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星教师,作者:袁帅
评价就像是指路牌,引导着教育去往心仪的远方。随着教育改革,评价将朝向正面的儿童立场、社会与生活问题解决、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这样的评价如何在日常的教育中实现,今天我们一起共读袁帅老师对自己成长历程以及教育经验的分享,相信能找到一些一启发。
我是袁帅,来自青岛中学。
小时候,过年最怕串门,因为长辈们见到我之后,一定会问:“袁帅今年考得怎么样?第几名啊?哪门学科考得好?”因为学习并不优秀,所以我总会沉默或借机离开。
是的,我小时候很不喜欢纸笔考试,因为在那个时代,考试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每次串门的前半段,我会都会有一股淡淡的忧伤。
幸好,父母爱护有加,吃饭时总会吹嘘一下我在艺术、体育、家务等方面的特长和进步,这也为我驳回了一些颜面,最终开心地回家去。
一、那些没有标准的尴尬评价
我成绩不好是有原因的。
比如令人头疼的写作,我永远不知道老师的要求,也不清楚一篇好作文的标准。
每次当我自信地写好文章上交,并期待老师给与表扬的时候,反馈回来的,永远是——写得不错、写得还能更好、还可以更丰富一点,结构不够清晰、语言可以更生动一些,情节还可以更丰满……诸如此类的评语。
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
不错是哪里不错?
更好是指哪里可以更好?
怎样的结构才算清晰?
哪里需要生动丰满?得多生动丰满?
如果提前发布写作标准,我一定写得很好!
每当收到反馈,心理总有不爽。像极了女朋友说你错了,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的故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节丰满”这些词语,成为校园写作反馈的套话,写作变得不可捉摸,成为噩梦。
然而噩梦远不止于此,老师还常常亲切地对我们说:
卫生工作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作业能够再认真一点吗?
怎么就管不好班级纪律啊?
你要努力学习才能进步啊。
……
是啊,更好的卫生是什么标准?优质的作业什么标准?优质的纪律是什么样子?我已经够努力了,再努力是向哪里努力……
更有一次,老师指着我并不工整的字,对全班同学表扬说,袁帅这次书写有进步啊!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明明什么都没干,还获得了表扬,平时明明做了努力,却没有达成要求。
就这样,评价成为了整个童年的迷,也成为我进步努力的盲区。老师不肯说,学生搞不懂,一切全靠悟!
因此,当年我常常对同学们讲,如果这次语文考试,作文阅读我拿高分,请不要叫我学霸,请叫我赌神。
长大后做了老师,当我面对学生的时候,我和同事们开始犯难。
因为二十年的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城市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教育环境也因此发生变化,不仅朝向了孩子们学科分数,还朝向了人的多元与个性发展,以及更具综合性的挑战。
比如办一场画展、作一件艺术品、使用手机购物、使用APP准确到达城市的某个角落、分析某个社会事件、医院网上约号等。因为时代在进步,而教育评价却依然停滞不前,模糊不清,毫无头绪。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学工作中,我开始思考——
学校评价究竟如何实施?
又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新”发现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基于这份新的评价方案,我有以下发现:
❀ 评价朝向正面的儿童立场。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闪光和进步,挖掘可能性,明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
❀ 评价朝向社会与生活问题解决。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并给与评价,促使学生发现知识的诞生过程,学会工具使用,并利用学习原理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与家庭、学校、社会。
❀ 评价朝向专业化发展。依据学科、学段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阶段特点,对评价进行分类分层,使之清晰明确,成为可用、有效的个性化学习工具。
❀ 评价朝向多元化。通过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
围绕这几种认识,结合当下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现状,我想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表现性评价、前置可视、多元诊断。
1. 表现性评价
如何考察学生对《秘密花园》一书的理解?
这本书讲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女巨婴玛丽(女主),因为亲情缺失,而感到不幸福的故事。
后来在姑父的庄园里,她遇到了穷苦的仆人一家。这家人对她极为亲切,特别是男主迪康,通过动手劳动和创造,带她开拓了一处荒废的花园,这花园也成为了女主内心的象征。
在不断地创造劳作中,花园变得生机勃勃,女主的内心也富有温度。最终,女主获得了归属,寻找到幸福的真谛。庄园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也发生积极改变。
在考前说明考察标准,出一份纸笔测试的考题,上面写满对字词、作者、背景、人物性格特点的考察,这就够了吗?
