和所有参考书籍(出版社审核内容用)交付出版社之后,又开始了忙碌的教学工作。中间时不时与出版社编辑就书的整体设计和章节题目等进行讨论。

赛假来临前夕,王媛编辑给我发来了需要核实和修改的内容。每章每节都有,打开电脑,数不清的红蓝标注。我们第一感觉就是:到底是专业的,看得真细。

2021年的寒假,我们又开始加班。这次我只吩咐了几个人,一帆和林凤还是就自己编写的内容核实,其余的全部由我和文秀来弄,怡静负责最后通篇校稿。我和文秀年前忙到腊月二十八,年后怡静和我从正月初六又弄到正月初八。再一次把稿子交给出版社时,对大家心有歉意。好不容易等来的一个寒假,又让我剥夺了。

这期间,我与文秀还闹过点儿不愉快。教育出版社编辑给我们发来的需要核实和修改的内容中,有一条是关于文秀编写的文物古迹分类的。我认为编辑的修改意见比较合理,文秀却不认同,我又找了教历史的卫平老师,让他就这个问题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给个意见。卫平的意见和编辑的意见大致相同。我便主张这样来改。但文秀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赌气说了句:“师姐,我做不了了,你找别人做吧。”文秀的话很让我伤心,眼泪差点儿流出来。我说,“我们既然做这个事,就要尽最大能力做好。别人提出了意见,就证明我们有问题。有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不一定完全照别人的意见来,但我们必须认真考虑。”

我的话让文秀的情绪平静了下来,他不好意思地向我道了歉,并说这些文字是他的心血,他事先查阅过很多资料,这样大改他心里不舒服。这一点我非常理解,我也是喜欢写文章的人,也不喜欢自己的文字被别人大改。但我们做的是教材,是需要给一批又一批学生看的,不能有丁点儿问题。最终由我定稿,文秀电脑操作,把整个分类顺序又进行了调整。

现在想想真是不易,别人都在忙着过年,我却把人家拴到学校加班。没有怨言,不要报酬。凭的是什么?是我们对工作的热爱,是我们对彼此的敬重。我们这个团队,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我很庆幸我作为他们的队长,能够领着他们一起向前。

成书的过程中,还有点点滴滴的事。在时代楷模那一节里,我们选了县医院两位援鄂护士的故事。感谢县医院住院部的小英大夫,帮我联系到了两位当事人。

图片的提供,归功于魏老师,大多是他本人之作。有部分图片由繁峙摄影协会张毓璧、高巨文老师提供,感谢他们!

在出版社最终定稿即将印刷之时,我又与编辑联系,让她给我发来了A4纸打印的散装定稿。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整本书的通篇校对。这一次,校长也参与了我们的校对工作。仅两天时间,我们就把二十万字的稿件校对完毕。

昨天开会间隙,接到电话,书已送到。中午从会场一出来,直奔学校,和校长拆开一包。书上红红的封面仿若我们那颗跳动的心,印在书上的不只是我们的名字,字里行间映照的是我们努力的灵魂。希望我们留给繁峙籍学子的不只是家乡的知识和文化,更有一份爱家乡念家乡的深情厚义。

相关文章

  • 《最美是家乡——繁峙人文地理通识》成书记

    2022年3月,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最美是家乡——繁峙人文地理通识》出版了。昨天拿到书的那一刻,很激动,也很感慨。...

  • 我的家乡最美|山西繁峙

    记故乡的元宵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轻轻读着欧阳...

  • 什么是通识?

    就是能打通学科的藩篱,披沙拣金,不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不是你去臣服于别人的观点,而是让书里的观点为...

  • 海峡是一面亮亮的镜子,宁波在这头高雄在那头

    因为韩国瑜而关注到高雄,才发现和我家乡宁波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从人文地理经济方面做个简单论证。 人文地理 ...

  • 最美是家乡

    老家在金神镇包圩村,金神到香铺的公路中间,有一条伸入圩心的乡村水泥路,俗称中心路(连通包圩村和双闸村的一条道路,现...

  • 最美是家乡

    天高云淡风轻扬,景美境佳花果香。 在我心中她最美,好山好水好家乡。

  • 最美是家乡

    我的家乡是中国长寿之乡——河南夏邑,夏邑古称栗邑,简称栗,素有“中国孔祖之地”之称。 我爱我的家乡,这里环境优美,...

  • 最美是家乡

    乡愁是风筝那长长的线, 一头是我, 一头是我的家乡我的亲人。 儿时种下的树,如今早已高耸入云了。(图一) 层层叠翠...

  • 最美是家乡

    写下这个标题,就不禁一笑。刚刚才吐槽过景区的过度商业,骂了庙院离谱的香火钱,依然满眼笑意的写下了这句话。 有什么办...

  • 什么是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 编辑:Carina、晓萌 一、通识教育发展史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苏格拉底等希腊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美是家乡——繁峙人文地理通识》成书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zx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