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合于道。
去年,我在二中给全区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是一节习作评改课。
因为不熟悉学生的情况,我提前把要评改的作文传给了学生,让他们随意在文中提出修改意见。第二天讲课前,我提前20分钟与学生见面,收起他们的修改意见,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共性问题,修改自己的教学内容。
因为有了学生课前的"先学",就有了我对学生困惑的准确把握。有了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把握,就有了对课堂的从容驾驭。正因为有了课前临时的修改和有针对性的预设,才有了课堂当中的悬念和波澜,使课堂中的某些环节有了出人预料的效果甚至有了让人惊心动魄的时刻。
有人说,这节课很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发言!
有人说这节课很精彩,学生们改的都很深刻!
有人说这节课很有味道,改得有方法,品的有门道。
我说 课堂本来就是属于学生的,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研究,小组交流,扩大眼界……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所以要按照学生需要来设计教学的内容。有时候,有的教师的教学是讲给自己的,讲的是自已猜想的学生之惑。
符合学生的实际,课堂才能落地一一为学而教,教才有效,合乎这个规律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每个学生都要有发言的机会,站起来就说,说不好也要练着说。还可以在小组里先练说。不会说的,先学着别人说。让学生的"说"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思考一一表达(说写做)是学生获得能力的规律,合于这个规律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所以,精彩应当是属于学生的。学生的精彩,一定是来自他们对自身的超越,而绝不是对老师的肤浅应和。
先学,能捕捉学生的痛点;后教,能做到精准地点拨。引领学生从“不会"到“会",是课堂的任务,针对学生"痛点"的设计,是有效的设计。先学后教,可以让学生从课前到课后,实现了一次跨越。合于这个规律,往往就可以创造一堂好课。
教师的导,就是联起学生的"惑",梳理学生的"得",升华学生的"悟"。教师要讲,但一定要把讲设计成精致的微型讲座。教师的导,就是为了学生练得更多,练得更透,练得更好。把握好做教师的尺度,才算明白了什么是为学生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