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摘抄:
有一次,有位漂亮的女士坐在查理身边,问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而且不幸的是,这位女士非要查理用一个词来回答。他当时准备了一通几小时的长篇大论,但是女士强迫他用一个词概括,于是他说他很“理性”。
理性、客观,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几乎在职场中时时刻刻都能听到。然而,知道、明白,未必能够做到!真的能做到的有多少?
理性,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具备的一种思维。客观,是主观意识之外的,不依赖精神存在,不以人意志而转移。
与之相反的是,感性、主观。
我这些年来,在生活工作中,感性、主观占据了太大的比例。看待一个人、一件事,往往没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因为看不惯一个人,全面否定他做的事;因为想得到一样东西,夸大它的优点……买房、投资无一不是。现在想想自己在之前买房的经历,真的是后怕,没有亲临现场去考察,没有客观理性的判断,仅凭几张图片就快速下决定,完全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客观的评测过程,说是任性,但我那是因为“有钱的任性”,我是“愚昧的任性”。
对工作中的对待人也是一样。我之前过度的把与人的交往划归为“缘”,话不投机半句多,怎么看这个人都不顺眼,他做的事讲的话都认为是错的。相反,一旦遇到感觉“有缘”的,就立刻抱以好感,投以信任,很容易成为初见之欢的朋友,这也是不客观不理性的,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了解过程,接触过程,主观的认定“这人不错,值得交”,也为后来出现的一些“朋友危机”埋下了隐患。
我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不客观,感性。
深一步反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除了“天生爱行动”的多动症,还有什么深一层次的原因?应该还有心理的虚荣心作祟,急于求成、好大喜功,寻求在他人面前的成就感和沾沾自喜感,最终获得存在感。这让我的主观意识占据了整个对问题的理智分析,完全处于一种“我只相信我想相信的”,我的所有理智,都是按照我主观意识认可的理智,那些与我主观意识排斥的所有客观事实,都被我选择性忽略了。所以,必须完全开放大脑,要具备极度开放思维,不带有任何色彩的评判一件事、一个人,做到真正的客观、理性。
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的反省”,在《穷查理宝典》书中引用了爱因斯坦说的,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好奇、专注、毅力和自省”,他说的自省就是“摧毁自己最热爱、最辛苦才得到的观念”,我也有我多年来巩固的治学思维和处事哲学,形成了我独立的一套行为观念。在工作、生活上的小成绩让我加深了对自己固有认知的信心,但是我恰恰忽略了过去成功中的偶然因素,是什么让我成为了今天这样?除了自以为傲的勤劳、阶段性专注,还有时代的机遇、行业的红利、政策的支持……等等,决不是我之前认为的功劳就是我一个人的,是存在着很多很多“偶然”、“巧合”的运气成分的。
因此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个人阶段的成长,原有的一些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重新解构。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推翻之前的系统结论很困难,在实际的行动中纠正就更困难,这里需要一个时间,所以,在新的思维模型没有完全搭建好(也许这正是终生学习的过程)之前,我告诉自己必须回归简单,达到最大程度的理性、客观。
查理芒格:如果必须用一个词来描述我人生的成功,那就是“理性”。《穷查理宝典》读后感(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