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6
1.“双减”改革的战略目标
“双减”政策是今年7月24日国务院党中央下发的文件,指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先生12月5号在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在线论坛上这样说,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缓解焦虑);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2018年以来,习总书记三次谈到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振聋发聩,让我们教育工作者警醒:
2018年9月,“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不对,但又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2021年3月,“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就是不合格的。”2021年5月,“义务教育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功利化和短视化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所以,呼唤学校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全面修复教育生态(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孩子,睡眠的意义重大)。“双减”在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让教育回归初心,释放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双减之下,教师围绕7个方面作出改变和努力
我们教师要作出哪些改变和努力呢?
转变教育观念。双减最大的痛点难点考验是育人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双减能否落地,能否有实质性收效的关键。教师应该树立哪些全新的教育观呢?我认为首先要摒弃打时间仗,拼命刷题,一味应试的观念,树立尊重规律,回归本真,注重常识以人为本的观念,其次要抛弃唯分数是从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树立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观念,再次要放弃大一统,只见高个,只有优生的观念树立,没有差异就没有教育,没有差生只有差别,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的观念。同时要唾弃减负就是躺平,减负等于减责的观念,树立减负不减质,负担减下去,素质提上来的观念。
提高备课实效。不打无准备之仗,不上无准备之课,双减之下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既会学又学会,教师的备课,尤为重要,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助力减负,教师备课要做到“四有”,眼中有人、手中有书、心中有情、胸中有识;教师备课还要做到“五个读懂”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习题、读懂学生、读懂自己。备课的四层境界是:写在本上、写在书上、写在心上、写在纸上。前两个层次是教教材,第三个层次是用教材教,最后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互为印证。
构筑理想课堂。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的生命场,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才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给出质量呢?学得会、学得足、学得好,我觉得教师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质疑,提倡小先生制,支持学生教学生,以学生带学生创新课堂模式,为学生进入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创造氛围和条件,实现由教知识到教方法,由学会知识到运用知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由教师强求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研发卓越课程。课程是落实“双减”的核心和基础。课程决定了校园的颜色,是黑白两色还是丰富多彩;课程决定了校园的生活,是枯燥无味还是充满生命活力;课程还决定了学校的品位,是急功近利还是志趣高雅。没有个性化的课程,就没有个性化的教育。依据国家教材生成相应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特色课程微课程,应该是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位教师需要作出的探索与尝试。
改革作业设计。作业的质量是双减的关键变量。以往我们只是一味注重让学生刷题练题做题,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增强作业的针对性,用心地备题,细心的选题,精心的进行作业设计,少布置重复性的作业,多布置一些量少至高以1挡10的作业,少布置机械的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布置一些分层的弹性的和个性化的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作业设计要想科学有效,就需要精心布置分层、个性化、实践性的作业。布置探究性的作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布置创新性的作业,引导学生乐思善学。
推进社团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没有学生喜欢的教育。双减下学生在校的时间延长,如果只靠讲知识,写作业打发在校的时光,既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又给他们带来厌学弃学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课后服务,设计出门类齐全,涵盖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的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够认识自己,看得起自己,这是让他们爱上学习的理由,从而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改变评价方式。学生天性不同,禀赋各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过人之处。适应双检要求,教师就应该有勇气破除分数唯一的评价标准,坚持多一把尺子评价多一些标准评价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多维的评价,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加以客观的评价,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阳光自信抬起头来走路。
3.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家长
“双减”政策,不仅是朝向社会、学校、教师,还包括父母们。那么,作为父母该在哪些方面着力?“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热爱是最大的内驱力”“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等理念我们是否认同?