我想不仅如此,我认为考察更应朝向于一个现实任务。
比如在课程开启前,就要给孩子呈现清晰的任务要求:
❀目标:帮助人们找到获得幸福感的方式
❀任务背景:当下高欲望、高压力、智能化、低行动力的社会环境
❀自身角色:作为学生
❀任务对象:对生活失去意义、幸福指数不高的人群
❀最终表现或产品:剧本、戏剧演出
❀达成标准:
a. 完成剧本作品:说明剧本想要解决的问题,表达的观点,人物塑造要体现与书本相似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b. 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并结合故事和自身经历,说明选择角色的原因;
c. 在规定的时间背完台词;
d. 表演展示符合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特点;
e. 在展演的最后,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现状,向观众简要说明你对故事的理解;
这和纸笔测试有什么区别呢?
纸笔测试偏向于对书本信息的机械识记,学习意义感不足,积极性不高;而朝向解决真实任务的评价,有清晰的“目标、任务背景、自身角色、任务对象、最终产品、达成标准”六要素的说明。
学生们需要经历调查、阅读、学习剧本创作知识、对故事进行再创造、剧本展示、筛选、角色选择、舞台表演、展示说明等过程,并朝向解决问题,在现场环境中,感受来自观众的最直接的投票反应,获得评价结果。
这样的评价,能够拉近学生与当下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拉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距离,使得学习富有意义,真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迁移能力。
而看得见的真实任务,也能使学生更具行动力,在真实反馈中,感受自己的学习水准,及时修改和调整。
国际上,我们称这种评价为“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大部分课程和活动,比如:
请分析大航海时代/马斯克探索火星背后的意图——开拓与外交是保证维持国家资源的方式;
请你办一场古生物博物馆,并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影响动植物进化或灭亡重要因素;
请你写一本自传作为展销作品,给与他人成长启示——人一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改变;
请你参与班级财产计算——进行万以上数的加减法;
邀请您参与学校的图书推荐活动——如何介绍一本书;
请你为外国友人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景物文章的写法;
……
2. 前置可视
当我去理发,优秀的发艺师总会询问我——你想要怎样的发型?而不会盲目操作,因为他清楚只有先搞清楚受众需求,才能剪出客户满意的发型。
当我滴滴打车时,也总会提前接到司机的电话——是否有孕妇和孩子?是否有大件行李?是否需要开冷风。因为司机清楚,只有明确我的需求与期待,才能有一场优质旅途,获得好评。
在这里,我的需求即是评价标准,作为服务者的发艺师和司机越清楚评价标准,服务的质量就越高,就越令我满意。
职场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过去,学生在参与班级岗位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我不确定这部分工作该不该做?我该做到什么标准?”使得工作效率低,积极性不够。
于是今年开学初,我班里孩子收到了一份任务单“请你结合上学期的管理员工作情况,书写自己负责区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为本学期的管理员选拔和工作提供依据”。
与以往的直接选拔不同,这学期我希望每个孩子先获得经过共识确定好的管理员职责及其评价标准,然后根据自身特长和喜好,进行选择。使得每个管理员岗位,选得开心,做得用心,评得舒心。
虽然有一年的工作经验,这对一群孩子来说,仍是挑战,因为梳理的要求有四:
(1)图文画出工作区域 (2)工作标准要分层可见
(3)使人能看懂并能达成(4)制定合理的分数和工资
而最难的挑战,出现在可见工作标准的书写当中。
比如地面管理员,这两份职责标准有什么差别?
标准一
(1)地面干净。
(2)每天清扫一遍。
(3)倾倒垃圾桶。
标准二
(1)我能每天用扫帚和拖把对地面进行全方位清扫,保证中午 10 :40 前和放学半小时前,地面没有能看到的污渍水印和垃圾。
(2)我能将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整洁。
(3)当垃圾桶满了、或有异味时,我能及时倾倒,放学前更换新的垃圾袋。
(4)我能张贴并介绍有效规则,帮助同学,学会维护区域卫生,并取得好的成果。
标准一的职责非常模糊,看到后仍然不清楚工作要求。
标准二包含了这三个要素:
(1)需要评估的所有内容(工作范围 、工作时间 、工作行为)
(2)评估的角色“我”
(3)标准书写可视、可测(用扫帚和拖把、全方位、没有污渍、水印、垃圾)
这样的评估,方便学生使用,也便于教师评价。
尽管富有挑战,但修改讨论的过程即是精确掌握的过程。经过一个周的努力,形成了基于共识的教室管理员工作职责与评价手册。学生们说:
“老师,以往我不清楚标准,现在我知道我适合做什么了!我知道怎么干了!”