张志勇院长说,双减推进了家庭教育改革:一是呼唤科学的家庭教育,需要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明确家庭教育定位(品德和习惯的养成),懂得家庭教育特点(耳濡目染润物无声),提高家庭教育素养(读书学习)。
二是呼唤美好的家庭建设:推进5个家庭建设——爱的家庭,道德的家庭,安全的家庭,学习的家庭,自由民主的家庭。关于安全的家庭,主要是指父母要能发现调整控制自己的坏情绪,(要微笑,不要咆哮)北京的史家小学做了一个关于远离亲子坏情绪方面的课题,孩子们自编自导10个亲子情景剧,绘制了100多幅漫画,表达心声,特别受益。
三是呼唤温馨的家庭生活。呼唤五种生活:劳动的生活,阅读的生活,体育的生活,自然探索的生活,社会实践的生活。生活是孩子们智慧的源泉,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就是打通积累经验。
四是呼唤和谐的家校协同,5个协同:教育理念(育人)、教育方式(平等尊重)、学业安排、习惯养成、亲子教育。
我从林忠玲老师、汤玫老师的文章中受到一点启发。首先明确我们要培养幸福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有不同于别人的生命气质与才华,不能只盯着“成绩”这唯一的评价标准。父母要学会“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并积极回应和鼓励,孩子一定会顺着你的意愿越来越好。
培优为主,补短为辅。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在优势学科深入钻研,获得成就感,有“我很棒”的成功体验,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其他方面也不能太差,从内生发力量,带动薄弱学科的进步。我喜欢的一句话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获得进步,是幸福的开端,也是获得更大成就的动力。
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爱好。培养一门爱好,尤其是艺体兴趣,是提升生命质量的最佳途径。每个家长都要用心呵护孩子的“爱好”,不管孩子喜欢做什么,只要没有妨碍他人,不损害环境,都要给予大力支持,也许这样就帮助孩子形成一生的爱好。
其次,帮孩子养成读写习惯。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阅读,孩子的读书习惯需要父母花时间培养,比如睡前故事、亲子共读、父母指导阅读等,坚持下来,一直到孩子真正爱上读书、会读书。陪孩子读书需要有耐心,不是读一天、一个月,可能需要一年、两年或更长时间。帮助孩子爱上阅读,还要设法让孩子爱上书写。读写结合,将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不一样。这里,微信文章中读到高子阳老师的文章《我给学生朗读18年了》中,提到的除了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之外,还推荐了一本书《为爱朗读》,是一个美国人与孩子坚持阅读3218天的故事,特受触动,真是感叹于这一对父女的读书马拉松中的爱笃定温暖力量,我们工作室里就有这样一对母女是我们学习得榜样,她们是赵平香老师和她女儿的阅读打卡故事。上次线上故事分享时,我了解到2017年6月5日第一次录制声音故事,坚持了1500天,四年五个月十八天。想想就能知道,孩子已经从坚持阅读到习惯阅读享受阅读,最终到终身阅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作为父母,我们把培养幸福的孩子作为终极目标,坚信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素质比分数更重要,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林忠玲老师说,双减背景下,家长要做到四增,一增:增加伙伴关系的亲密度。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们做到“三个别”。一是别无休止的唠叨,因为父母苛求式的唠叨和数落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二是别让陪伴的时间缩水。陪伴孩子的投资是有价值的投资,亲子关系是要用时间来维持的。三是别给孩子反向的示范。
二增:增加亲子阅读的饱和度。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书读得多的孩子,眼中自然有光,生命的气息也会与众不同。“双减”可能会少了书面的家庭作业,但绝不会少掉了大量的整本书阅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阶梯性有营养的阅读,可以积淀应对未来甚至终身的素养。世界经合组织有一项研究报告认为: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当下教育及今后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阅读是父母帮助孩子成长、自己不断成长最廉价、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
三增:增加日常生活的体验度。接受教育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当下和未来更好的生活。因此新教育提倡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孩子学会生活,主体责任不在学校,而是家庭。有质量的家庭教育,需要在育人目标上回归生活本位。
让孩子回到生活,不仅是适应未来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对中高考的需要。浙江省宁波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这样的: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四个栏目:(1)家乡风味。如宁波汤圆、红膏咸蟹……(2)家乡风光。如四明山、东钱湖……(3)家乡风俗。如闹元宵、过端午……(4)家乡风尚。如全民健身、垃圾分类……请自拟题目,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投稿。
这道作文题主要就是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程度,只有亲身尝过、看过、玩过的学生,才能写得出生动的画面和深切的感受。“双减”实施后,父母们应该帮助孩子更真切地迈进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门,充分融入其中,感受日常生活浓烈的烟火气息。
四增:增加艺术修养的感受度。有人说,艺术是心灵的避难所。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
人生的确是一场长跑,有远见力的父母,不会只看到“起跑线”和“终点线”,而是整个途中的每一处风景。其实,就算“双减”了,很多家长依然不会放弃对孩子的完美期盼,焦虑更甚。与其满腹抱怨,紧逼孩子,不如先从我们自己拼起,让“拼爹妈”更有含金量,孩子也会走得更稳、更远。
双减”下的思考,很必要;思考后的行动,是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