“我从来没有像这学期这样,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现在我不害怕了。”
还有的说“老师,管路员岗位比较多,要是忘记了标准怎么办?这影响选拔和干活效率啊”
所以他们提议:每个人分发一份阅读保存;打印一份挂在班级的展示墙上,忘记可以随处翻阅。
因为评估标准清晰,选拔过程也变得特别顺利。从管理员选拔确定至今,每天不需要唠叨,学生就可以自己做工作,教室也开始自运转,变得规则有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服务者,又是客户。通过对实际工作需求的亲身了解,提前制定并发布分层可见的评价标准,改变了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
不仅如此,在石头教室所有的课程和活动,只要需要评估,一定会提前发布评估方式及其标准,比如写作的评估、阅读的评估、小组管理的评估、识字写字的评估、不同主题课程标准……
学生像是评估员,能够随时检测自己的行为,明确学习方向,促进自身成长。而评价也成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工具,而不是敌人。
3. 多元诊断
去医院看病,我们知道,医生一定会诊断病情,给与治疗方案——你的红细胞较少需要补血;过于肥胖需要减肥;而不是仅仅提供病情判断——你能治好、你治不好;你有病、你没病。
而学校里,当一个孩子拿着作品和你沟通时你会做些什么?告诉他,你的作品优秀、良好、不合格!如果是这样,恭喜你,孩子们马上会把你加入了“套路评价”“无用评价”的黑名单。
当孩子需要得到反馈时,我会向他分享,衡量这件作品的基本标准,以及他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调整,并给与鼓励,提出小目标的方向,激励他去完成。这不是面向优秀学生的个例,而是常态。
在我的教室,孩子们从来不惧怕评价,也从来不害怕和老师对话。因为,学生清楚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定等级,而在于反馈事实,获得建议,修改提高。
这两者有什么差异呢?前者叫做评价;后者叫做诊断。诊断朝向了事实判断,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发现问题和积极改进;而评价朝向了价值判断,目的在于区别、证明,甚至公之于众的功利性应用。
做教育应该朝向诊断,以诊促学,推动学生的发展。
而诊断的形式、内容、角色应该多样。既面向学科,又面向生活;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既包含自评,又包含客观的他评。促使每个孩子既能在某一课程获得客观有效的反馈,又能在多个领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在写作课上,孩子们拿到了一张清晰的写作评价标准,这节课的目标是以评促学,每个学生要拿着自己的文章,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同时要邀请至少两位同学和一位老师,进行评价反馈,根据评价标准,标注达标的内容和未达标的内容,并书写给与的建议。
评价结束后,每个人都将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准和所要努力的方向,并进行修改。
在学期总结中,老师们除了收集语、数、英成绩,还收集了艺术、体育学科、平日纪律、阅读、书写、家务等方面的信息。并对每个领域优秀和进步同学进行表扬,颁发“学科之星”证书。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长处。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每个孩子都将获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奖项证书——《匹诺曹奖》《向阳花奖》《铁皮人奖》《金子美玲奖》……
证书由老师颁发赠与,这些奖项的词语来源于孩子读过的故事、读过的诗词,以及一些值得肯定的、具有美好期待的、能和孩子的生命发展有所关联词语。
而颁奖词来源于老师、家长、学生对一个孩子学期成长经历的描述、肯定、期待和建议。并伴随着音乐和过往照片,深情地为每个孩子念读。
看着过往的照片,听着老师的讲述,孩子内心会充满力量,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需要、被肯定、被期待,也感受到过往的自己的成长力量。
基于诊断,朝向多元评价,是对学生独特存在价值的尊重,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促进,是对教育目的和一片初心的回归。
三、有效评价的价值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评价的作用,不在于分数的甄别选拔,而在于调控教育目标、描述教育现象、修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特别是在当下智能化时代,机械的纸笔测试和背诵识记,根本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朝向问题解决的综合性人才,由此就需要教育的变革。
正如杜威所说——通过教育,社会却能够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能够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明确地和有效地朝着它所希望的前进目标塑造自身。
而评价是教育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它像是指路牌,引导着社会去往心仪的远方。
在这个大前提下,凭借表现性任务、多元的诊断形式和和可视前置的评估标准,每位教育者都能拿起“手术刀”,而不是单纯的标尺或天平,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的吸纳、能力的迁移,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帮助自己调整教育方向,聚焦教学目标,促进专业成长。
网友评论